集美校友总会

她永记嘉庚伯公的关怀和教诲

——访集美校友叶安达          

                                                 ·林小芬

叶安达是集美学校初中80组,高中42组的学生。父亲叶祖彬是陈嘉庚私人秘书。她永生难忘与陈嘉庚校主相处的那段时光。陈嘉庚的鼓励与教导,伴随她度过了人生一个个挫折与困境。

父亲是嘉庚伯公的私人秘书

叶安达的父亲叶祖彬是集美中学老校友。叶祖彬集美中学毕业后,到上海大学学金融,后去了新加坡,与陈嘉庚的次子陈厥祥交情甚深。1950年,陈嘉庚回集美定居,陈厥祥委托叶祖彬照料陈嘉庚的生活起居。当时叶祖彬担任福建省银行襄理,一听说要照料心中最敬重的陈嘉庚校主,他二话没说,立即辞去襄理职务,举家搬迁至集美。陈嘉庚任命叶祖彬为集美学校委员会委员兼建筑部主任,后任其为总务主任。

陈嘉庚对叶祖彬很赏识、信任,“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爸爸就一直担任他的私人秘书,全心全意照料校主,伴随校主至终。”叶安达说,父亲总要等陈嘉庚吃完饭后才回家吃饭。“每天到吃饭的时候,我都要到校主住的地方叫爸爸回家吃饭。我叫校主‘嘉庚伯公’,校主见到我,都亲切地说:‘安达,进来玩。’”

嘉庚伯公常讲“祖国万里行”故事

1958年,叶安达在集美中学高中二年期末考试结束后,就入伍海军东海舰队。在一次司令部组织的篮球比赛中跌倒,造成脑部和股骨关节严重受伤。退伍后,于1959年,考上武汉大学电力工程系(现并入武汉大学)。在校期间因天天吃高粱渣,致胃出血,加上之前脑部受伤的后遗症复发,病情严重。陈嘉庚在北京得知叶安达病重,立刻派人把她接到北京检查治疗。

“到北京后,嘉庚伯公坚持让我休学半年,请名医治疗,还让我向时任厦门市副市长的张楚琨叔叔学太极拳。”回忆在北京半年的生活,叶安达至今感动万分。当时,叶安达与校主陈嘉庚、父亲叶祖彬同住在北京圆恩寺胡同一个大四合院内。“每天早晨6点半,楚琨叔叔就到嘉庚伯公住所教我打太极拳。我学完太极,就看报纸杂志,找嘉庚伯公聊天。嘉庚伯公平易近人,经常给我讲故事。他特别喜欢讲他参加‘祖国万里行’的故事。”叶安达说,当时,陈嘉庚听从毛主席、周总理的建议,到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参观游览,看到了“伟大祖国的伟大建设”。讲完故事,陈嘉庚总是认真而严肃地嘱咐叶安达:“安达,你要学习你爸爸,待人诚实,工作认真负责又细心,有爱国之心。”并鼓励她,“要坚持锻炼身体,要做“诚毅”之人。好好读书,报效祖国”。这番话,叶安达刻骨铭心。

“每次有人说闽南语,我都呆呆地站在那里听”

由于科班出生,大学毕业后,叶安达想去四川渡口做电力工程,因为“那里是让毛主席睡不着的地方,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我一生抱负,想要报效祖国。”但因为父亲的海外影响遭拒绝。之后叶安达想回厦门也被拒绝,只得到上海。“远离家乡,在外地那么多年,每次在路上听到闽南语,我都情不自禁地靠近,呆呆地听,直到别人走远了,我还如痴如醉地站在那里回味。” 陈嘉庚总用闽南语跟她交谈,父母亲人、家乡的百姓都是讲闽南语,在叶安达心中,乡音乡情是永远割舍不断的。

“嘉庚伯公的教导永生不忘”

文革中,叶祖彬被打成反革命、特务,被软禁,不久病逝。叶安达也被调离上海接受改造,“面对这样的变故,我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就在那个时刻,我想起校主的话‘要像你父亲那样,做‘诚毅’之人’、‘好好读书,报效祖国’。他的话,如同黑暗中一丝真理的火花,使我压抑的心灵变得敞亮。”

1977年3月19日,《厦门日报》刊登了为叶祖彬平反昭雪的消息,我失声痛哭。”尽管那时叶祖彬已经含冤去世,但叶安达仍感到十分安慰与感慨。之后,她重返上海电业局工作。为上海500千伏、220千伏电网配电设备及110千伏地铁配电设备,她四次出国。在500KV输变电工程中,她刻苦钻研,解决了技术难题,使工程顺利实施。她成为上海电力公司500KV工程的总负责。多年来,她在电力工程事业做出突出成绩,获得“上海市电力局廉洁干部”、“先进工作者”、“ 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60岁退休后,叶安达被返聘任上海市区电力监理公司总负责兼安全质量部经理,担任上海市离退休高级专家协会机电委员、上海市电力局高级专家组组长,兼任上海市老年科学技术协会黄浦区和卢湾区组长等。同时,他担任集美中学上海校友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一直从事公益事业。

“现在,我可以说,自己没有辜负嘉庚伯公的教导。我永远不会忘记在北京前圆恩寺和嘉庚伯公生活的日子;嘉庚伯公的教诲,我永生不忘。”叶安达欣慰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