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增的情愫
◎黄树伟
1958年的一个周末,父亲带我们全家从岛内梧村火车站搭乘火车到集美玩。当时我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第一次乘火车、第一次跨越海堤到集美,我非常兴奋。父亲是刚回国不久的归侨,陈嘉庚先生是他崇拜的偶像。从他的介绍中,我知道陈嘉庚是个大华侨,非常慷慨。集美那么多漂亮的校舍都是他独资捐建的,鹰厦铁路、厦门海堤是他提议国家建造的。
1965年春节,我在双十中学上高二,我们十来个同学踩着自行车,浩浩荡荡来到集美。这是我第二次到集美。我们游览鰲园,瞻仰陈嘉庚陵墓。墓碑上镌刻着陈嘉庚的职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我知道他是位伟大人物,对国家、民族有卓越的贡献,是海内外炎黄子孙敬仰的华侨领袖。我们的自行车车队沿着集美的外滩行进,观赏宽敞的龙舟池、鳞次栉比的侨校楼群、雄伟的道南楼、高耸的南薰楼,我们还走入集美的纵深,参观财经学校、航海学校、福南堂、敬贤堂和科学馆。我们欣赏着集美中西合璧建筑的美丽的同时,油然对陈嘉庚先生产生了无限的崇敬之情。
学生时代两次集美之行,让我知道了陈嘉庚。但我真正认知、了解陈嘉庚,还是从1980年冬我调入集美中学任教开始的。我在集美中学工作27年,直到退休,其中班主任和年段长就当了二十多年。每年新生入学,在新生入学训练时,我们都要向他们介绍陈嘉庚,用陈嘉庚的爱国爱乡、倾资兴学的精神教育学生。每年,我都带领学生参观陈嘉庚故居、归来堂,每年清明节组织学生祭扫陈嘉庚陵墓,还组织阅读有关陈嘉庚的书籍和刊物,召开有关陈嘉庚的主题班会、年段大会,“逢五逢十”还组织他们参加校庆活动。我和学生们一起接受着嘉庚精神的熏陶,不断加深对陈嘉庚先生的认识,对先生的情感也不断地加深。
我经常向学生们讲解嘉庚先生制定的“诚毅”校训。在要求学生 “诚以待人、毅以处事”的同时,我自己也努力实践“诚毅”,当学生的表率。我除了上好自己两个班的数学课,每天早晨天没亮就和学生一起早操、跑步。下午还同学生们一起在操场上进行体育锻炼。晚上,学生上自习课,老师下班辅导,晚自习下课后,还下到宿舍巡查。我们经常到学生家中进行家庭访问,经常找学生谈话。我们一天到晚总是忙个不停。可喜的是我带的班级、年段的班风、段风都比较好,辛勤的付出得到了好的回报。我所任教的班级、年段的数学成绩总是比较高,比平均分都高出十几分。上世纪90年代“祖冲之杯初中数学竞赛”中我们取得了厦门赛区的三连冠,为学校赢得了一个永久保存的奖杯,也为陈嘉庚这块金字招牌增添了光彩。在陈嘉庚创办的学校当一名教师,是很光荣的。每次学生唱校歌,我都会动情地和大家一起高歌,沉浸在“春风吹和煦,桃李尽成行”的美好情景之中。2007年,在我即将退休的那一年,我再次获得“陈嘉庚奖教金”。感谢学校给我的荣誉,我写下《获嘉庚奖教金感言》诗一首,抒发自己的感情。诗中写道:“临退之际得嘉奖,受殊荣兮心潮漾。人世奖项知多少,唯此酬我心中想。”这里所说的“心中想”,就是校主陈嘉庚对我工作的肯定,这足以使我感动终生,让我心满意足地度过我的退休日子。
退休之后,学校返聘我到乐安中学支教,后来又回校在初三年级毕业班教学,为教学工作奉献余热。工作之余,我将自己多年来对陈嘉庚的认知和递增的情愫,写下一首首的诗歌。我用十六字令解悟“诚毅”校训:诚,忠孝仁义信廉贞,冶心性,为人身影正。毅,自强不息奋崛起,正气度,处事至善已。
我用《沁园春》阐述自己对陈嘉庚纪念馆序厅的观感:
正堂序厅,高敞深沉,庄严肃穆。碧蓝海连天,浪卷白花;涛声哗哗,鸥鸣呱呱。嘉庚先生,气宇轩昂,南洋海滨北放眼。望唐山,海外赤子忧,思绪万千。
祖国贫穷落后,遭帝国列强竞侵吞。同胞被蹂躏,孰可容忍?国要强盛,匹夫有责。教育救国,造就栋梁,先生深虑悟道理。率侨胞,倾资办学堂,兴我中华。
为讴歌陈嘉庚先生,我前前后后写了近二十首的诗歌,其中有多首发表在《集美报》和《集美校友》上。在此过程中,我再次深入学习研究陈嘉庚,对陈嘉庚的情愫又再次升华。
陈嘉庚的形象是伟大的,陈嘉庚如同以他名字命名的行星,遨游天际,与日月同辉。他造福了千千万万人,为他们提供学习机会和就业机会。就我的家庭而言,妻子、儿子从幼儿园到高中都在集美学校读书,母亲在他创办的厦门大学毕业,岳父在早年的集美师范就读并在集美中学任教终生,岳母和妻子都在集美医院供职。这些都令我感激不已。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一百周年,他的恩泽无限,受惠的学子、师生、家庭有多少呀!这部分地显示了陈嘉庚先生的胸怀和肚量。一百年来,他让他的学子们唱出了“树人需百年,美哉教泽长”,因为他早就以其先知先觉发出醒世之言:教育立国,教育兴邦。为了祖国的强盛,他倾资办学,造就社会栋梁。如今他的精神得到了传承和弘扬,中国正以新的形象展现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