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精神和中国梦
◎[香港] 陈振中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三次兴旺发展时期,那就是史书上说的三次统一帝国时代:秦汉,隋唐(贞观之治),明清(康乾盛世)。而这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使国家迈进第四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发展新时期。
最近,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论述,引起我的强烈共鸣。我作为陈嘉庚的学生,深受陈嘉庚精神的熏陶,心中一直都有梦,我的中国梦。
一、陈嘉庚精神就是中国梦
“中国梦”是亿万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这时代的强音不但振奋了每一个中国人,也使世界为之震撼!
陈嘉庚校主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无论在旧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时期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都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前进,一生都在追求中国梦!他热爱自己的国家,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他支持祖国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反对黑暗势力统治;他坚持真理,倾尽一生财帛爱国兴学……陈嘉庚的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实践中国梦的过程漫长而艰苦,功绩斐然,为全世界华侨和全国同胞所公认。
陈嘉庚说过:“我们这些老人几十年来期望的,无非是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如今,愿望终实现,真是晚年之幸”。
陈嘉庚是追求中国梦的光辉典范,他不愧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他的精神,永垂千秋!
二、陈嘉庚认为:普及教育是中国梦的基础
要实现中国梦,必须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艰苦奋斗。这样一个大梦,是由每一个人的美好小梦共同编织而成,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
可是我们如何成为这基础的一块砖头呢?首先,每一个人都必须具有良好的整体素质,要有良好的素质,就必须接受良好的教育。中国梦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因为教育是提高国民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的根本措施;国民如果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如何期望他们成为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
陈嘉庚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杰出的爱国华侨,也是举世景仰的事业家和教育家。正因为他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所以在事业有成之后便走上教育救国的道路。他说:“国家之富强,全在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乎教育”。本着“金钱如肥料,播撒才有用”的原则,他倾资一亿美元(当年的一亿美元,现在要值多少亿呀!),创办了闻名海内外的厦门大学、集美学村和南洋华侨中学等学校,为国家和民族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末,族人以耕读传家,所以自幼便被教以各种儒学要义,学而时习、见贤思齐。《礼记·大学》八目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格物致知”,就是通过对事物的研究而获得知识和道理。一个人有了知识,懂得道理之后,方能修身齐家,至于治国平天下。那是志士仁人所追求的大事,我辈只能景仰,乐望其成。学生时代,我便努力于学习,牛角挂书,不敢稍有懈怠,期间乘姐夫时任国光中学图书馆馆长之便,终日枕典席文、雪窗萤几,孜孜不辍。
上世纪50年代我返回内地,有幸在陈嘉庚创办的集美学村就读高中。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我深深被陈嘉庚老先生的循循善诱影响着,被陈嘉庚精神感动着。
多年所学不仅使我学得赖以谋生的知识技能,更打下我做人的根基,使我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它指引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求索,并且尽心竭力地践行。
三、中国梦与陈嘉庚精神是相通的
中国梦所要实现的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正是陈嘉庚先生生前不断追求的梦。
陈嘉庚先生办教育,首先考虑的是国家与社会的迫切需要。他始终立足于实际,和社会紧密结合,为国家与社会服务。
陈嘉庚先生办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但教书识字,兼及其他知识和课外活动,然后进一步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要大家认清中国文化的本性,做一个于国家于社会有用的人。
陈嘉庚的精神在于爱国,在于“诚毅”。他以国家利益为依归,以“诚毅”为立身处世的标准。他把“诚毅”作为集美学校的校训,作为集美众多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他希望国家富强,能傲然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这就是陈嘉庚精神,这与习近平的中国梦是相通的。每一个出身集美的人,都应该终生坚持陈嘉庚精神,才无愧于陈嘉庚校主对我们的教导。
在陈嘉庚精神的影响下,在中西文化碰撞的背景下,我因为出身于一个大家庭,深谙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了解到大家庭和睦团结的重要性。如今,我儿孙满堂,来自不同国籍、不同地区的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其乐融融。家里简直就是一个幼儿园,他们是一群天真无邪、朝气蓬勃的孩子,他们的言谈举止使我感到很快乐,给我返老还童的感觉。他们的童心、童真、童趣,他们的笑声和快乐的模样,使我消除烦恼、缓解疲劳,是我养心驻颜最有效的灵丹妙药。他们清纯的心灵之光,在长与幼的融会交流中,得到了陶冶。对老年人来说,内心的愉悦有时比单纯的锻炼显得更为重要。我们这个良性新型大家庭,以宽容为本,以现代科技交流、增知识为辅,大家在同一个屋檐下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很好地将中西文化结合在一起,融合为一个和谐的整体,促进事业的发展。
陈嘉庚精神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去帮助别人,如何以德服人。陈嘉庚办教育的目的,是要发展人的内在力量,教我们做人要有生命力,应该自强不息。
领悟到陈嘉庚精神的真谛后,对于事业,我克己唯严,兢兢业业,创意创新,以求发展,终于开出了一片天地;人格上我崇尚气节,强调道德,努力做到身体力行;我教出来的子女各自成才,却不敢忘记忠孝节义、诗礼恩情。因为我始终认为,无论是贫且贱还是富且贵,人都不应丢失美善之本心,真诚地为善利人、效国为公、扶助残弱、提携新人。所以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我就积极投身社会事业,家乡、教育、科技、公益一一涉足:我支持家乡各项事业的建设,捐钱捐物、积极参与,大力支持:我在中国矿业大学就任董事十几年并任兼职教授,90年代我多次代表香港工业界到欧美访问,进行学术交流,组织青少年到香港参加工作:我的公司也曾经跟香港大学联合研究科研课题,跟香港理工大学合作进行微型产品制造;我将澳洲“霍洛国际基金会”介绍到中国,带代表团到尼泊尔参观,受到当地外交部长等人的热烈欢迎:我到江西推广白内障手术的具体工作,1994年《人民日报》头版表扬了我对中国残疾人事业所做的一些实事……
年少求学以“立德”,中年立业以“立功”,老来成书以“立言”,所谓儒家精要之“三不朽”实际上就是教人推己及人、以遗众生。
在我看来,人之为人的最大价值莫过于在有生之年能够发光散热,所以如今若让我谈谈最引以为傲之事,我决不会去宣讲我如何事业有成、名利双收,我想我更乐于分享的是在陈嘉庚精神的熏陶下我这些年来助人利人的经验和喜悦。古之圣人大行君子之道,自强不息,有所成时仍喟然叹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远景前瞻,既有生机,亦充满危机。我一介平凡之人,当然更应诚惶诚恐,进德修业、持家务业、养子孝长,以一己绵薄之力,尽心而为人,兴许万事仍不能至,但已呕心沥血便也无愧于心,我想这才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义,也是我个人的梦想。
古稀之年,心系桑梓,更珍视以往的同学情谊,长期以来我都积极参加母校集美历届的校友活动。我们这代人,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公私合营、历次政治运动、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者和亲历者,经历不可谓不丰富,感慨不可谓不深刻。而今我以一种过来人的平淡之心回溯过去走过的路,不由想起吴祖光先生写的四个字“生正逢时”。天下之乱,不在强敌,而在人心。在陈嘉庚精神的影响下,在陈嘉庚的教育下,我从书中学得、从时中学得、从人中学得均是一笔可贵的人生财富,而这些是实现我个人梦想的重要基础,也是我领悟欢呼中国梦的根基,因为自己受益,所以更愿传承。
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不懈努力。愿大家共勉!
至盼:本人深明活到老学到老的积极意义,至今仍坚持不断学习,并从中得到无穷乐趣。极力推广创意工业和协同管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本人极愿意与心实有志的年轻人为伍,发展良性平衡互动的友谊,共同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
(作者:集美中学42组3班校友,香港著名企业家,北京矿业大学校友会副会长,兼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