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柳辉校友的航运生涯

◎蔡鹤影  钟国平  王晶晶

 

向往大海

柳辉,祖籍福建晋江,1931年中秋夜出生在厦门一个四代同堂的大家庭,从小跟母亲和二弟住在鼓浪屿。

鼓浪屿山明水秀,人杰地灵。钢琴大师殷承宗,比柳辉年轻十岁,其姐阿慕是柳辉小学同学。殷承宗的两位姐姐分别嫁给柳辉同学黄世华的两位哥哥世豪和世诚;姐姐嫁弟弟,妹妹嫁哥哥,一时传为佳话。

每天做好功课和家务,柳辉常跟铁哥儿们到港仔后海滩玩水,练就了一身好水性。1945年初,鼓浪屿遭国军轰炸,死伤很多,日本人强迫每户派一个男丁晚上到海滩布哨守夜。柳辉当年14岁,也被迫出阵。在那月黑风高的晚上,沙滩空无一人,令人不寒而栗。这使小柳辉得到极大的心理锻炼。

1945年8月,抗战胜利,他看到穿着雪白的制服,佩戴着金色肩章的英国海军军官,威武雄壮,萌生了从事海上事业的决心。

   

负笈集美

1946年秋,柳辉考上集美高级水产航海学校。学校要求极为严格,淘汰率很高。他所在的班级新生入学时56人,毕业时仅28人,淘汰率达50%。学校的重点课程有航海、船艺、船体结构、气象、避碰、微积分、水产和渔捞等。上课的老师有俞文农校长、陈维风船长、刘崇基船长、戴肇杈船长、林警民老师和林泉岐老师,校长和其中3位授课老师均为母校学长,所以上课气氛非常好。柳辉最喜欢船艺和船体结构,那本英文版的船体结构 (Know Your Own Ship)至今已66年,但仍然摆在他的书架上。他的爱好对他后来的职业选择产生重要影响。

柳辉的导师是刘崇基,师生关系很好。1952年,柳辉到香港,到华夏船务公司探访在那里担任总经理的昔日老师刘崇基。刘崇基一见柳辉就说:“阿辉啊! 你在哪一条船上工作?一切都还顺利吗?”师生情谊溢于言表,使柳辉感动。这种情感驱使他退休后为在校的同学们做出奉献。

母校毕业后,柳辉实现了儿时的愿望,成了商船的船长,为祖国的航运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走向远洋

1948年,17岁的柳辉,在父亲的安排下,登上一艘从厦门开往福州的货船,进行暑假实习。这是他第一次出海,也是他实现梦想的开始。

1949年10月,新加坡集华船务公司来校招募8名见习生,柳辉被选中,成为其中的一员。他自费到香港上船。他在香港等了3个星期才上船。举目无亲,兜内没钱,他只得白天溜马路,晚上在集友银行打地铺;一天仅吃两顿饭。他天天都盼着船早点到来。

船终于来了,是一艘由美国海军LST登陆舰改装的货轮,船名“中亚”,悬挂中国旗,载重3000吨。船长,大副、二副,轮机长和大管轮都是英国人,三副是新加坡土生华人,普通船员都是华侨。登上这样的一艘船,对从未出过国门的柳辉说来,简直是到了外国。

在添加燃料油之后,船就空放高雄。当船一离开横栏灯塔朝东走时,碰上由台湾海峡吹下的强烈东北季风;因风浪跟船身成垂直,船不停地作30到35度的摇摆,一直到目的地。一半的船员,包括柳辉,都晕船。这是柳辉第一次晕船,也是最后一次晕船。

上船之后,柳辉发现船长、大副和二副都有船长执照,知识和经验都很丰富。他的英语口语能力也不行,很难和他们沟通,加上船上纪律的严格约束,他觉得非常自卑和孤单。幸好,苏格兰籍的大副威廉对他好,耐心地教导他,他的自信心才慢慢恢复过来。

实习期中,柳辉的工作是跟三副进行海上航行值班,其他时间跟大副学习。他恶补英语会话,进步不小。

   

高人指点

柳辉当三副时,遇到61岁的爱德华船长。爱德华船长年轻时服务于英国著名公司蓝烟囱,二战时在横渡大西洋护航队工作。他工作过的船中,有两艘被德国潜艇击沉。老船长为人和善,柳辉在他手下从三副一直当到大副,得到他的言传身教,获益良多。

近年来,柳辉经常回母校,在和在校的同学交谈中,他一再强调培养一个称职的船长要12年,这就是他说的1-2-2-5-2海上工作经历。1代表实习一年,2-2是当两年三副,两年二副,5-2是当五年大副和二年船长。这是柳辉遇上的第二个高人,他工作过的第二艘船的轮机长J.克里提出的。克里是英国一家船务公司的人事总管,这是该公司的用人标准。

柳辉遇到的另一位高人是中国验船协会总验船师厉汝尚博士。1950年,柳辉结识厉博士。厉博士每次到船上验船,都是柳辉替他提包带路。直到1956年柳辉当了大副,验船时仍然如此。厉博士留学德国,为人友善,肯栽培年轻人。因为与厉博士前后8年的来往,才使柳辉萌生当船级社验船师的愿望。1969年柳辉终于成为中国验船协会驻香港非受薪的验船师,1974年成为中国验船协会驻关岛的验船师。

 

两个人生转折点

1961年的一天,“BORNEO”轮由印尼开出,然后到新加坡港添加补给和燃料。那天,他上岸去看望朋友,遇到原在鼓浪屿英华中学读书时的同学钱先生。这位老同学告诉他,香港一家新成立的联华船务公司正在寻找一位船长到公司帮忙。两人一拍即合,第二年,柳辉就到该公司上班。

联华公司的第一条货轮是“联合一号”,船长陈悟殊,大副王学洲,都是集美航海的同学。航线是从婆罗洲装运原木到香港和日本。这是柳辉第一个人生转折点。

1972年柳辉举家移居美国关岛。他进修造船学学士学位,同时打4份工:在一家台湾公司当英文秘书,保险和地产经纪,保龄球馆夜班经理再加上自己的本行。后来,他自己就成立了一家海事公证行兼中国验船协会CR和韩国船级社 KR 的验船师业务。

1976年7月,超级台风袭击关岛,造成巨大损失。这却给柳辉带来机遇。他的好友帕马船长原是太平洋远东船务公司的总船长,他在世时曾对柳辉说过申请美国国家货物局(简称NCB)验船师驻关岛代表的事。柳辉去找太平洋远东船务公司 驻关岛总经理,得到NCB纽约总办事处地址。他得到面试机会,并很快接到委任状。1979年,他被聘为美国国家货物局验船师在关岛新成立代表处的主任验船师,成为在美国NCB受聘验船师的第一位华人。他代表美国交通部及海岸警备队执行IMO国际公约条例监管及危险货物的装载;并代表利比利亚、巴拿马和巴哈马政府进行旗下船舶每年的安全检查。

这次超级台风给柳辉带来机遇和改变,他将其归结为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点。这直接影响到他后30年的人生之途。

 

胆识过人

从1950年上船工作到2013年回母校讲课,柳辉走过了63年的人生旅程。在这段时间里,他多次与恶劣天气搏斗,多次面对严峻的考验。 其中最危险的是上世纪60年代,他率领6名船员从东南亚某国救出一条万吨货轮,当时,货舱内货物正在燃烧。在抢救过程中,该国海军在后面追击,他用过人的智慧与其周旋,终于摆脱险境。7天后,船回到香港。因船尾两个货舱一直在燃烧,途中必须不断注水灭火,前后舱水呎相差竞达10尺6寸。

此外,他还亲历过两次因台风沉船、3次与死神擦肩而过、4次被不同国家的海军追击和扣留。

柳船长有超強的记忆力, 在香港金荣公司任职时,对公司下属32条船的1000多名船员的姓名和籍贯都能记得一清二楚。

   

校友情深

在美国国家货物局工作的20多年间,他检验过40多个国家的5700多艘2万至14万吨级货轮,其中有许多船长、大副来自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不少还是校友,他都热情给予指导及帮助。

1983年,他工作的地方——美国西岸波特兰港来了第一艘中国商船,来自上海的“增城”号。此时中美恢复邦交已11年。他的朋友,代理行经理听说来的是中国船,就叫柳辉一齐上船去。一见船长,他马上认出是集美航海学校13组的林忠敬。阔别30多年,两人激动非常,相互握手问好。

于上世纪80年代,青岛远洋公司总经理白开新带领一个商业代表团到波特兰港考察,点名要见柳辉,请他赴宴。当天晚上,柳辉准时到达。他们是集美航海的同窗,30多年没有见面,一下子竟然都认不出来。

2004年,柳辉到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讲课,在集美航海学院上海校友会会所再一次见到白开新和林忠敬二位学兄。老同学相见,真有说不完的话。

1993年冬天,戴世恒同学的巴拿马型货船在美西哥伦比亚河引水员帶领之下,撞上另一条抛锚中的货船, 导致双方船体严重损坏。出事之后戴世恒马上给柳辉打电话求救。柳辉马上驱车前往,帮助戴世恒起草对各政府海事单位的书面报告和安排善后事宜, 数天后他还到旱塢内与船级社验船师讨论修理工作。 因为美国修船费用比台湾高三倍, 柳辉以自己验船师的经验和派来检验的验船师商量,征得有关方面的同意,对船上损坏处作临时修理,待船回台湾后再做永久性修理。这样一来,台湾船东省下30多万美元的修理费用和两个星期的时间。

   

经验分享

柳辉勤奋好学,他进美国大学夜校班,1988年获得企管硕士学位,是美国造船师及海事工程师协会、美国海事工程师协会正式会员。他旅居国外,心系母校。1996年从美国国家货物局退休后,他便萌生回祖国看看的念头。1997年他专程回母校看望老师、同学。

他有个心愿,要把50多年来在国际航运界所得经验,和在校的同学们分享。2000年10月,他回校参加纪念陈嘉庚创办航海教育80周年活动,期间给母校师生做了两场学术报告,被集美大学聘为航海学院客座教授。2002年3月,他再次专程回母校讲课两周;2004年到大连海事大学和上海海事大学各讲课两周;2008年到广州港口管理学校讲课。2005年,按上海海事大学教授蔡美昂学长的安排,他到上海海大商船学院讲课两星期,深受好评。同年,他还设计了网页www.newmariners.com ,将50多年的经验传送给在校和在职的校友们。为鼓励在校学生学好英语,他在集美大学航海学院设立“柳辉船长奖学金”,每年从退休金中拿出8000元,奖励那些英语学得好的同学。同时还接收获奖的同学为他的远程学员,通过网站或邮件,指导他们学习,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提供他们所需要的资料,同学们受益匪浅。到2012年,共有71位同学获得这项奖学金。

柳辉退休后,热心当地社区老年活动,每周用3天时间为华人社区的老华人教授初级英文及电脑,颇受赞扬。

   

寄语未来海员

2013年3月31日,柳辉于西雅图寄语同学们。

他说:“比起老一辈,你们是幸运的一代。你们能在良好的环境下完成学业,目睹和享受祖国科技伟大发展所带来的成果。2013年8月20日《国际航运劳工公约》生效后,你们将和全球120万海员一样,有更好的待遇和工作环境。在祖国各行职业中,唯独航海这一行能给一个年轻人在10年之内升为船长或轮机长,独当一面地负责价值亿万美元的船舶和货物。”

在国外,船长是一个被尊重的职业,它代表学识、经验、智慧和临危不乱的能力。几十年来,柳辉跟无数外国船长打过交道,发现这些优秀的船长是西方国家150年来保持领先地位的要素之一。他衷心希望在校同学们摒弃急功近利和得过且过的陋习,对自己的专业要认真学习、精益求精,对工作的选择不要非货箱船不干,作为一个称职的船长必需有各种不同船类的经历。

说到选择工作,柳辉建议同学们可以考虑到油轮或液化天然气船工作,因为它们是国家能源进口所急需的船种。2012年,祖国从波斯湾共进口694航次的VLCC巨型油轮,其中仅10%为国企油轮。液化天然气船国内仅有与外国油公司合作的8条。这两种船类的船长职位,因国内缺乏这种人才,只得雇用外国人。据报道,LNG船船长在世界上普遍短缺。目前LNG船船长的年薪己涨到25万美元,即150万人民币。

非航海专业的同学,也可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成立后所涵蓋的范围之中,如海事法庭、海商法、海事仲裁、国际航运管理、货箱、干散货和油轮码头管理、交通物流、海上保险、船舶买卖、租船合约、外轮代理、海图和仪器及船用品供应等方面,找到自已喜欢的工作。柳辉强调,上述国际航运所包括的企业单位的作业都以英文为主,所以同学们想找一份好工作,必须具有较高的英文造诣和专业知识。

大文豪鲁迅说“路是人走出来的”。柳辉希望同学们既然选择了航海专业,就要专心学习,充实自己。美国前总统肯尼迪说过:“不要问国家可以给你做什么?而是问你可以替国家做些什么?”柳辉对同学们说:“有了精神还需要有个目标,你们可用超越我在航运的经历作为目标,奋力前进。我相信,如果每一位同学都有这种为国为民打拼的精神,我敢说,祖国成为海上强国的计划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