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风采
一百年来,在陈嘉庚亲自关怀和嘉庚精神的阳光雨露的沐浴下,在“诚毅”校训的指导下,集美学校培养了数以十万计的各级各类人才,他们中间涌现出一批批杰出的专门家和英雄模范人物。从集美学校走出的院士是陈嘉庚先生倾资兴学的一项重要成果,他们是集美学校的骄傲。这里介绍的几位集美校友,都是活跃在科研战线上,为实现强国梦不懈奉献着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舢夫/整理
蔡启瑞
蔡启瑞,福建同安人,1913年12月出生,百岁寿星。集美中学高中2组。物理化学家、化学教育家。长期从事催化理论、酶催化和非酶催化固氮成氨、碳一化学、轻质烷烃化学和结构化学等方面的研究。较早提出络合活化催化作用的理论概念,总结出络合催化可能产生的“四种效应”,提出固氮酶促反应中ATP驱动的电子传递机理,N2.CO的氢助活化和甲烷等轻质烷烃的氧助活化机理。并曾对我国大化工发展战略提出有指导意义的见解。
\
张乾二
张乾二,福建惠安人。1928年8月出生。集美中学高中22组。1954年厦门大学化学系毕业。曾任厦门大学化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福建物理结构研究所所长、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厦门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李幼平
李幼平,福建泉州人,1935年5月1日出生,集美中学高中35组。电子学家。1953年至1957年在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学习。1957年至1959年在清华大学无线电系研究进修通信与摇测。此后在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担任助教、讲师。1964年10月,被调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从事电子系统的设计与研究。70至80年代,在解决我国电子学系统许多技术难题的过程中,获得多种奖励,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国防科技一、二等奖。1988年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90年代,连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两届科技委主任。1999年10月获香港何梁何利基金技术科学奖。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俞昌旋
俞昌旋,原籍福建福清,1941年7月于印度尼西亚出生,归国华侨,集美高中42组。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后留校任教至今。其中1980-1982年、1989-1991年、2000-2001年赴美国参加合作研究。1993年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1998年,任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主任。现任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学会理事,安徽省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国家“863”、“804”专家组顾问、核工业环流器开放实验室和高温高密度等离子体物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等离子体物理实验、等离子体诊断的研究与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