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集美小学
◎王起鹍
9月10日,我到缅甸参加第七届世界同侨联谊大会,在仰光拜访了缅甸集美校友会副主席、仰光南洋中学同班学友陈庚铭,缅甸集美校友会总干事庄美美女士,谈论了几乎被遗忘的仰光集美小学的历史,一段闪烁着嘉庚精神的历史。
陈嘉庚早期对南洋的影响主要通过遍布南洋各地的集美、厦大校友这个渠道。出洋的闽南人大都通过厦门这个南大门移居南洋。集美、厦大的许多校友往往也是通过在南洋的亲友或闽南华侨社团而移居南洋各国。遍布南洋各地的集美、厦大校友逐渐形成文化、社会网络,扩大了陈嘉庚在东南亚的影响,增强了集美学村、厦门大学在华侨子女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于是,一些家境比较殷实的华侨子女就不远万里慕名前来集美、厦大读书。其中不少人学成后,移居国外,办学或执教,为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
缅甸仰光集美小学的诞生就是典型一例。
缅甸仰光集美小学创办于1950年11月,是由旅缅集美校友陈孝奇、陈福顺等人为秉承校主陈嘉庚兴学的伟大精神捐资创立的。缅甸爱国华侨陈福顺1917年就读于集美小学,后进入集美商科学校,1925年在缅甸仰光陈嘉庚的公司任职。以后,他响应陈嘉庚的号召,积极支援祖国抗战,参加爱国运动,曾任缅甸华侨救济委员会主任。
陈孝奇1920年就读于集美学校,1923年赴缅甸任板庭梧华侨学校任教师。1926年参加中国国民党,宣传国民革命,支持北伐战争。1950年6月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仰光分部。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海外华侨大受鼓舞。在国庆聚餐联欢会上,旅居缅甸的陈福顺、陈天煌、陈孝奇、苏为奇、许俊宇等集美校友热烈欢呼新中国的诞生,同时不约而同地建议:为发扬陈校主嘉庚的办学精神,创办仰光集美小学。当场成立了创校委员会,并开展捐款竞赛,与会校友当即认捐近两万元缅币。
不久,创校委员会经过周密考虑、协商,在仰光西区工人居住较为集中的街区,买下华侨陈顺利在三条街的锯木厂,经过翻新、改建为校舍。1950年11月,仰光集美小学正式成立,陈孝奇为首任校长。
开办时,集美小学学生仅四十多人,因为华侨多数是工人,不少人交不起学费,读不起书。学校学习陈嘉庚的办学精神,帮助贫寒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学生人数很快增至300多人。资料显示,集美小学贫苦学生申请免费的达50%,半费的占25%。学校每年的经常费用,全部由旅缅集美校友捐助,数十年如一日。实践使校友们体会到“有志者事竟成”这句名言的意义,也使校友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只要团结互助,只要认真学习嘉庚精神,就有无穷的力量,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
由于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原木板平房校舍不够用。在各界侨胞的热心支持下,集美校友慷慨解囊,出钱出力,1956年3月,学校把原来的校舍扩建为两层楼房,办学规模也得以扩大,同时开办幼儿园,增加设备。
上世纪60年代中期,缅甸反华排华,学校被收归“国有”,但仰光集美小学一直以弘扬陈嘉庚爱国主义精神为办学方针,以“诚毅”为校训,坚持以“国语”教学优先,在学生中普及“国语”,讲“国语”,办出了水平,办出了影响。学校在体育、文艺、文学等方面也培养了许多人才,为缅华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