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陈嘉庚航海教育思想 培养高素质航海专门人才
林斯丰
福建是中国最具海洋文明精神的一个省,面向大海寻找出路是福建人最好的选择。如果把海洋文明理解为面向大海无所畏惧,敢于向海外移民和敢于出海通番的话,福建人就是中国最敢闯海的人。福建人是最早“下南洋”、“闯东洋”的,东南亚遍布祖籍福建的人;福建人又是最早出海做生意的人,自古就会乘着季风驾着帆船“下南洋”。而闽南人的海洋文明才是福建的亮点。历史上的闽南,也就是厦门、泉州、漳州这些地方,是全国华侨最多的地方,也是闽商最多的地方,同时还是历史上中国对外贸易最发达的地方,以及著名港口最集中的地方。
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的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正是从闽南这个地方走向世界的。陈嘉庚一生艰苦创业,是杰出的工商业家;一生倾资兴学,是卓越的教育事业家;一生忠贞爱国,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陈嘉庚认为“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以为改进国家社会,舍教育莫为功”。他“毕生以诚信勤俭办教育公益,为社会服务”。1894年,在家乡创办“惕斋学塾”,1913年创办集美小学,以后陆续创办包括小学、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商业、农林、国学等在内的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在国内和侨居地新加坡还倡办和资助了近百所学校,是倾资兴学之千古一人。集美航海教育是陈嘉庚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920年创办以来,走过了92年极不平凡的历程,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中高级航海人才,为我国和东南亚地区的航运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陈嘉庚创办航海教育的兴学动机、教育理念和办学宗旨
1、“力挽海权,培育专才”的兴学动机
我国是兼具大陆和海洋特征的国家,拥有18000多公里绵长的海岸线和5000多个大小岛屿,沿海港口林立,可直通世界各大洲,为航海事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国又是一个有几千年悠久航海史的文明古国,是世界上主要的航海技术发祥地。明朝永乐年间,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历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更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但是,嘉靖年间,明王朝以“倭寇之患”为由,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后来清代也继续执行禁海闭关的政策,严重阻碍了航海事业的发展。
在海外几十年,陈嘉庚对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物质文明有较深的了解,对航海与经济的关系也有一定的认识。他自己又有过一段经营海运方面的经历。视野的开阔与个人的实践,使陈嘉庚认识到航海事业对各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他曾指出:“海洋事业为世重视,各国无不皆然,其技术之重要,前途之远大,生活之安定,为各业冠。”然而,在20世纪初,我国近海、内河和远洋航运,仍被外国列强所垄断,“船舶川行如织,但航权均操洋人掌握”,“世界数十国航业注册,我国竟无资格参加,其耻辱为何如”?
面对旧中国“门户洞开,强邻环伺”,水产、航海事业又十分落后的可悲状况,陈嘉庚发出了“力挽海权,培育专才”的誓言。他疾呼:“今后我国欲振兴航业,巩固海权,一洗久积之国耻,沿海诸省应负奋起直追之责。”他认为:“欲振兴航业,必须培育多数之航业人才。”因此,陈嘉庚于1920年2月在家乡开办水产航海教育,把“开拓海洋,挽回海权”,“造就渔业航业中坚人才,以内利民生,外振国权”作为办学目标。
2、“严选良师、优待学生”的教育理念
陈嘉庚认为办好学校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要严选良师”,“没有好老师,就没有好学校”。早在1917年,他就资送吴淞水产学校高材生冯立民、张柱尊、侯朝海等三人往日本东京水产讲习所(现为东京水产大学)留学,预聘他们学成后回国到集美任教。后来他又两次资助本校的多名毕业生到日本留学,同样预聘他们学成后回母校任教。陈嘉庚亲自选聘的9任水产航海学校校长,都学过水产航海专业,其中7人曾留学日本,业务水平较高。陈嘉庚还从全国各地礼聘名教师或高级专门人才,“以诚挚待教师,又以优俸酬其劳”,“俾仰事俯畜,无内顾之忧”。
陈嘉庚要求报考集美水产航海学校的学生要有从事水产航海事业的坚定志向。当时学校制定的招生简章特别强调:“依各国航海界之惯例,以能敬受教训,绝对服从者为合格,宗旨不同者,幸勿来校。” “为提倡企业起见,凡属渔业界、航海界子弟来校者,尤为欢迎。” “本校为培养渔业航业人才而设,学额有限,如志愿未坚,半途中辍者,幸勿来校。”为鼓励学生学习水产航海,陈嘉庚特地规定水产航海学生“待遇同师范生,学膳宿费均免”。学生不但不用交学杂费和膳食费,而且所需被席蚊帐,一概由学校供给,学校还发给学生统一的制服。这种招生方向,对提高教育质量和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
3、“德智体三育并重”的办学宗旨
陈嘉庚明确主张“德智体三育并重”,极端反对学生“如机械一样”地“死读书”,倡导“知识、思想、能力、品格、实验、体育、园艺、音乐以及其他课外活动,均须注意,与正课相辅并行”。
德育方面,提出“服务实业,首重道德”的方针。把“应注意教师训导及学生品行”作为教员的主要职责之一。训育的内容,除了按陈嘉庚提出的“诚毅”校训统一教育学生外,还针对水产航海专业的特点,提出品行方面注重“忠、恕”二字。忠之义兼负责、服从、尽心诸美德。能恕则人己相安,可收同舟共济之效。修业方面注重“勤、敏”二字。凡欲成就功业,非勤不达;能敏则学业精进,而无凝滞之弊。
智育方面,坚持“知识与技能并重”的原则。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知识技能,以能致实用为宗旨”。提出海上事业“学问固属重要,而精熟之技能,丰富之经验,尤为需要,但技能经验之精进,在多实践,实践须耐劳,勿贪安闲,勿畏艰险”。为保证学生的实习条件,陈嘉庚总是不惜花重金购置充足的教学设备。1922年1月,他向英国购买渔船机器,雇请船匠建造“集美一号”实习船。1926年5月,他又花重金从法国买进一艘铁壳渔船作实习船,定名“集美二号”,这是当时全国最大的拖网渔轮。学校还先后建造了“郑和号”、“祖逖号”、“海鸥号”等多艘端艇,作为学生操艇练习和采集海上标本用。学校在教学上体现了重视海上实践训练的特色。在课程安排上,实习和技能训练约占三分之一。
体育方面,强调“旨在适应海上生活”。陈嘉庚指出吾人“应有健全之身体与精神,方可为社会服务,荷国家仔肩”。 学校提出:“本校学生将来学成出校,献身于事业界,欲望其事业上之成功,及能争雄于海上,非有健康之体魄,耐劳之精神,不为功。因其职业之性质,与他种事业显有差别,故对于体育一端,更宜重视。”体育教学的内容结合专业特点来安排:第一,应以游泳为主要内容,游泳达不到规定程度,不予毕业。第二,应偏重器械操练。就兴趣上说,球类田径,当然适合于一般学校,但水产航海学校体育决不能以兴趣为依归。海上工作如揉开跳跃凌空攀绳,须有流利的眼光,敏捷的身手,纯熟的翻腾,器械操练有助于达到以上要求,如单杠、平衡木、木马、秋千、天桥等。第三,应兼习武术,除锻炼身体外,尚可增强逢险防卫的技能。第四,军事训练应注重射击及海军战术,以防御海匪,及作海军的后备力量。1923年5月,学校在全国首创“海童子军”,结合专业,进行军事方面的训练,培养义勇精神。“海童子军”训练课程包括驾驶、游泳、救生、讯号、守望和领港等。学校参照海军学校的管理办法,对学生采取半军事化管理。
二、传承陈嘉庚航海教育思想,培养高素质航海专门人才
93年来,集美大学航海教育虽历经坎坷和磨难,但始终弦歌不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学校找准办学定位,创新培养模式,突出办学特色,在改革中创造了一些实践经验,取得巨大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当前,航海教育面临难得的机遇,我们必须清醒地认清形势,把握航海人才培养的规律,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有所作为。对于集美大学航海教育而言,我们还要认真地贯彻和弘扬陈嘉庚的航海教育思想,继续打造航海界的“集美品牌”。
首先,要大力培育“嘉庚精神立校,诚毅品格树人”的校园文化,秉承陈嘉庚创办航海教育的宗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充分认识发展航海教育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现实意义,对我国开发和利用海洋、巩固海防、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战略意义。立足于继承和发扬航海教育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积淀,增强学生学习航海类专业和从事航海事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立足于培养和锻炼新时代航海人的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营造校园航海文化氛围,广泛开展具有航海特色的品牌活动,弘扬航海文化,传承航海文明,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
第二,要切实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航海专门人才,教师是关键。要通过改革和完善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制度,大力引进有丰富航海经历的教师,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专家到学校任教或兼职,推行“企业导师制”;落实教师培训和轮训制度,教师定期到航运企业参与实践,增强实践能力,提高师资队伍整体航海实践能力,打造一支既能上好课,又能开好船,还能做科研的航海类教师队伍,处理好教学、实践与科研的关系。要顺应科技进步,创新教学方法,大力应用现代教学手段,不断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实践特色。当前,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提高航海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积极筹措经费,加大实验室建设,补充、更新实践教学设施设备,改善航海类专业实践教学条件,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规范实践教学过程,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海上实习、集中训练、专业技能培训和专业课程实验等环节,使学生专业技能水平达到操作级船员的适任标准。随着船舶管理理念的创新,航海教育还要不断增强效益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引导学生追求“航行更安全,海洋更清洁”的目标。要增强履约意识,严格遵照“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体系”的要求,加强教育培训过程的监控,保证教育培训的质量。。
第四,要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社会需要为导向,以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应用型航海专门人才为主线,构建“突出应用、强化能力、推行开放、推进创新、注重个性、重视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实施航海类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航海类专业学生实行“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专业理论上符合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管理级要求,技能上符合操作级要求”的培养。突出专业设置与岗位核心技能的对接,将行业职业标准及职业岗位的关键能力培养融入专业教学体系,围绕行业对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培养学生的航海职业技能和应用能力。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使学生在获得学士学位的同时,能顺利通过国家考试取得海船船员适任证书。
90多年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以“开拓海洋,挽回海权”为宗旨,以“造就渔业航业中坚人才,以内利民生,外振国权”为目标创办了集美航海教育。几十年间,集美航海教育培养出大批的中高级航运人才,为我国和东南亚地区海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办学理念在今天则依然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相信在全国各航海人才培养学校、机构的共同努力之下,必将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航运人才,为我国从航运大国迈向航运强国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集美航海学院校史》 骆怀东编著 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 1990.9
2、《陈嘉庚精神读本》 林斯丰主编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