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情
阿尔扎西泽仁
一个月前,我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空旷的校园和朋友同学们的道别、安慰交织在一起,在我心成了一片荒凉的草原。
这是我第一次在离家这么远的地方一个人过年。最初的那几天心理是极难受的,虽然说身上游牧民族的血液在流淌,但家终归是家,再坚硬的心也会对妈妈说:“我想你。”那一刹,心被击碎,落下一地的酸楚。那时我的心态很茫然。凭什么别人都可以回家,而我却得在学校过年?凭什么我见不到妈妈?
但迫于现实也好,身上的游牧民族血统也罢,几天后的我稍微振作了一点,开始乐观地去对待这一切。于是我真的发现生活给你关了一扇门,就必定会给你打开一扇窗。那时候的我一个人游走在寂静的校园,体会着学校假期的静谧,它便给了我一些与众不同的思考,比如偶尔雨后,湿漉漉的树叶会告诉我:风吹拂着我,雨打湿了我,但是我迎风迈开舞步,让雨水洗去铅华。
这时候已经快过年了。越来越重的年味儿洋溢整个厦门,于是我开始细细品鉴这股和家乡不同的年味儿。藏区的宗教气氛很浓,不说藏民自个儿的藏历年,就是春节,也会染上很多藏传佛教的色彩。我家里会在门口汉民贴“福”字的地方挂上菩萨像。年初三更是拖家带口,上神山烧香礼佛。海螺声声,白烟阵阵。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这也就是我们那边藏民的春节了。厦门的年味儿当然要地道很多,没有我们那种文化杂糅在一起的感觉,只有浓浓的情。街上到处都是喜庆的红色,人流的节奏也比平日里慢很多。
在我看来,地道的春节,过的是一个“情”字。不管你在哪里,情总在缠绕着你,感动着你。今年的除夕是大年二十九,起床后的雨淅沥沥的,让远方的游子又有些神伤。大约10点的时候,我敬爱的辅导员刘松泉老师给我打来电话。
“喂。扎西啊,你在哪儿,啊,宿舍啊,下楼来,我接你去参加学校组织的聚餐。”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几个字让我有些哽咽,更多的则是歉疚,因为我的关系,刘导没有在节前回家,而是冒着雨骑着摩托带我去感受温暖。我平平淡淡的文字说不出当时心里的感动,但浓浓师恩,此生难忘。
学校组织的那场宴会也让我难忘。有没回家的学生,有坚守岗位的工作人员,更有我们可爱可亲的校领导和辅导员们。喜庆的歌曲,欢快的舞步,中大奖的女生,丰盛的宴会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关于春节,关于情。在场的每个人脸上都溢满了发自内心的欢乐,我陶醉在那时间,记忆永恒。
除夕夜的晚上,七年滴酒未沾的爸爸醉了。不停地拨我的电话,声音也有些苍老。我愧对父母,不能在膝下陪伴,享天伦之乐。还是一个情字难忘怀。那一夜我真的觉得我长大了,真的觉得妈妈挂在嘴边的“儿子懂事了”这句话成真了,因为我真的知晓了父母之情。
还有我亲爱的同学们,有给我打电话“慰问”的,有在网上交谈时“慰问”的,还有那几天接到的很多前面带着我名字的祝福短信,那是真诚的、只为你一个人送上的祝福啊!我又一次被感动了。这些短信,聊天记录,通话记录我都存着,生怕哪一天弄丢了。
春节便是情!节日的形式过法真的不重要,而我的这些情都是我人生最最宝贵的财富,他们在告诉我,孤单不是孤独更不是寂寞,人的成长总会遇到孤单,但情在,心在,感动常在,快乐地去直面这生活的一切!于是草原上的马儿不再孤独地奔跑,湖水蓝了,草地绿了,天空,也亮了!
(作者:集美大学文学院 对外汉语1112班学生,家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