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学生就业率高
(张晖怀 陈振星)

重视实践培养,这在集美大学绝不是一句空话。学校通过整合学科专业资源,强化实践教学改革,构建了“平台+模块”的课程结构,形成了“两个结合,三个层次,四年不断线” 的实践教学体系(二个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三个层次:通识教育实践、专业教育实践、综合教育实践)。加大各类实践教学和实习见习基地的建设力度,通过实习见习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目前学校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福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校外实习见习基地291个。学校与中海发展股份公司共建 “清华山”、“玉龙山”等实习船基地,成功探索了“校企双赢合作联盟”的航海实训模式,得到交通运输部的充分肯定。
强调实践能力在集大的另一个体现就是,学生屡次在“挑战杯”竞赛中获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被誉为大学生在学术转化和社会实践方面的“奥林匹克”盛会。据统计,2000年至今,集美大学在“挑战杯”竞赛中获得的国家级和省级奖项共有136件之多,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
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集美大学,得到的收获还不仅限于此。近年来,报考集美大学第一志愿生源充足,这从一个侧面说明,集美大学毕业生在社会上的优异表现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学校历来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坚持“以质量为生命,以创新为灵魂,以服务为主题”的就业工作理念,强化内涵建设,注重提升实效,在创新工作体制、深化教学改革、拓展就业市场、强化就业指导等方面措施有力,成效显著,学校的就业工作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0%以上,2011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更是高达92.76%,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学校连续三次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检查评估中取得优秀成绩,被评为“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一些专业的毕业生,甚至还没毕业就被“预定光”。去年11月集大举办了2012届航海类毕业生就业“双选”会,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等来自全国各地的67家航运企事业单位来到集大“争抢”航海类人才,532名毕业生中,有445人现场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签约率高达83.65%;12月21日在集美大学举行的福建省2012年大中专毕业生闽南地区专场招聘会上,我们看到一些紧缺专业比如轮机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毕业生签约率已接近90%。
为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学校从教学主渠道入手,面向全校开设《大学生创业指导》公共必修课程。同时,在工商管理、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设置创业实务、企业管理等专业必修课。课程教学注重汲取地域传统文化精髓,特别是对嘉庚精神、诚毅校训和“敢冒风险、爱拼会赢”的闽商精神的挖掘与传承,形成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独特资源和鲜明特点。集大作为福建省首批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还积极构建创业实践平台,让学生进行体验、尝试和实践。学校与集美区政府联合创建了“集美集文化创意园”,创意园设立专业创业工作室,遴选了中国新兴厦门进出口公司等一批企业作为创业见习基地,并专门在财经学院设立了“大学生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据了解,这一由集大校友企业——厦门华瑞中盈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出资设立的大学生创业基金,扶持的项目主要从“挑战者杯”竞赛和院、校级以上科研基金立项项目中产生,重点扶持校内科研成果转化和带有社会实践性质的投资合作项目。
集美大学坚持在高校分类体系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提出明确定位、狠抓内涵、做强特色、提高质量的工作思路。坚持“嘉庚精神立校,诚毅品格树人”的办学理念,立足地方、面向全国、服务行业,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努力把学校办成一所有特色、高水平、国内知名的多科性地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