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友信用社是泉州集美校友会的经济基石
⊙陈全法
在此迎接泉州集美校友会成立30周年之际,许多老校友都会想起“实业社”,想起他们艰辛创业的峥嵘岁月,想起信用社辉煌业绩和给校友会提供的财政支持。
1984年春,老学长曾国杰带领马宝琴、张基柱、王昭德等校友到市经贸委找我,商讨办理来料加工的事。我表示可行,并承诺请泉籍港商佘明钊先生来泉合作。经双方协商,确定以泉州集友实业社为甲方,香港建成织造厂有限公司为乙方,签订来料加工手织手勾羊毛衣协议书,并于当年四月开业。实业社起初由林德辉校友主持,后由我主管。实业社是个劳动密集型企业,除安置校友子女近30名固定工外,还请了来自鲤城、洛江、惠安、仙游、泉港、永春、南安等市、县、区的500多名临时工。实业社办得有声有色,红红火火,先后荣获泉州市政府“对外经济活动成绩显著先进单位”、泉州海关“信得过企业”、泉州外经贸委“创汇大户”等荣誉称号。更主要的是实业社积累了相当可观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为校友会奠定了经济基石。
远见卓识 置业奠基
实业社创业成功后,接着是购置房地产业。首先是购买南门旧米铺巷二号旧仓库,翻建为三层楼房,作为实业社厂房及校友会办公室;然后购买南门土地路四十号旧楼房,占地250平方米,经维修改建,作为实业社办公室。此楼后来经校友会发动会员捐资翻建为三层楼,这就是现在泉州集美校友会办公楼。以后又购买中山南路二号一楼房,经扩建为三层,作为集友信用社用房。最后购买的是中山南路三号二层楼,出租收租金。这四座房地产,为校友会打下了长期而牢固的经济基础。
不断投资 精心开源
实业社的资金积累,加强了校友会创业的信心。1988年,校友会开始筹办福建省首家民营金融企业——集友信用社。该企业为股份制,集体股每股1000元,个人股每股100元。实业社首购50股,占企业资金25%,其余由集美校友总会及校友个人认购。信用社于1988年元月正式开业,先后由林德辉、曾英主办。1992年实业社再投入五万元,添购中山南路楼房作为信用社办公楼。信用社经营效益良好,逐年按20%分红,实业社应得的红利全部再投入,形成了良性的循环滚动,收益不断增加。1999年,泉州市政府把信用社并入泉州商业银行(即现在的泉州银行)。实业社股份资金、红利估值98万元,悉数归入校友会帐户,成为校友会开展活动的主要经济源泉。
情系母校 诚心奉献
泉州集美校友会,从成立起,始终得到集美各母校、集美校友总会的指导、关爱与支持。母校开展的活动,泉州集美校友会都踊跃参加,并尽力予以资助。如对陈嘉庚研究会、《集美校友》刊物以及陈村牧基金会等,均给予捐助;虽微不足道,但也表示一片爱心。
奖金助学 激励后代
实业社一贯以校主爱国兴学、培养人才为榜样,以校友会名义连续三年给校友子孙颁发奖学金;实业社停办后,改由李德文奖学金颁发。受奖的校友子孙,大多已大学毕业,有的出国留学,已学成归来报效祖国。如本人外甥,浙大毕业后,考入美国德州大学深造,取得硕士学位后,即回国工作;孙女厦大毕业后,现在日本攻读博士学位。
同窗联谊 凝聚心力
校友会十分重视校友之间的情谊,凡是校友出国交流取经,或者海内外校友来泉参观访问,我们都热情接待;所有开支,由实业社支付。校友会开展的各项活动,其费用也由实业社负担。这一切为团结校友、增进友谊起了重要作用,得到广大校友的赞许。
今天,校友会兴旺发达,会员人数已有2200多人,奖学金已举办十八届。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校友会将会更上一层楼,创造出更大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