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自强校园文化风尚 奏响嘉庚精神时代强音
——集美大学“自强之星”评选活动育人成效显著
吴薇 陈振星

日前,2011年福建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揭晓,集大的《引领自强校园文化风尚,奏响嘉庚精神时代强音——集美大学“自强之星”评选活动育人成效显著》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
自2007年11月以来,学校每两年举办一次“自强之星”评选活动,时至今日已成功举办三届,共评选出30位师生认可,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自强模范生,可谓硕果累累。如今,他们已经成长为一个在学生中影响广泛、具有高知名度、能够诠释集美大学的“嘉庚精神”荣誉群体。更重要的是,集美大学“自强之星”评奖活动已成为了学校开展嘉庚精神教育的生动课堂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精品项目。它已经内化为学生寻求真实榜样、重塑内心品格的精神需求,成为发展为传播公民道德文化、引领校园风尚的重要文化载体。
学校开展“自强之星”评选活动就是要巩固多年来嘉庚精神教育的成效,展现集大学生诚毅进取的精神品格,充分挖掘德育教育资源,推出学生中创先争优的先进典型,为广大同学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榜样。
学校“自强之星”评选活动,把“自强之星”先进事迹的宣讲和对学生的教育启发作为活动举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活动淡化了比赛的环节设置,而注重评奖现场选手事迹的亮点挖掘,从不同的侧面去展示自强风采,诠释“嘉庚精神”。曾有一名选手这样说到:“我曾经觉得‘嘉庚精神’是离我们远去的时代精神,但嘉庚精神内涵是丰富而多元的,而其中‘刚健果毅、坚忍不拔的自强精神’、‘诚实守信、嫉恶好善的重德精神’仍是当今大学生诚信品格缺失、人生激情减弱的氛围中修炼精神境界的生动典范”。他讲得多好啊!每个“自强之星”都是怀揣着一颗不屈不挠、不卑不亢的心,平衡着命运的不公和社会的温暖。在不公中磨练意志,在温暖里学会感恩。活动的意义也正在这里。这不是比赛,而是教育。据不完全统计,“自强之星”已参与的院级各类宣讲教育活动达30余场,参与学生达1万人次,效果良好!
参与“自强之星”评选活动的大多为经济困难的学生,都有一段长达十余年不为人知的自强之路,几分钟的舞台演讲难以全面展示。考虑到教育成效,在确定入围候选人时,我们精心设计了《“自强之星”参赛人员主要事迹评分细则》,尽量把抽象的条件量化,把“自强之星”的核心竞争力完整体现。家庭的贫困不等于自强,稍加努力配不上自强,一时的奋起达不到自强,每个“自强之星”都是铁铮铮的英雄,都有着不曾停歇的与命运斗争的历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集美大学特有的诚毅品格塑造了一批批果敢坚毅的学子。“自强之星”的评选活动,更是给这些典型模范学子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活动卓见成效。
首先,“嘉庚精神”得到传承。广大学生通过参与“自强之星”评选活动,聆听同龄人的感人事迹以及对“嘉庚精神”的领悟,对“嘉庚精神”有了更深的认同,传承“嘉庚精神”的使命感与日俱增。在集大学生自己设计、实施的以“嘉庚精神”为主题的特色校园活动达数十项,广大学生自觉宣传、主动践行“嘉庚精神”蔚然成风。
第二、培育了一批自强自立、品学兼优的先进典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素材,他们成为了校园中最耀眼、最令人敬佩的学生“嘉庚新星”。参加比赛的“自强之星”在比赛中、在宣讲中更加深刻地领悟了“责任”与“使命”,更加以保持先进,模范引领的标准要求自己。活动结束后,这些群体中的魏燕鹏、伍鹏当选全国大学生自强模范提名奖,魏燕鹏还获漳州市“自强道德模范”称号,伍鹏、赵娇玲以高分分别考取厦门大学生物专业、广西大学数学专业研究生,郑美妙同学考取厦门选聘生,丰东方同学参加了大学生服务西部志愿计划,得到当地基层好评……
第三,崇尚自强自立成为校园文化风尚。见贤思齐,许多贫困生找到了自己奋斗的方向和前行的动力,BBS中有这样一个帖子:“曾经的我和他们一样坐在阴暗的角落黯然神伤。但他们的故事让我知道了贫困不算什么,没有拼搏自强的意志,诚实感恩的品格才是可耻的。我要昂首向前,为了期待的眼神”。非经济困难同学在参加完评选活动后,更加坚定了以辛勤劳动为荣、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勤工助学、社会实践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据校勤工中心统计,非困难学生报名参与勤工助学的学生近3000人,且人数逐年提升。每年的校园兼职招聘会更是人头攒动,火爆热烈。
第四,拓宽了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的思路。第一届“自强之星”评选活动取得成功后,我们对于开展先进典型培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工作方面的尝试更大胆了。随后,我们举办了优秀学生群体先进事迹报告会、文明督导和心理咨询工作评优答辩会。五年来校、院召开此类活动200余次,都得到积极的反响,学生整体精神面貌大幅提升,良好的校风、学风更加浓厚。
第五,全校关心、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格局得以加强。校内外新闻媒体的报道、“自强之星”先进事迹汇编发放和展板宣传,使得集大教职员工充分了解了集大学生思想教育成果,对于自立自强的寒门学子给予了更多爱的关注。机关教工第八党支部把“探究国家助学贷款可持续运行工作机制”、走访困难学生等服务工作作为创先争优的立项活动来开展;理学院教师陈国伍默默资助所带班级的贫困生;更多的老师主动牵线搭桥为贫困学生从校外引进勤工助学岗位。
第六,社会反响强烈。每届活动举办前后,省市媒体和校园媒体都积极宣传优秀特困生的典型事迹,社会各界对集大人才培养工作给予好评。用人单位应邀参加评选活动后,有的当场对其意中的毕业生抛出了“橄榄枝”;厦门市教育基金会、集美区慈善总会、集美区关工委等机构对集大的贫困生资助项目、金额也逐年增虽,促进了帮育工作长效机制的形成。
谈到经验,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始终把“嘉庚精神”作为核心元素,突出学校特色,突显时代特征。校领导的重视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集大正是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根据自己的文化积淀、学科优势和办学特点发掘亮点、培育文化特色,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制高点,从而增强了校园文化的品位和魅力
其次,校园文化活动要充分挖掘大学生思想中的积极因素,使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教育的成败就在于此,表面的接纳可能激起内心的逆反,被动的灌输可能空留苍白的记忆。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入眼、入耳更要入脑、入心。
最后,校园文化活动要符合学生精神需求。这是以人为本最好的体现。当代大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敏感度和吸纳力越来越强,其自主性、想象力与创造力都非常丰富,青睐于生动活泼、充满温情、能在其中获益良多的教育形态和环境。集大通过一些富于生命活力和人文关怀的途径“感化”大学生,为他们营造环境,使其自觉地追寻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
“自强之星”评选活动是集大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胆尝试,是集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又一创新。活动的成功不单单为集大学子树立了更多的榜样,也为社会培养的更多的优秀人才。活动的过程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学子秉承了集大的校训,努力完善自我,引领校园自强的新风尚,奏响了嘉庚精神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