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华语情长 千岛留芳

菲华师生合影
陈永裁等和菲华师生在一起

——记集美大学菲律宾华裔学生学中文夏令营

吴建平

3月31日,集美大学校董会顾问、菲律宾航空公司董事长陈永栽博士搭乘PR340专机,从菲律宾马尼拉抵达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和他同机抵达的是2012年“中国寻根之旅”----菲律宾华裔学生学中文夏令营的400多位师生,他们将到集美大学进行为期8周的华文培训。

学生代表在开营式上发言
学生代表在开营式上发言

钟情中华优秀文化 倾心首开留根工程

陈永栽先生一向热爱祖籍国,钟情于中华传统文化。他努力从中华文化中吸取精华,以此立德立人,推己及人。1996年,他邀请厦门大学中文系黄炳辉教授,退休后定居菲律宾,担任他的私人老师。两位花甲老者共研灯下,砥砺芸窗,邀游学海,著述两丰。他们不仅一同研读老子《道德经》,还共同完成了《老子章句解读》一书。

针对目前菲律宾华裔新生代已不大懂华文的情况,陈永栽在菲律宾大力呼吁振兴华文教育,一再出资开展“挽救行动”和“留根工程”。 他希望华裔青少年热爱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化,领悟中华文化。他组织菲律宾华侨华人的第二、三代回到中国来学中文,学中国历史。他还出资组织菲律宾华文学校的教师到厦门、泉州等地进行业务培训,以提高华文学校的教学水平;赞助数百名国家汉办派往菲律宾传播中华文化和进行华文教学改革的汉语志愿者,并多次邀请专家学者赴菲律宾举办学术讲座。

自2001年开始,陈永栽出资先后组织7999名华裔青少年到祖籍地福建学习中文,承接培训的学校从最初的厦门大学、华侨大学和集美大学3所,扩展到泉州师范学院、厦门外国语学校、泉州南少林武术学校等。不论是非典、地震、还是蔓延全球的经济危机都不能阻挡他尽心尽力举办学中文夏令营的步伐。陈先生这种大规模组织华裔青少年返乡寻根、学习中文的义举堪称华侨华人第一人。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宣扬他的精神,国务院侨办授予他“倾心华教、泽被侨胞”的牌匾。

精心组织辛勤耕耘 华文培训硕果累累

集美大学2002年成立海外教育学院,菲律宾华裔学生学中文夏令营工作由海外教育学院具体负责。自2002年以来,共培训师生3962人,是承接培训师生最多的学校。集美大学领导高度重视培训工作,每年菲华学生到来之前均召开菲华培训工作协调会,由分管校领导主持,就培训团师生的食宿、教学、出行、就医等问题进行明确的部署。海外教育学院为了做好培训工作更是不留余力。在课程安排上,力求突出传统文化、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学习内容除了中文听说读写之外,还开设书法、国画、民族舞蹈、中国歌曲、中国功夫、剪纸等课程,并邀请专家开设“陈嘉庚精神讲座”。师资主要依托文学院、体育学院、音乐学院和美术学院的老师。

在生活上,集美大学尽量克服困难,为培训团师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安排行政人员24小时值班,带班领导手机24小时开机,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2003年非典期间,培训团师生入住第五社区学生宿舍。医疗中心加强生活区的卫生消毒;学院安排人员夜间巡查宿舍;食堂每天煎熬中药汤让学生服用。许多老师和学生由于不习惯蹲式厕位,生活十分不适;但是新建的学生宿舍卫生间又不能轻易改造。海外学院的老师跑遍厦门各大超市,最终为每间宿舍配备了医用马桶,师生的生活才得以正常。2004年,培训团师生入住财经学院新竣工的学生宿舍,凌晨消防水从插座中渗漏,学校后勤部门和保卫处的老师连夜加班维修,消除隐患。2005年,485名师生入住诚毅学院新校区,由于校区整体设施尚未配套,宿舍蚊子多,有些孩子夜不能寐。保洁员增加了清洗消毒的次数,宿舍配备了充足的驱蚊物品。年底,陈永栽先生捐赠500万元,用于建设专供菲律宾学生培训的大楼,以其父亲的名字命名为“陈延奎楼”,该楼总投资1880万元,建筑面积9596平方米,可以同时容纳400名菲华学生入住。2007年,358名师生入住“延奎楼”,生活设施大大改善。同年,陈永栽先生再次向集美大学捐资600万元,用于建设“陈延奎图书馆”,鼓励菲华子弟在集美大学多读书读好书。2012年,物价上涨,在培训师生没有增加培训费的情况下,学校领导启动了“价格平抑基金”,确保师生在校期间三餐饭菜质量。

生活无忧,学生自然就乐而好学。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院还设计了许多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体育比赛、汉语类节目汇演、摄影展、汇报演出等。组织学生到福州、泉州、鼓浪屿、陈嘉庚故居、武夷山、黄山等地旅游。通过50多天的学习,孩子们对汉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些刚来时华文不流利的孩子,在结业汇报演出时能够流利地背诵长诗歌;有些文字表达不顺畅的同学,两个月后给老师的来信,真挚感人;许多孩子虽然是第一次学国画、学书法,但是短暂的学习却让他们痴迷端砚。这也许就是血脉相连的缘故吧。爱上华文、爱上集美,因此就有连续三年、四年来集美大学参加夏令营的学员。集美大学2009年被福建省教育厅授予“首批海外华文教育基地”。

炎黄子孙骨肉情深 同宗同源一脉相承

“哥,我要回去了,你多保重,明年我再来看您……”在往机场返菲的路上,倪老师拨通了兄长的电话,泪水满眶。在千岛之国菲律宾,华人约有200多万,他们的祖辈漂洋过海,在异国他乡扎根立足,故乡永远是他们魂牵梦绕的地方,亲情永远是他们的中国情结。能为寻根工程奉献绵薄之力却是他们的共同的梦想和骄傲。

每年参加夏令营的学生9至18岁不等,照顾好这些孩子的生活,保证他们夏令营期间的安全,成为重中之重。夏令营的主办方—--菲律宾华文教育研究中心,每年10月就开始夏令营的招生工作,接受学生报名;每年来福建夏令营的学员都是从50多所华校中选拔出来的优秀学生。学生20人一组,每组一位带队老师,他们大部分是华校的校长和老师,许多都是菲律宾第二代华裔,均已年过半百。他们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对华文教育的献身精神,令人感动。夏令营总领队杨美美老师,虽然已经70多岁了,但夏令营的所有团务工作在她的协调统领之下,井井有条,从无差错。75的庄荣箴校长已经带过11批夏令营学生,唯一请假的那一年是因为动手术。洪保和团长带病坚持带团,忍着骨膜炎的锥心疼痛,每天坚持上下楼梯检查就寝情况。刘美满团长5月份必需返校备课,否则当月就没有薪水,为了带团她义无反顾。郑威廉团长带团经验丰富,每一次华教中心都把最重的任务交给他,他从无怨言,勇挑重担。倪琼妹老师今年接到带团任务后,家被大火付之一炬,依然没有放弃带队老师的职责。庄淑理老师日夜陪护高烧不退的学生、端茶送水。汶川地震时,他们组织学生为灾区捐款;北京奥运期间,组织学生关注火拒传递。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为了华文教育事业默默地奉献;用自己的行动激发孩子对祖国的热爱。在他们的感召下,华侨新生代投入到华文教育的人开始增多,近两年的带队老师中已有了80后的身影。我们期待更多的青春面孔的加盟。

除了认真做好菲华学生的培训,自2007年开始,集美大学积极参与国家汉办的汉语教师志愿者选拔工作,共选派149人次的汉语教师支援者赴菲律宾支教,足迹遍布60多所华校,他们和老一辈华侨华人共同携手,在千岛之国传播中华文明,将中华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

我们坚信,在陈永栽先生“倾心华教、泽被侨胞”的精神感召下,在华语教师的共同努力之下,将有越来越多沐浴中华文化雨露的美丽花朵在千岛之国绽放,芬芳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