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桑梓
这里刊登的是新加坡原总统王鼎昌给堂妹王春好的信和王春好给他的回信。两信谈及的是清末民初集美珩山崎沟社的一些情况。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亲情。——编者
 |
王鼎昌(中)1998年11月4日回祖籍与亲属代表合影(左1为王春好) |
王鼎昌总统致堂妹王春好的信
春好:
收到您二月四日的来信,谢谢。
您的信叙述令尊和吉与文选、永元的过去,我很感兴趣。之中您说到先祖父文选“把房屋佃给马队后出国。”您可知道他出国时是几岁?他小时候在哪里念书?共念几年书?
我先父虽然是排行第二,但是我是长孙(男),所以自小就和祖父母住,不跟父母住。在日军占领新加坡期间,六七岁时,先祖父已教我背诵《昔时贤文》,用闽南话背诵了两年,直到他仙逝为止。他是于清晨时辰中风而谢世。当时我在他身边,只有八岁。这些往事至今印象犹新,因此我猜想他在年青时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可是我当时年小无知,没有探讨他的过去——他为什么离开家乡?为什么来南洋?跟谁来南洋?刚到南洋时做些什么工作?……
这次回珩山崎沟,亲访先祖父文选一厅二房的溏边故居,满足了我多年的心愿,又与您和雅珠会面,非常高兴。希望来日再见。
请代问候雅珠。
谢谢您和庆笃寄来的新年贺年卡片。秀梅和我也祝贺你们新年快乐。
鼎昌
1999年2月25日

王春好致王鼎昌总统的信
鼎昌:全家好!
收到你的来信问候,我们全家非常高兴。你问及的事,我经过调查了解,现叙如下:
一、文化教育。珩山王氏十八社,有较好书房的要数崎沟社,在村西南这一间坐北朝南的大平屋书房,位置好,冬暖夏凉,办了私塾。书房内敬有一尊魁星公,以保佑村里子弟读书后能榜上有名,考中大官。当年的老师是东宅村的王大次(清朝二代)。经了解,你祖父读的是崎沟私塾。读几年不清楚。读的书是:1、《三字经》、2、《四书》包括《幼学》、《增广贤文》、3、《论语》4、《中庸》。读到中庸,学问已经很高了。当时老师是用闽南话授课的,人们常说:“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民国初期创办珩山小学,与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小学时间差不多。学校得到陈嘉庚先生的援助,请集美小学老师去授课。从此,上课时开始讲国语,直到现在。珩山小学创立了,私塾就停办了。德钦(仁和堂亲)在那书房办起油坊,炸花生油经营。小时候,我很怕进那大书房,后来没人维修就倒塌了。
你祖父文选教你背诵的是《增广贤文》,如果你愿意看看,我可以寄给你,让你重温祖爱(训)。
二、去南洋的年龄。经了解,你祖父去南洋的年龄是20多岁,已经结婚,同夫人孙谨治一道出国。夫人可能是孙厝人,因为那时同姓不能结婚。珩山与集美、孙厝通婚甚多。
三、离乡原因。早期我们崎沟社的南面300米远处就是内海,海岸不牢固,每年都遇溃堤,严重时海水涨到你祖父屋门口,船可划到公厅口。我小时候听父亲说过往事。我那时天真地想:要是有一天,海岸也缺个大口,船直开进家门口,那该有多好玩啊!我哪里知道海水一进来,把刚结穗的谷子、芋头、地瓜、花生、瓜、菜等农作物全都淹死了。村里人连维持生计的口粮都没有了。曾有几年干旱,村民的收成没了指望,于是就四处逃荒。一小批、一小批村民卖掉、典掉房屋、田地、耕牛、猪、龙眼树等,作路费,有的买船票(厦门刚有外洋帆船票),离乡背井、漂洋过海。很多人晕船,吐了七天七夜才到马来西亚槟城。崎沟人,大多住在一起,海港古劳渔村,因为崎沟人多数会下海打鱼,以此为生。就这样,一代一代成为那里的永久居民。家境好的都到槟城、吉隆坡、星洲、汶莱等城市去做生意、做工,有文化的当店员。文选伯有文化、有知识,做事门路宽,我父亲没文化,只能靠打鱼为生。后来祖母可能因小儿子打水洗足掉进海里溺死而回国。
我懂事之后,每次海岸溃堤,有人敲锣,大喊:“邦埭(溃堤)啦!大家拿稻草挑土堵埭岸啰!”用土话大喊,锣声阵阵响,喊声一遍遍叫。不管白天黑夜,救水如救火,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拿着锄头、土箕、稻草往海岸跑,小脚女人在自家的门口担心地望着缺口的海岸。能堵住溃口吗?结果如何?只能听天由命!
崎沟,田头,为仔内等几个土地在海边的村庄,特别担心农历八月十五的大潮。快到中午,大家往海面上看去,海水涨得将没凯仔石。那是海中的一块大高石,是辨别大潮小潮的标尺。那一年大溃堤。转眼间口粮、种子全没了。村民们只好到山上挖野菜,到旱地去拾地瓜青苗,花生青芽,野苋菜,青相子,到水淹过的地方捞芋头杆,以此充饥。
民以食为天。如果国内有个好年景、好收成,如果政府能救助灾民,谁还丢下祖宗,背井离乡,寄人篱下呢?正如槟城的堂姐所说:“天,是人家的天;地,是人家的地,从人屋檐过,不得不低头。”她也提到日本南进时,那惨不忍睹的一幕幕。她对日本侵略者恨之入骨。她在海外的坎坷悲痛的大半生,是一部中国海外侨胞的血泪史。
解放后,政府组织民众修筑海堤。1950、1951年我小学毕业,失学。在家期间也参加筑堤。双层海岸全部加固加宽,从此制服了海魔。1954年为建鹰厦铁路,集美两头修建了海堤。集美—高崎筑有五华里海堤,集美—杏林八华里海堤。杏林海堤将我村门口的内海堵死了,海水进不去,门前那片海经过几年土质的改变,现成了耕地,所以这次你们回来见不到海了。
另外,你曾祖母陈氏美娘,祖籍集美,是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的族亲。这是我珩山解放后第一任校长王开伏先生提供的。他是新加坡王秀南先生的侄儿。
好啦,就此搁笔。
祝安!
春好 于集美
199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