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集美校友》编辑部在沪举行校友座谈会

5月27日,集美航海上海校友会年会之后,在复兴路会所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座谈会,一次出人意料的座谈会。

早在上海校友会举行年会之前,《集美校友》编辑部就和上海校友会联系,希望安排一个时间采访胥昌荣理事长。建议得到积极的回应。年会后,胥昌荣理事长和陈经华主编、钟国平、陈励雄副主编按时到会所。编辑部的意思是要单独采访胥理事长,可胥理事长是个低调的人,他已另作了安排,请了多位老校友前来参加。因为地点是在会所,时间又是在年会之后,许多校友不约而同地到会所来,聚聚,聊聊。于是,原计划的采访就这样变成了一次座谈会,虽然出乎意料之外,却也是情理之中。

胥理事长的开场白之后,老校友陈国平首先发言。他介绍了上海集美校友会的历史,介绍了几代上海航海校友为校友会的成立和发展所作的努力,他特别讲到会所的几次变迁和其中的艰辛。老校友张辉煌、林一瑜、官宏光功不可没;老领导彭德清、林祖乙的关心,也为校友会解决了大难题。现在,上海校友会会所还有一点遗留问题,他说新一届理事会已将其列入计划,要在任内把这件事办好。

陈国平校友讲的故事对新校友来说是新鲜的,虽然他们以前也许多少也听到一些,但从来没这么具体、生动、直接。他们一个个神情专注地聆听着。接着,校友们便你一言我一语地把话说开了。有的说:会所只为外地校友来上海提供方便,上海本地校友不能住;有的说:外地有人冒充集美校友要来住会所,不行;有的说:校友会一有活动,大家都来了,有拿拐杖的,有坐轮椅的,说是开校友会,有人就问:“是不是黄埔军校校友会”大家畅所欲言,有什么说什么,但话题只有一个:校友、校友会、校友工作。

有校友问到有关集美学校委员会、集美校友总会以及集美各校及各校校友会的问题。陈经华主编和钟国平副主编作了详细的解答说明。他们用生动的史实、感人的细节讲述了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校友会的历史,校友会的演变,以及校友会在弘扬嘉庚精神、联络海内外校友、维护集美学校的完整等方面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们的讲解解开了不少校友心中的疙瘩。胥理事长说:“我现在才理顺这些关系!”

编辑部希望胥昌荣理事长说说自己的事。胥理事长说,他担任理事长没做什么。校友会的工作主要是一批热心校友会工作的校友们做的。他话刚说完,马上就有校友插话说:“胥理事长工作很忙,但经常关心本会的工作。只要有事,向他反映,他都会很快帮忙解决。有他的帮助和支持,我们这些做具体工作的人心里就踏实,做事就大胆放手。”

因年龄超限而卸任的前任秘书长周天赐说:“校友会职务有年龄限制,为校友会做事,为校友服务从来就是义务的,没有年龄限制。”他说自己虽然不再当秘书长了,但还会一如既往地为校友会尽力。

“我说两句。没有校友会我早就没命了。校友会让我多活了二十年。”从一个角落传来一个洪亮的声音。说话的是老校友刘必容。他接着讲起他的故事。事情是这样的,20几年前,刘校友突患“爆发性肝炎”,三天三夜不省人事,他所在单位的劳保医院发出了“病危通知”。和刘校友同在中远上海分公司工作的姚逢时校友从领导那里得知这个消息后,就请陈淑瑾校友帮忙,因为她是上海瑞金医院的党委书记,而瑞金医院是治疗肝病最权威的医院。刘必容校友被接到瑞金医院,经过抢救和三个多月的治疗,奇迹般地活了过来。刘校友一直都说他的命是校友给的,所以校友会有什么事,他都抢着做。20多年如一日。

老校友陈厚边插话说:“校友会的工作大家抢着干。一代传一代。”

胥昌荣理事长介绍说:“他是陈厚迭老师的哥哥。陈厚迭老师脑子好,上课什么也没带,粉笔一拿起来,电工图就出来了。”

在场的年轻校友听了老一辈的故事,都受到感动。他们表示,到校友会很受教育。今后他们会经常来。校友会有事通知一声,他们一定办。

参加座谈的老校友还有欧阳俊立、林善义、何鸿锴、凌涤民等。

这原是一次采访,经胥昌荣理事长一点拨,变成了一次座谈会。这次座谈会,事先没有设计安排,而是顺其自然,但开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不论老校友还是新校友,普遍感到有所获。(王严铭)

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