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涛骇浪忆当年 难耶易耶歌春天
·[印尼]李金昌
那是1990年以前的事。在印尼泗水,一般在职场上已退休或在事业上退到第二线很有头面的华人,时常到唐人区林氏宗亲会的西河社聚集,谈天、怀旧。印尼独裁政权时,严禁一切华文活动,一个时期华文书法被查抄,遭毁灭。退休者不问世事,有时带来《健康讲座》或《独家医药》之类的保健读物,聚在一起。椰加达中医博士李冠瑶,大马拉银行主任白德明等都曾来过。日据时代曾掩护陈嘉庚先生避难玛琅的黄丹季,也不缺席。有的老人随兴抄些唐诗宋词,复印后分发给大家;有的传递一些珍闻资讯和生活知识。星期天西河社还为大家提供备午餐。
就这样,参加聚会的人数越来越多。因为兔标花生厂的厂主何诗握组织了一个南音社,名叫“佳龄南音乐社”。安溪籍诗人、集美校友白为湘便寄来古诗一首,题为《病中吟》。他在诗中写道:“卧病依稀岁月延,方床辗转问苍天。世间岂有长生药,蓬岛丹砂是否传?”金门籍杨北荣也写了一首古诗,题目叫《祝佳龄四周年》。诗吟道:“闲来无事玩棋琴,颐养怡情世所钦。道义崇高推高爱,嘘寒问暖总关心。”
岁月渐逝,1990年,也不知是哪一位带来了远方得来的一件书法作品。这作品像磁石一样,吸引了诸多书法艺术的爱好者。1998年,“东爪哇书画协会”成立,借西河社宽敞场所,举办第一次书画观摩展览,作品从多方面征集得来。一位翁氏学者对我说:“华文禁止活动的条例,印尼国会尚未撤消,你们真是吃了老虎胆,举行这样的展览能无危险乎?”我回答说:“书画观摩事宜,筹委会已得到当地治安局的允准。不必担心。”我又说:“参加者都是七老八十的老人,出自内心对美的爱好和追求,不会出乱子的。”
出自内心对美的爱好和追求,弘扬传统文化,诗词尔雅,应是吾辈的义务与责任啊!
数年来,我们组织了几次书法观摩,并大声疾呼“让人人认识书画,让书画走向人人”的口号。十几年过去了,我也退休了。年纪大了,什么事也不再恋栈,该让后起之秀来接班了!
每年春节,日资SOGO商场都与协会合作。顾客在商场消费Rp350,000,就可获精美“免费书法卷”一张;消费Rp700,000,可获两张。一次,一位官太太拿着书卷到书档来,书法同仁问:“伊姆要写什么?”她回答:“写我先生的名字。”“伊姆的先生尊姓大名?”“名BASUKI,要写华文。”“写华文作什么用?”“因为我们近来经常出席华人集会,在签到处要写华文名——会华文就方便了。”噢!原来她学习华文是为了方便出席华人酒筵。于是书法同仁在书法卷上写了“巴苏基”三个字给她。
2010年10月10日,素来交游甚广,又热爱书法艺术的廖彩珍女士亲自出面,征得印尼国会议员傅志宽的同意,在GRANDCITY大商场举办名为《群岛书画艺术展》。作品来自五大城市——椰加达、棉兰、万荣、三宝垅和泗水,还有中国。精品佳作计300多件,颇具规模。中国驻泗水总领事王华根出席并剪彩。10月29日,又在泗水GRANDCITY三楼举办“中国上海2011年国际书法大赛优秀作品巡回展”,上海书法界数位专家莅临指导。
书法艺术界的观察家认为,印尼书画艺术具有赶超时代的发展元素,而且在走向国际化。椰加达渔家庄酒楼主人郭书育,每年都在其酒楼举行书法艺术观摩。去年扩大展出规模,邀请全印尼书法艺术的爱好者,老至80高龄的老叟,小至15岁的儿童,均可参加,作品规格不拘。经过一个月的筹备,已于去年12月初展出。各地书画爱好者踊跃前往参观、交流。我本人也受到邀请,寄上《积善》、《和谐》、《泗水之声》、《爱心》作品四幅,外加七绝一首:
渔家庄主喜艺书
大小显情徒不拘
行见精装编画册
名扬天下郭鸿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