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珠屿的故事与传说
陈新杰
集美半岛的西海湾原称“岑港”、“银江”,1950年代陈嘉庚先生提议修筑集美至杏林村的海堤,这海湾始叫“杏林湾”。杏林湾前方,碧波荡漾的海面上屹立着一个气魄雄伟的小岛,小岛树木葱茏,润泽圆美,宛若宝珠。岛峰上挺立的白色小塔与东面的鳌园纪念碑龙凤对峙,相辅相成,互相辉映,美不胜收。民间传说这小岛是龙的宝珠,因而得名宝珠屿。宝珠屿海拔12.2米,面积2000平方米。屿的四周簇拥着礁石群,礁石与小岛构成大龟状,故又统称金龟岛。宝珠屿左边的大礁石,潮水退下后,仍留有小积水,故称香涎石;右边最大的礁石,平而光滑叫镜台石。宋代理学家朱熹留诗赞美宝珠屿:宝珠自古任江流,锁断银同一鹭洲。晓望平原灿日色,霞光映入满山丘。
宝珠塔
宝珠屿上的小塔叫宝珠塔。小塔是陈嘉庚先生的次子陈厥祥开发宝珠屿工程的首期项目之一。该塔是陈厥祥为纪念其母张宝果而建的,1963年7月27日奠基,1964年6月14日端午节落成。塔身坐北朝南,穹窿顶,圆柱体,花岗岩砌筑,外部饰凸出五棱,塔下部为圆形塔座和石栏杆平台。塔分四层,底层直径6.3米,每层各开五个圆窗,全塔高14.6米。拱形塔门位于塔身之南,门宽1米,高2.5米,门上方竖镌着“宝珠塔”三字。门内设有环形石梯,石梯倚塔壁上旋至顶层。塔外圆顶上为一圆形石柱,围以五块梯形花岗岩石,象征“五龙夺珠”。千百年来,宝珠屿就演义着五龙夺珠的故事。
五龙夺珠
相传,远古时期,玉帝与王母娘娘在杏林湾前抛下一颗龙珠与一个镜台。那时杏林湾畔盘踞着五条龙,由天马山经浒井至集美的称浔尾龙,由大帽山经荷山埔至港头的叫港头龙;由岩内山经珩山至白石的是白石龙;由白虎岩经后溪至西亭的乃西陈龙;由天柱山经灌口至高浦的为高浦龙。
五条龙面对着杏林湾前的宝珠屿呈五龙夺珠之势。一天玉帝心血来潮,想观五龙夺珠之戏,圣旨下传,五龙便开始争夺。浔尾龙离宝珠最近,跃下天马,扑腾几下就赶到了,可被宝珠旁的大镜台光芒一射,双眼睁不开,一下扑向狮球。高浦龙在玉帝发令之时还缠绕着天柱玩,听到圣旨,便急急忙忙奔来。知道自己路程最长,便使尽浑身气力往前赶,就在浔尾龙扑向狮球时,赶到了宝珠前。正当高浦龙换口气时,浔尾龙睁眼一看,自己扑到的不是宝珠而是狮球时,情急之下,靠着玉帝所赐的天马的回天之力四脚一蹬狮球,又扑向宝珠。高浦龙从天柱上赶来,体力消耗几尽,便无力再争夺了。宝珠为浔尾龙所得,而那狮球则被蹬离原地滚到嘉禾虎的跟前。港头龙奔来后,一看得珠无望,撒了一泡尿便往回走,于是,杏林湾退潮之后,便留下一条小港。这个地方由此得名港头村。白石龙赶来时看西陈龙与浔尾龙争得翻江倒海,无心参战,随口吐口唾沫,说声“回去”便走。那唾沫变成大块白色花岗岩沉入水中,白石村就此命名。西陈龙第三个赶到,此时宝珠已属浔尾龙,西陈龙便腾空倒身竖起往下扑,刮起卷风想吸走宝珠。浔尾龙哪肯依,将头一扬,那龙角不偏不倚击中了西陈龙的一只眼睛,眼球被挑出抛向远方。西陈龙再也顾不上夺珠了,一溜烟消失了,那被挑出的龙睛落地后成了块石头。人们称该石为“龙目石”。五龙夺珠结果以浔尾龙获胜告终。
龙王宫的变迁
浔尾龙夺珠得胜,王母娘娘便把那镜台奖给了浔尾龙。浔尾龙得到宝珠与镜台后,面对宝珠就地造宫而栖,以镜台为鉴护宝器,日夜守护宝珠。有一回,一艘帆船扬帆从宝珠前经过,那帆挡住浔尾龙的视线。他眼睛一眨,一股风便让那船索断帆落。从此,海上舟楫往来都不扬帆仅赖划桨摇橹前行,向浔尾龙揖拜。
浔尾龙获双宝受恩宠,得天地之灵气有求必应。五代时期,浔尾龙王宫已香火兴旺,成了万人朝拜的风水宝庙。山民乞雨来求拜,渔家平安来答谢,膜拜者络绎不绝。端阳节,乡人宰猪杀羊前来供奉,年年如此,经代不衰。
那龙涎圣水更是灵验,香涎驱毒除病众人求;别龙舳(斗龙舟),楫手圣水沐浴力大无穷,龙舳香涎点睛,夺标必得,浔尾社的十八龙舳名扬四方。
浔尾龙威震八方,京城明太祖朱元璋恐浔尾龙之威有朝一日撼动他的龙座,洪武年间派江夏侯周德兴来到杏林湾,探得浔尾龙威之壮,是王母娘娘恩赐的镜台所助,便下令周德兴砸镜破相。周德兴持天子的圣旨,顺利砸石破镜,浔尾龙这护珠宝镜被损,风水一破,龙威由此大减。
高浦龙首次夺珠不成,但雄心仍在。为了避开浔尾龙护珠镜的监视,他藏入宝珠水域卧于水底,掘泥练功以求有朝一日通过深港潜水夺珠。正值深港逼近宝珠之时,浔尾龙的护珠宝镜被砸了,高浦龙凭那掘成的深水港一蹴而成将宝珠夺到手。高浦龙夺到宝珠后便日趋走向兴旺,那夺珠挖掘而成的深港迎来了海商云集,人才辈出的盛世。码头延建到前场,商业发展到灌口。在高浦有三十几支宗姓家族定居,住户高达“万外口灶”,人口计有数万。在这里码头有6个,民房庙宇鳞次栉比,作坊、店铺多达数百号,而且日夜经营,成了“不夜城”。在众多海商中郑明、郑彩父子最为发达,仍至郑彩、郑联弟兄俩建立了盘踞金门、厦门海域的武装集团。嗣后郑彩又因拥戴鲁王有功,被封为国公。身为国公的郑彩觉得每每进出高浦港,面对龙王宫还得落帆而过,有失威风,便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强行拆除浔尾龙王宫,面向正西方向重建。从此浔尾龙王宫再也不是面向宝珠屿而是面向高浦村。
集美湖诞生
浔尾龙因宝镜被砸,宝珠被夺,早已落魄。原在隔岸观龙斗的嘉禾虎正虎视眈眈,时时想与浔尾龙来个虎龙斗。浔尾龙更显失志怯弱。这里千百年始终是个小渔村,时运、地运已是走到了尽尾,浔尾龙也被戏称为“尽尾龙”。或许上天觉得高浦龙兴,浔尾龙衰,世间不公平,公元1874年10月21日令陈嘉庚星下凡,摆平世间不平事,助浔尾龙一把。原在天堂眼观中华巨龙,心向九洲大地的陈嘉庚星,来到凡间便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为中华巨龙的振兴,为浔尾龙变“尽尾”为“集美”而努力奋斗。陈嘉庚先是勤奋经营工商业累积钱财,接着输财立足故里办教育,培育四方人才,为祖国的强盛而费尽心机。日寇大举进犯我中华,为捍卫民族,陈嘉庚唤起大众同仇敌忾浴血奋战,成为日寇的克星。陈嘉庚的不懈努力,使“集美”渐渐取代了“尽尾”,浔尾龙由此成了集美龙。
当年郑彩拆除改建集美龙王宫,呈了威风,却没得到任何益处,却使高浦龙开始走向衰弱。领军的郑联仅过三年(公元1650年)就被郑成功所杀。郑彩也只得引舟师流亡广东南海之间。郑彩他乡漂泊数载,兵将四散,最后回乡,病死家中。高浦港由马銮湾、杏林湾带来的泥沙所填,逐年变浅,1684年终为厦门港所取代,高浦渐成杏林湾畔一个渔村。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陈嘉庚星在集美龙复苏兴起后,并没忘记杏林湾畔的另四条龙,仍为他们的兴起不懈地努力。集美龙不计前嫌把深藏的龙须伸出,携起嘉禾虎与高浦龙,筑起长堤。长堤一筑迎来钢铁长龙使嘉禾虎与高浦龙得到黄金万万两,同时杏林湾也成为内湖,为五龙带来了4万亩良田。为湖畔的西陈龙、港头龙、白石龙能饮到东海龙泉,得东海鸿福,浔尾龙毅然从自己的胫部开凿深沟,把东海龙泉引入杏林湾。从此白石龙、港头龙、西陈龙复苏兴起。时至今日,白石村、港头村成为厦门市的大学城;西亭村成为厦门城市中心,最美丽的新城正在崛起,杏林湾成了媲美人间天堂的大花园,各方乡人无不大受其益。诸龙都超过集美龙,无不感恩集美龙的大恩大德。他们一致认为集美龙集了天下最大的美德,五龙共同饮水的杏林湾6.9平方公里的水域应用“集美”来命名。2011年8月6日杏林湾内湖正式命名为“集美湖”。而那高浦龙最先受到集美龙的恩惠,已早早将宝珠归还集美龙,开发纪念嘉庚星娘娘。
(注:高浦出建国公,民间另有于明代正德年间及清代嘉庆年间二说,但此二说于正史无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