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主关心闽南地方戏剧
——记1956年校主接见晋江高甲戏剧团
·[香港]柯文呈
1956年国庆节后,晋江高甲戏剧团刚在安海剧院演完一星期,正准备转移到同安城关剧场,再到厦门市开明剧院演出。剧团演职人员纷纷要求顺路到集美学村演几场。一来可以让大家参观游览美丽的集美风光;二来希望能见到声名远播、大家仰望已久的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我父亲柯贤溪是剧团团长,他早有此意。上下不约而同,大家心里热烘烘的。
早在南洋演出时,柯老团长就听说陈嘉庚先生爱听南曲,爱看闽南高甲戏。可当时没能见到这位德高望重的陈老先生。今天有此机会,我们一定要争取,那怕他老人家工作忙,没有时间来看戏,我们也算尽了心,对得起自己了。集美没有专用的剧场,只有学校的福南堂可供剧团演戏之用。装台布置,灯光都得从头来,能不能安排得下确实是个问题。不管怎样,先派人前去联系再说。我那时在集美学校委员会工作,他们想让我向学校领导说一说,看是否可行。柯老团长亲自出马,走了一趟。果然一切都很顺利,他很快就回来了。他说:“学校领导同意剧团到集美福南堂演出五天。”还说,“福南堂主管说,福南堂自建成以来,还没演过地方戏。这次高甲戏的演出是头一回,他们不敢决定,所以请叶祖彬先生请示校主陈嘉庚先生。校主一听是晋江高甲剧团来演出,马上说:‘好呀,请他们来。’”柯老接着又说:“我估计陈老先生来看我们演出的可能性很大!”
剧团在集美福南堂演出的第一场戏是现代戏《草原之歌》。当天晚上福南堂管理人员早就在台前摆上三张藤椅,供陈老先生等来观看演出时落坐。当陈老先生在叶祖彬先生等伴陪下走进剧场时,有人情不自禁地大声喊:“来了!来了!”。此时剧团擂鼓三通,锣鼓齐鸣,场上掌声不断,欢迎陈老先生入场。待陈老先生坐定后,演出立即开始。
剧团的所有演职人员都特别兴奋,真是喜出望外!青年演员想尽办法偷窥陈老先生坐姿、雍容,学陈老先生手拿拐杖走进剧场的动作,希望将来能在舞台上再现陈嘉庚先生的形象。大家都很认真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演出很成功,“头炮戏”打响了。演出结束后,陈老先生很有礼貎地站起来鼓掌,祝贺演出成功。这是陈嘉庚先生对剧团演出的支持和尊重!剧团全体演职人员在柯老团长带领下,多次站到台前谢幕。散场时,他们干脆把大幕拉开,礼送陈老先生和观众离场。
陈老先生亲自来观看剧团的演出,给剧团全体演员以巨大的鼓舞。大家心情激奋,久久不能平静。
第二天上午7时半前,我从科学馆四楼宿舍走到集美学校委员会(现航海学院院内诚毅楼)上班。在校委会大门前,见到校主与叶祖彬先生在二楼天台交谈。校主见到我,我便仰望天台上的校主,向校主鞠躬,说:“校主早安!”校主微笑点头。当我走进校委会时,叶祖彬先生下楼对我说:“校主想去剧团看看,不知他们起床没有。我对校主说,‘叫小柯去看看就知道。’校主点头同意。所以我下来告诉你。你快去快回。我等你的消息。”
我二话没说,转身跑步到剧团,把校主要来剧团看望大家的消息告诉我父亲与王指导员。校主要到剧团看望大家的消息像春天的响雷一下子在剧团炸开了,大家奔走相告,欢腾雀跃。几位年纪较大的团员认为:“从礼貌上来说,应该我们先去拜见陈老先生。怎能让陈老先生先来剧团看我们!”
剧团王指导员把我父亲和几位老团委召集到一起,稍作研究后,宣布:“团委决定,马上吃早餐。全体团委与主要演员,共15人,10点前集合,到集美学校委员会拜见陈老先生。”
我即刻赶回校委会,把剧团的决定告诉叶祖彬先生。叶祖彬先生向校主作了汇报,校主同意。叶祖彬先生安排好茶水等接待准备工作之后,对我说:“校主要我赶紧去做件事,你陪校主接待他们。”我又高兴又紧张,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9点50分,剧团15人来到校委会大门口。我告知警卫战士,并把他们带到楼上见校主。校主一见剧团人员上来,起身示意大家就坐。大家坐定,我父亲首先说:“陈老先生,请允许我代表我们剧团对您,陈老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您德高望重,一生爱国、爱乡、爱百姓,国内国外尽人皆知。抗日战争前,我们到东南亚为侨胞演出,就很想见见您陈老先生。今天,您让我们来拜见你,真像天上掉月亮,我们万分感激!万分欢喜!请陈老先生给我们剧团指教!给我们剧团训示!”
我父亲稍停,指着站在校主左边背后的我,继续说道:“这是我“大汉的(闽南话:意为‘长子’)。他有福气,才能来集美受到您的恩惠,得到您的裁培;现在他又在你身边做事。大家都说,这是他前生修来的福气!请让我再次代表我们剧团和我们全家感谢您陈老先生。祝陈老先生健康,长寿!”
校主慈祥而轻声地问道:“全团多少人?剧团每月收支怎样?现在都演什么‘出头(节目)’?”
校主的问话完全出乎剧团人员意料之外,他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作答。校主接着又说:“讲,不要紧!有什么需要帮助的都可以讲。不要紧。”
剧团王指导员回答:“前几年,剧团很困难,演职人员薪水经常发不出。现在县政府很关心剧团,帮助剧团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加上剧团自己努力争取,现在剧团不但月月工资正常发放,还能添置很多新的服装道具设备。经济上基本没什么问题。请陈老先生放心!多谢陈老先生!”
校主听后微笑着点点头。他侃侃而谈,从培养青年演员的紧迫性,说到“出头(剧目)”选择的重要性。他说:“好戏要有好“出头”;有好“出头”大家爱看,剧团就有好收入。地方剧团应该演地方戏和历史戏。《屈原投江》、《海瑞进忠言》、《岳飞抗金兵》……这些历史戏都很好。地方历史典故,民间流传的故事也很吸引人,改编成戏来演也很好。咱福建有郑成功、漳浦有黄道周、泉州有东西塔、洛阳桥;石狮有姑嫂塔——听说姑嫂塔是讲早年去南洋谋生的故事……这些都有很美的传说,编成戏目来演,大家爱看。同安来集美路上右边有座美人山,故事就很好听。苏东坡来同安住很长时间,一定会有他的故事可以写。同安“封肉”是同安人为孝敬他苏东坡做出来的,所以泉州晋江一带叫“封肉”为“东坡肉”。南洋很多晋江、泉州人,他们至今过年过节有好世事(喜事)仍很欢喜做“封肉”。你们高甲戏是唱南乐的。南乐很好听。我们集美有个南乐社。现在快断没了,很可惜!清朝有个宰相叫李光地,他是安溪湖头人。据说他选南乐进京演奏给皇太后听,皇太后听到入神、成瘾。她边听边饮安溪茶,吃柿饼。不知不觉,她本来患的老人慢性气管炎竟好了,再也不咳嗽了!后来才知道,安溪茶袪火,柿饼的“柿箱粉”可以消炎止咳。好听的音乐让人兴奋,增强抵抗力。老太后咳嗽好了,大家欢喜!皇帝御笔写上“御前清音”四字,制成凉伞一支,赠送南乐演唱队,还赠送南乐团每位演出人员礼服二套,还有每人每月的家费等等。
现在南洋各地,有闽南人的地方就有南乐。夜晚时分,埠头巷尾,南乐声声,一听就知道是咱闽南乡亲在演奏,寄托他们的无限乡情。
校主接见近两小时,大家起身告别校主,校主礼送大家到楼下大门口。当天下午,校主交代给剧团送去面线、海蛎、猪肉。此时我才明白,祖彬先生说的校主要他赶紧去办的事就是去备办送给剧团的礼品。演出五天,天天都送。最后两天还加送肉包。
据剧团编导陈述先生说:时任福建省文化局局长的陈虹得知陈嘉庚先生接见柯贤溪为团长的晋江高甲戏剧团,并对剧团剧目的选择、编演提出了富有远见的宝贵建议后,指示晋江高甲戏剧团、厦门金莲升高甲剧团、泉州市大众高甲剧团,要落实抓紧剧目收录,加紧落实对适用于高甲剧的地方历史、典故等文化剧本的撰修、改编,争取早日定稿,早日公开演出,接受群众的检验。
校主接见晋江高甲剧团后不到半年,晋江高甲剧团就先后编演出《洛阳桥》、《姑嫂塔》、《美人山》、《郑成功》等剧目。厦门市金莲升高甲剧团也编演出《屈原》、《黄道周》、《陈三五娘》等剧目。晋江民间高甲剧团与厦门市金莲升高甲剧团的这些剧目,先后到集美福南堂演出,校主每场都亲临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