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集美塔,集美新城人文地标

陈季玉

集美塔,集美新城人文地标

全国第二高的仿古塔——集美塔于8月13日吉祥封顶。作为集美新城核心区的标志性建筑,集美塔是今后市民与游客观赏集美新城整体风貌的景观制高点,也将成为集美新城的人文地标和新的城市记忆。

塔高79.5米,塔刹直指云霄,是全国第二高仿古塔

集美塔坐落于集美新城中央公园之中,总建筑面积14083.9平方米,由两层半的基座、七层塔身和塔刹三个部分组成,总建筑高度79.5米,建成后将成为福建最高仿古塔,全国第二高塔。由30吨纯铜打造而成的塔刹高13.3米,约占全高1/6。塔刹直指云霄,使全塔在宏伟中蕴含着秀逸的风姿。

集美塔与园博苑内的标志性建筑杏林阁是“姊妹塔”,都是由国家级建筑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齐康教授设计的。集美塔位于杏林阁的北面,“姐妹俩”一个在新城核心区,一个在杏林湾水中,南北相望,遥相呼应。集美塔与杏林阁都是七层八面塔,在保留传统宝塔的特色的同时,融入闽南传统建筑的设计元素,两塔均采用现代的建筑材料和结构工艺,兼备现代气息。虽然杏林阁比集美塔大五岁,但从高度而言,集美塔更像姐姐。集美塔位于中央公园的小山之上,距地面近30米,加上近80米的塔身,显得巍峨挺拔,只有56.8米高的杏林阁显得娇小许多。

金黄色琉璃瓦、纯铜打造的塔刹使集美塔熠熠生辉,华丽大气

集美塔基座为中心对称的四边形,自下而上,逐层分收,逐渐转化成对称的八边主体,具有一种韵律感。塔身主体采用木质材料,运用仿木圆柱、木斗拱、坡屋顶、挑檐、起翘等传统手法,结合顶部的大尺度屋盖和塔刹,显得古朴大气。屋顶、屋檐采用同周围群体建筑相同的金黄色琉璃瓦,加上纯铜打造的塔刹,在太阳光的照耀下,整座集美塔熠熠生辉,华丽大气,透出一种厚重历史的韵味,显示出不凡的气度和风范,既代表着集美历史的辉煌,也承载着这片黄金宝地未来的希望。

集美塔自去年8月开工以来,工程进展顺利,目前主体结构已经基本完成,封顶后将进入装修阶段。作为仿古塔,内外部的装修非常关键。集美塔塔身每层高7.2米,内嵌有大量木质结构和雕刻,结构复杂,装修要特别用心。集美塔将于今年年底落架,明年5月竣工。

位于核心区的核心,有山有水,钟灵毓秀

坐落于集美新城核心区中央公园的最高点,西侧为诚毅科技馆、诚毅图书馆和诚毅书城,东侧为商住区,南侧为杏林湾商务营运中心、集美市民中心,北侧为钟楼、鼓楼、软件园三期以及中国交建未来的海西总部大楼——白鹭双塔,集美塔处于集美新城景观主轴和人文动脉的核心,是今后市民与游客观赏集美新城整体风貌的最高点。

选定这个位置建设中央公园和集美塔,是因循集美新城建设重视营造生态环境的理念。笔直的中轴线是城区的主轴,中轴线的中心处略有偏移,偏移之点就是集美塔所在的中央公园。这里原是一座小山,依势建起了中央公园,使城区更贴合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有人说,中央公园是集美新城的“绿肺”。中央公园不大,只有10.5万平方米,但其绿化面积达12万多平方米。沿集美塔东南西北四个基座阶梯而下,分别有四个小广场。广场之外,就是大面积的绿树繁花,如茵绿地,其间点缀着亭子、廊道,供人们休闲、娱乐。

集美塔不是集美新城核心区最高的建筑,但它是集美新城核心区中唯一的观景点。塔身七层,2—6层每层都是观景台,人们可以乘电梯登塔,凭栏远眺,八面观景,整个集美新城和杏林湾尽收眼底。极目远眺,集美西部蜿蜒的山峰依稀可见;眼前是发源于集美西部山脉的深青溪、瑶山溪和后溪汇聚入海的杏林湾和马銮湾。一山、二湾、三川,赋予集美新城钟灵毓秀的灵气。

集美新城是产业之城、宜居之城,人文之城。集美塔不仅是景观标志和观景平台,其两层半的基座及塔身一层将成为博物馆。这里将展出集美从新石器时代到近现代的珍贵历史文物,展现集美的文明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