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鳌园的陈伯达墨迹及其他
陈少斌
1950年5月,校主陈嘉庚结束长期侨居生活,回归祖国,9月定居故里集美,开始集资扩建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校舍,建设以集美鳌园为中心的工程。
1951年,校主陈嘉庚开始筹建鳌园,同时,向党和国家领导人、各界知名人士征集题词、对联,镌刻于鳌园“八”字石屏前后和集美解放纪念碑座基四周。陈伯达也在被征之列。
早在1940年访问延安时,陈嘉庚就认识陈伯达。毛泽东和陈嘉庚交谈时,陈伯达就在场。陈嘉庚在《南侨回忆录·平等无阶级》一节中两次提到陈伯达,陈嘉庚称之为“陈必达”,其“头衔”是“集美学生”。因为陈伯达是集美学校学生,陈嘉庚引以为荣,对他留下深刻印象。校主陈嘉庚在北京时,陈伯达向他介绍毛主席的为人。1950年3月4日陈嘉庚在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各社团欢迎大会上介绍回国观感时谈到此事。陈嘉庚说:“惠安人陈伯达,前集美学校师范生,现为中共著名文人,在北京告我毛主席为人……”。因为陈伯达是“中共著名文人”,与陈嘉庚又是校主和学生的关系,陈嘉庚就请陈伯达题词,鳌园里就留有陈伯达题刻石雕一屏。
陈伯达题词的内容是:“我们学习的目的是要我们获得丰富的知识,培养为人民服务而严于克服困难和勇于自我牺牲的崇高品格,以便能够在建设伟大祖国和争取世界人类幸福的事业中,学到自己的责任。集美学校纪念陈伯达。”共90个字。校主对这题词颇为欣赏,决定录用,并安嵌在石屏北面西侧,紧靠“南陌东阡兴互助”对联石刻西侧。“文革”时,这堵阳刻青石雕字迹被铲除,留下一片空白。
1956年,陈伯达曾到集美学校参观。校事日记对此没有记载,但留有照片两帧。经了解:陈伯达前来集美学校的时间是1956年12月4日,那时鳌园已基本建成。陈伯达由陈嘉庚校主陪同参观了鳌园,留下照片两帧。照片是在“八”字石屏前,拜亭西侧拍摄的:一帧是陈嘉庚校主与陈伯达合影;另一帧是陈嘉庚与陈伯达以及校主的工作人员及陈伯达的随员等的合影。两照片现存陈嘉庚纪念馆文物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