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筹办陈嘉庚基金联谊聚餐会

陈佩仪

[新加坡]陈佩仪
 “各行各业的人,做苦力的,剃头的,蹬三轮车的,当妓女的,甚至当乞丐的,人山人海,听了阿公的演讲以后,排长队,无一例外地捐献自己的一天所得。”我父亲大惑不解地说。那时他年仅24岁,亲自见证了新加坡这一历史时刻。那是1937年,我的祖父陈嘉庚作为新加坡华侨筹赈会的主席,呼吁新加坡广大侨众捐款,支援祖国抗战,反对日本侵略。
想起这一幕,我反复考虑能否从中学到一些东西。2011年,大约6、7月间,陈嘉庚基金委员会请我担负起操办该基金30周年聚餐会,主要目的是为该基金开展的活动募集资金。这些活动包括举办一年一度的陈嘉庚青年发明奖(新加坡25%学校参加),发放研究生奖学金,举办有关教育与社会问题的公众论坛,维持先贤馆等。
眼下,基金已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完全依赖几个主要资金来源,要把基金继续办下去,就要有新的举措,唯一的途径是号召尽可能多的人参加募捐。换一句话说,要放下身段,到老百姓中间去。陈嘉庚基金是一非公组织,基本上不享受政府资助,就更应该如此。
尽管我有自己的托词,说自己对基金不甚了了,对其运作也一无所知云云,但最近还是被选入委员会。作为祖父的子孙,他们要我抿心自问,要在这样举足轻重的有里程碑意义的活动中显露自己的“公众形象”。因为我参与胡姬花协会(本人现为该协会的会长)的筹款活动,陈嘉庚基金委员会认为我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筹办公益联谊聚餐会。问题是:他们是否选对了人?
第一件事是组建一个联谊聚餐会委员会——由基金的成员组成,我还可以请外边的人参加。原则主要是这个团队必须努力工作,按时完成任务,能协助餐会主席工作。千头万绪,首先是要确定日期(而这又往往取决于场地的安排,因此,必须立即着手寻找),决定可出售多少席餐桌,定出价位,确定主宾(最好是重要人物)并准备请柬。其他都是些技术性问题,诸如确定晚会娱乐特色,礼仪安排,菜色酒水的类别和档次,宣传品、呼吁信的印制,主席台布置和伴手礼。伴手礼不可小视,因为在新加坡让客人空手回家是很失礼的。

主宾

我觉得主宾应该是威信卓著,深孚众望,为人们所欢迎,人们乐于与其合影的人物。我想新加坡共和国总统陈庆炎是唯一的人选,基金委员会的理事也同意。但总统是个大忙人,每天收到数百件诸如此类的邀请信。因此,邀请信举足轻重,要写明基金以陈嘉庚的名义为新加坡的教育做了诸多善事,要陈明过去30年来基金所作的具体贡献,以及继续沿着基金既定的道路前进的重要性。信中要写明陈嘉庚是早期共和国最大的教育支持者之一,照新加坡副总理尚达曼在最近一次讲话的说法,陈嘉庚支持教育持续的时间最长。

地点与桌数

其实二者互为因果,同时也受日期影响。筹款宴会要求最少25桌,可多至100桌。能卖出多少桌从来就是一个谜。如果每个委员能包走5桌,那么落实50桌应该没有问题。但,每个人都能如此吗?因为委员会主要成员似乎都挺认真,承诺在朋友和生意同人中销售席位,我觉得一试无妨。
考虑到宴会要有好的气氛,有高水准的菜色,交通方便,有足够的停车位,宴会的地点应为五星级酒店的大厅。但如果要进行募捐,特别漂亮而昂贵的地方应予排除。经过再三考虑,实际符合我们要求的地点寥寥无几,这实不为奇。最后,我们确定在国敦河畔大酒店,因为我们很多人熟悉那个地方,觉得那里好找,合适而宜人。更重要的是,堂弟陈君宝认识那里的经理,可以打点折扣。因为我们提前几个月预定,可以保证选在周末进行。在签订合同付定金之前,我们小委员会还得干一大堆杂事,诸如检查宴会厅的硬件,包括容量,VIP通道,优惠的条件,制定预选菜单。
要从这样一个公益聚餐会募集到最大数额的捐款,通常是在餐桌上标出不同价位,虽然桌上的菜和酒水品质都是一样的。这样,花得起又特别慷慨的,就可以买一桌1万新币的,比较羞涩的,就选5千或3千一桌的。对于那些不能、或者不想参加聚餐,但又乐于捐款的人士,每座售价随意,可高达几千元。有些捐款者知道陈嘉庚基金是公益性质的机构,捐款可以抵税,也就更加踊跃相助。

菜单的选择

一般饭店都会提供菜单供客户选择,有西式的盘餐,也有中式宴会的菜色。如果是中餐,饭店一般提供7道菜供选择,客户可做调整。在选餐过程中,聚餐委员会成员应邀出席一场免费试餐宴。因为菜色的质量、摆盘以及菜与菜之间的搭配,大有文章,而我们又不熟悉,我请一位朋友帮忙,他对烹饪非常在行,可以给我们作参谋。饭店推荐一道显示宴会档次的招牌菜——鱼翅汤。但对不起,我们没有采用,因为我们考虑可能有人会奋起抗议为吃鱼刺而捕杀鲨鱼的行为。果然没有人提到想吃鱼翅。各种细枝末节不胜枚举,连台布、餐巾的种类、颜色等等我们都得考虑。

伴手礼

决定用何种伴手礼并非易事,因为伴手礼要有意义,不能和活动“文不对题”,价钱要合理,同时要如人意。如果能拉到赞助那是再好不过的。一般地说,公益聚餐会的伴手礼和餐桌用酒都是捐助的。我想最好的礼物是中国的茶具,两件一套或四件一套的都行,装在一个漂亮的盒子里。几年前,我在福建德化看到好些精致的茶具,那乳白色的瓷质出类拔萃,叫人啧啧称奇。同样重要的是选用的礼品必须独一无二,比如,上面要印上陈嘉庚基金的图案,还可以印上陈嘉庚的格言之类的文字。作为格言,我选用“诚毅”二字。一举数得,这茶具来自我祖父的出生地,还有他的名言警句,不仅可以促销祖父故乡所在省份令人引以为傲的土特产,还可以为嘉宾提供一件称心如意的日常用具。
在《集美校友》杂志社朋友的帮助下,在聚会前三个月,我专程驱车从厦门出发到德化瓷厂,车程仅两小时。我定制了720套茶具。我曾受美术设计的训练,凭着这点功底,我对盒子、杯、杯盖的选择和设计及“诚毅”两字的处理提出我的意见。“诚毅”二字用的是挂在陈嘉庚纪念馆一块木刻的匾额上的字体。我堂弟陈明达听说我们要拉赞助,便挺身而出,慷慨解囊,承担全部费用,包括运费和保险开支。我堂弟陈忠信,集美学校委员会副主任,也慷慨地捐献了几大包的福建名茶大红袍,和茶具一起分赠。为了加深整套茶具给人的难忘印象,我在每个盒子中都放置了一份印刷精美的英华双语说明,介绍大红袍1000年的光辉历史,介绍被欧洲人称为“中国之玉”的德化名瓷,以及我祖父“诚毅”二字的真正内涵。我感觉许多新加坡人对这些都不甚了解,因而将从中获益,增长知识,把茶具当成宝贵的纪念品永久珍藏。

晚会节目

战前,我祖父最少给新加坡13所学校捐资。这些学校中,许多仍在开办,而且蓬勃发展,有大量的学生,设施引人注目,得到政府大量的支持。显然,我们必需邀请这些学校给联谊会予臂助。
华侨中学(现华中国际学校)自然名列名单之首。他们也没有让我们失望,带来一个30人的学生合唱团。这是个有名气的合唱团,曾多次在海外表演并获奖。南侨中学派来十几个年轻人组成的舞蹈队,表演传统的中国舞蹈;光华学校的中国民乐团也表演了合奏,演奏大受欢迎的中国民族歌曲。为使学校和宴会嘉宾更好地互动,先驱初级学院也应邀参加。他们参加此次晚会,通过生动活泼的电脑动画,为晚会提供一个5分钟的开场节目——关于著名科学家和发明家的知识竞猜。因为陈嘉庚发明奖在新加坡颇负盛名,以发明家作为知识竞赛内容是非常合宜的。宴会开始之前,还表演了纸板游戏《神州大地知多少》。该节目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中国各大省份的地理位置。节目曾在纽约表演过,相关的教学研究论文还于去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这些游戏纸板也向嘉宾出售。表演吸引了荣誉嘉宾陈庆炎总统驻足观赏。他站在桌旁,突然叫停,好让大家看看他们玩的是什么把戏。有20名学生和教师在现场助兴。虽然先驱初级学院是近年才创立的,但陈嘉庚是他们的四位人生楷模之一,学校还多次派送学生到集美学习陈嘉庚的传奇人生。
宴会的高潮之一是颁奖仪式。9位陈嘉庚基金奖学金获得者上台领奖,陈庆炎总统为他们颁发证书。

席位销售

这是整个活动最关键的一环。如果我们没有办法最少卖出50桌,那么我们的全部努力就将白费。我们拜访了过去支持过我们、或者了解我们、或者和我们委员会某些成员有关系的基金。我们还拜访了银行,如大华银行,还有许多公司和组织,包括和政府有联系的团体,这些团体是我们开展陈嘉庚青年发明奖活动的伙伴。总之,我们尽量不漏过一个可以争取的人和团体,例如,和华人学校、工商团体,可能有联系的人士或组织,甚至朋友和个人。我们发出去很多信件,随信寄出宣传品,简单介绍陈嘉庚基金的工作情况,介绍陈嘉庚的传奇故事。然而,这样的信件被扔进了垃圾袋,是司空见惯的事。所以,我们在委员会工作的几位人只得拼命地打电话。
通过一位朋友,我本人在英华学校给40名校友做了一次演讲。1919年,该校校长请求我祖父帮忙,我祖父曾予以资助。英华学校的学生都听说过陈嘉庚这个名字,因为学校有一体育馆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但我发现,很少人知道我祖父捐款的事,原因是该校几本纪念册都没有记载这个事。毫不奇怪,以后资助就中止了。是否因为英华学校是一所英语学校,而陈嘉庚这个名字总是让人联想到以华语为主要教学语文的华语学校?
结果,不是所有我们拜访的人都认购了席位,但许多人都捐了款。人生中常常有这样的事,有些你认为慷慨大方的人往往使你失望,而你不存奢望的人却挺身而出,解囊相助。尽管我们基金的名称使捐款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他们想基金应该是给钱的,而不是要人捐款的,但我们还是想方设法,在聚餐会正式举行前几周就售出66席,正好是宴会厅所能容纳的最大总桌数。新加坡人通常习惯拖拉,不到最后一分钟不开船。迟来的只能被谢绝,这对谁都是一件最扫兴的事!

经理人

组织这么一次复杂的活动,要处理许多项目的相关细节,诸如桌面的布局,主桌的位置,印制与发送请帖(其实就是聚餐券)及其时间安排,还要检查核对:菜色、酒水、特邀嘉宾,以及为总统保安官员特别预留的座位,为嘉宾离开时准备的伴手礼放置的位置等成百上千的细节,更不用说80名表演节目的学生和他们的老师的行动安排,等等。凡此种种,我们亟需一个军事化的、能精准运作的“指挥中心”。
这个重任落在陈芳女士的肩上,她是基金的办公室主任,公司秘书。陈女士是福建人,在新加坡居住已超过15年,她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本事。联谊会前最关键的那几天,她电话响个不停。她和我这个大会主持,以及十几位工作人员保持不间断的电邮和短信联系,她能处乱不乱,当机立断,临时应变,当场解决问题,表现了非凡的能力。她英汉兼通,许多材料英汉互翻都是她的力作,其中包括伴手礼的说明和我的致辞。对此,我十分珍惜。 她知道我的华语不太好,在遣词用字上格外用心,以便让我顺畅地说下去,不至于磕磕巴巴。能得到这样一个集效率和灵巧于一身的人才,对我来说真是天上掉下来的福分。

滚雪球效应

联谊会成功吗?当然。还能做得更好吗?这自不必说。比方,如果我们能得到一些人们企望得到的珍贵的宝贝并在晚会上拍卖,那就能募得更多的款。晚会一开始,就顺利进展,且渐进佳境,晚会时时处处洋溢着喜人的气氛。因为整个会场座无虚席,每个人,包括辛勤工作着的饭店工作人员,脸带笑容,客人好像久别重逢的朋友,互致问候。大家都过得很开心。
因为新加坡总统和中国大使魏苇阁下是我们的特邀贵宾,所以要请到包括几位要人在内的重要商家代表就容易得多。因为联谊会的成功,出席的客人多,现场我们还收到多项捐款,其中有新加坡博彩,这是政府设立的国家彩票机构,该机构已对许多公益组织提供支持。该计划规定:如果募捐的总开支不超过募得的款项总额的25%,该机构将支持20,000元新币。新加坡博彩还订购了一席上等的桌面,其首席执行官本人带着朋友出席。
人们崇敬我祖父,他们骄傲地在台上幕布上我祖父像前留影。亲眼目睹这个场面,我感到我们投入这场晚会的全部努力没有白费。他们不仅仅买票出席宴会表示对我祖父的敬意,他们中的许多人还成群结队地参加以我祖父的名义举行的公众论坛。
致闭幕词时,我感到有必要把教育的理念和新加坡的现实情况联系起来,因为许多人认为:当下,给教育提供资金完完全全是政府的责任。然而,我说,像陈嘉庚基金这样的组织仍然不可或缺,因为这些组织为人们支持教育战线的思想增添了新的空间。只有我们对政府的教育事业在深度和广度方面予以开拓,作为非公组织,我们才能激励年轻人的创造性和创新精神,并为实现我们共同的目标——建立一个公平贤良的社会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只要人们理解这个理念,那么陈嘉庚基金在新加坡继续其使命绝非难事。(陈经华 译)
本文作者:陈佩仪,陈嘉庚孙女,其父陈元凯是陈嘉庚的六公子。本文原作为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