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一代富商的赤子情怀

——纪念李光前博士诞生120周年

[香港]李远荣
李光前博士生前是世界十大华人富商之一,他所控制的橡胶王国,对世界橡胶价格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李光前博士是我的同乡,福建南安县梅山乡人,论辈分,我该称他为疏堂伯父。
我对李光前先生的认识,还应该由我的父亲说起。
我父亲名叫李五香,1903年出生于福建省南安县芙蓉村。因家境贫寒,十二岁就离乡背井随亲属到马来亚。起初在马六甲华侨小学读书,毕业后到陈嘉庚先生创办的谦益栈当职员,在职期间,他工作积极,勤于钻研业务,为人诚实可靠,颇得陈嘉庚先生信任。父亲在谦益栈任职五年,后经陈嘉庚先生介绍,转到其女婿李光前先生创办的南益树胶有限公司任职。期间他悉心研究橡胶制造工业和经营橡胶管理方法,深得人心。因受李光前先生重用,他历任马来亚槟城橡胶厂经理,泰国南泰橡胶厂经理,马来亚南益橡胶厂各埠分行总巡等职,连任三十年之久。
父亲四十七岁,就平步青云,任总巡之职,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出门有小轿车、专职司机,一呼百应,薪金优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这时,新中国刚成立,李光前先生决定在家乡福建省南安县梅山乡兴办教育事业,正苦于没有人材主持大局。李光前先生因而去函,向岳父陈嘉庚先生讨教。陈嘉庚先生很快就覆信。他在信中说:“贵校要兴此大工程,最好请五香君回来。五香君以为须在南洋生产,然回乡为国家树人,其生产之久大,岂可同日而语耶!……五香先生切当回来为至要也。”李光前先生向我父亲陈明大义,我父亲立即同意。他以祖国桑梓之建设和教育事业大局为重,志愿牺牲个人利益,接受光前先生之委任。
临行前,李光前先生特摆丰盛家宴,把酒饯别。翌日,父亲带领母亲和我乘荷兰邮船飘洋过海返国。
当时的梅山乡是个贫穷的山乡。父亲不负李光前先生所托,不畏艰苦,和乡亲艰苦奋斗,十年如一日,终于使这个贫穷落后的村庄变成了全国著名的侨乡。
陈嘉庚先生和李光前先生对梅山的巨变感到非常满意。
我跟随父亲返国后就在李光前先生独资创办的国专小学、国光中学就读。
在祖国,我和父亲相依为命十七年。父亲反复向我讲李光前先生艰苦创业的故事,在我心灵深处树立起这位爱国华侨的光辉形象。
李博士不但是举世公认的企业家、爱国侨领,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慈善家。
我们要学习李光前博士,继承熠熠生辉的李光前精神。那么,什么是李光前精神呢?

艰苦奋斗和坚毅耐劳的精神

李光前初到南洋时,是一位一无所有的穷小子,没有后台,没有靠山,靠的是艰苦奋斗的精神。他在崇正学校教书时,没有家,孑然一身,晚上就睡在教室里,几张桌子拼起来,就当床用,任蚊子叮咬。
1929年,他与林义顺的儿子林忠国合股组织一间公司经营橡胶厂。创业之初,他极其勤奋,每天凌晨四时半,就穿上长筒靴、黄色斜纹短裤到工厂督工。发逹成了巨富之后,他仍然保留这种精神。他给各公司负责人打电话通常在大清早五时至六时之间,因为这除了能尽快传逹讯息之外,还可以节省三分之一的电话费,长此以往,可以节省一大笔资金。他入住大洋楼后,还用一分钱的茶匙;他乘公共汽车时常与工薪阶层一样坐三等车……。他这样做,并非吝啬,从他慷慨捐赠,设立李氏基金便可以看出,他这样做,完全是俭朴的品格使然。俗话说:“大富由天,小富由俭”。李光前的财富积累,正是由俭开始的。有些人一朝袋里有了钱,便大肆挥霍,吃喝玩乐,一掷千金。李光前这种俭朴的美德,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优秀品德的延续。

诚信务实的创业精神

李光前博士事业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机遇、岳父的支持、员工的合作,等等。但也与他的诚实、信用的精神分不开。他在创业之初,便为公司定下“诚实、信用、严明、谨慎” “八字真言”的经商原则。其中“诚实、信用”几乎成为他公司发展的灵魂。在具体操作上,他与一切商家买卖,“全部以现金支付”,一直坚持“不借不赊”“货银两讫”的政策。李光前还经常告诫公司员工“不可欺骗顾客”,“如果被发现有欺骗行为或在磅重量时做手脚,公司除赔偿顾客损失外,有关人员也会受到警告或调职的处分”。南益公司一直在商界保持良好的信誉,公司也以此为荣。
南益人的诚实和信用,还表现在利用银行信贷方面所取得的极大成功。李光前总结自己成功的“秘诀”时还说过:“凡是在工商业上最成功的人,就是最会利用银行信用的人。”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南益集团曾一次向汇丰银行贷款五千万元,引起了自视甚高的汇丰银行之震惊,特地派员调查“南益”的信用,结果极为满意。可以这样说,“诚信”是南益的灵魂,也是李光前为人处事的基础,是李光前精神的组成部分。
当然,这种诚信,不但在创业中体现,而且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也充分地体现出来。李光前十岁时由唐山乘船到南洋,遇到寒流袭击,衣衫单薄的李光前苦不堪言,这时同船的陈嘉庚对仓库保管员说,凡是姓陈的,都可以领一条毛毯御寒,船上不管张三李四,纷纷报说姓陈,都领到一条毛毯,唯李光前宁可蜷缩在船角,冷得打颤发抖,也不冒姓陈去领取,体现了俗语所说“人穷志不穷”。
南益招聘职员,李光前皆亲力亲为参加面试。一位南益职员回忆说,他在面试时,李光前问他是否喜欢爬树,以前是否采过别人的番石榴或红毛丹之类水果。这位职员说没有。李光前就指着他手上的被树枝弄伤的疤痕,证明他小时候经常爬树偷人家的水果。李光前告诫这位年轻人说,在南益工作一定要诚实,不能骗人。这位新人后来被录用,他对李光前的为人与哲理,佩服得五体投地。
李光前严明、谨慎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一个星期天,李光前前往巴生巡视一间橡胶厂。因事先未通知经理,他到逹时,铁门紧锁着。守门值勤的印度人见他衣着普通,坐的又是一辆福特牌的老爷车,拒不让他进厂。李光前亮出身份,但守门人仍不信,纠缠了一阵,那值勤的印度人还要报警。后来一位职工认出是老板李光前,忙叫印度人开门。那印度人知情后怕得发抖,下跪求饶。李光前不但没有惩罚他,还表扬他忠于职守,并拿出十元钱奖励他。这体现他“奖罚分明”。
李光前办企业,步步为营,小心谨慎,但在关键时刻,闗系到事业的成败与兴衰时,却敢冒风险。一次,某英国种植家,想返回英国,打算将一橡胶园廉价出售,但这橡胶园附近有老虎,曾吃掉割胶的工人,一般人都不敢要。李光前独具慧眼,他得悉政府有意在附近开公路来发展麻坡的事业。“公路一开,车来人往,老虎自然絶迹”他说。他岳父陈嘉庚先生也劝他不要买这橡胶园,他仍坚持自己的信念,筹款买下这橡胶园。后来,政府果然在此兴建公路,胶价暴涨两三倍,他净赚30多万,并把这笔钱作为创立南益橡胶公司的资本。

热心公益事业,回馈社会,造福社会

李光前博士恪守“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理念,热心公益事业,回馈社会,造福社会。
李光前博士学贯中西,他经常提到《老子》的一句话:“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多”。
陈嘉庚先生说得更浅白:“金钱如肥料,宜施不宜积。积则愈积愈流毒,施则无施而不繁荣。”
陈嘉庚的“积”与老子的“积”,是同一个意思。对金钱不要积,不要做“守财奴”,要散出去,做有益社会的事。
说得文雅一点,叫做“取诸社会,用诸社会”,“天生我‘財’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光前是社会慈善家,而且,他把社会公益事业的重点,放在兴学办教上,办学的捐款百分之七十五用于教育事业。正如他逝世时社会各界人士赞誉他所言:“他是东南亚教育事业最突出的慈善家。”广大师生则哀痛:“教育文化事业,丧失了一位伟大的导师和媬姆。”李光前把振兴教育与社会发展、国家富强联系起来,把教育年轻一代作为重要的责任和崇高目标,一生身体力行地贯彻。他对新加坡的教育事业有重大承担,是华侨中学董事长,对光华学校、南侨女中等捐助主要经费。马来西亚大学创办时,他捐二十五万元。新加坡的南洋大学,他认捐了全部经费的十分之一,是新加坡大学的第一任校长。对于祖国的教育事业,除了支持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厦门大学,集美学校之外,自己还独资在家乡福建省南安县芙蓉乡创办国光中学、国专小学、国专医院等。享受到李氏基金资助的更是不计其数。
值得称誉的是,他倾资办学不图名不图利,他做了那么多好事善事,却从不宣传自己。五十年代初,福建会馆要办一所学校,叫“光前学校”,李光前知道后,叫人把“前”字拿下来。有些人捐资办学,虽然客观上对社会作出了贡献,但非要图点名不可,李光前却是无私奉献。抗战时,由于企业被日寇没收,李光前为使家乡的村学经费能继续维持下去,他甚至典了自己的衣物充当学校的经费,这是一种多么宝贵的精神!

高尚的情操,伟大的品格

李光前博士还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爱国者。李光前深知“没有国哪有家”的道理,深深体会到国家的强盛是企业生存的靠山。他不仅是一位生意人,而且是一位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民族的人。抗日战争时期,他积极参加筹款,调动华侨社会各界捐款出力,并主持《南洋商报》来支援抗日,直至抗战胜利。他还主张各民族和睦融洽,反对隔阂、歧视,符合时代潮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新马华人社会中,李光前闗心当地的政治,认同当地国家,主张取消帮派,实现华人社会的团结,和其它民族一起投入争取独立民主的斗争。同时,对中华文化传统,李光前不但将其当作道德体系来理解和实践,而且将其到政治的高度,作为社会的需要,从言论到行为加以捍卫。
李光前不但以金钱资助弱者,而且带头捐血,他一生献血18次。他太太说:“你把钱送给人家就行了,为什么连生命都要豁出去?”他说:“人家今天要死了,若没有血就会马上死,我们可以慢慢吃补的,紧急时把血捐给人家救人,我们要做榜样给人家看,不然谁要去捐血?”李光前捐血救人,直到七十岁后才停止。有钱的人,喜醇酒美人,拥有三妻四妾,是平常事。但是李光前私生活很严肃,他坚持一夫一妻,以身作则,给后代做了很好的榜样。他每天早睡早起,数十年如一日,家中两代人,连麻将牌都絶迹。他粗茶淡饭以致营养不良。病危时,也不忘嘱咐儿孙丧事从简。
正是因为李光前的言传身教,他的子女个个成器,将父业发扬光大,富过三代,许多同仁难以媲美。
明年,2013年是李光前先生诞生120周年和国光中学创办60周年,谨以此文纪念之。
我们深信,“一代完人”李光前博士的崇高品格和伟大精神,将与日月同光,传诵千秋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