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人格
叶军
我家有三件传家宝:即嘉庚先生送给家父的一张照片、嘉庚先生送给家父的一块水獭皮毛和家父1960年11月12日替嘉庚先生书写由嘉庚先生签字的信(原件)。这里刊登的是嘉庚先生送给家父叶祖彬的一张照片。陈嘉庚1949年回国时由董事长陈村牧安排总务主任叶祖彬陪同。1950年政府安排张其华为陈嘉庚政治秘书。因为陈厥祥先生推荐家父给陈嘉庚先生以照顾他的生活,所以叶祖彬也由陈嘉庚聘为生活秘书。外人都称家父叶祖彬是嘉庚先生的私人秘书。嘉庚先生1950年已是77岁老人,他送给49岁的晚辈家父照片,还称其为先生,体现了嘉庚先生尊重他人的人格魅力。面对照片我常回忆儿时见过的嘉庚先生,那慈祥的面容仍历历在目:
大度慈祥。有一次我随家父随嘉庚先生乘车去同安。当年嘉庚先生居住的红砖楼往岑头街方向不远是一片灌木林,只有一条羊肠小道,汽车不能通行。司机一时疏忽,往岑头街方向开去,发现无路后才紧急刹车和往后倒车。汽车颠得人东倒西歪。警卫员责怪了司机,司机又急又怕。嘉庚先生不仅没发脾气,反而安抚司机。讲起国外建设铁路的情况,说铁路道叉如扳错,火车相撞就糟了。汽车方向错了倒过来就是了。1956年火车通到厦门,在厦门火车站我才看到火车叉道,才知道扳错道叉的危险性。大度是一种智慧。嘉庚先生就是这样一个有大智慧的人。印象最深的是1956年建海堤后,有一次嘉庚先生去厦大视察建筑工地,家父也带我随车同往。我年幼无知想头一个进汽车,被警卫员林和成一把拉住,这时嘉庚先生朝我笑了笑,摸了摸我的头,消除了我的惊恐。嘉庚先生的那个笑容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学而不厌。1950年家父陪嘉庚先生住在航校的红砖楼二楼(现在的诚毅楼)。我从6岁起几年中经常随家父住在红砖楼。晚上我看到嘉庚先生常看报看书写字,或在图上比划,或打着算盘。七八十岁的老人还那么孜孜不倦地学习着、工作着。这种精神不正是诚毅校训的光辉体现吗?这些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并对我的以极大的影响,使我喜欢看报看书写写画画。记得我上小学时,早晨上学路上常碰到嘉庚先生巡视集美建筑工地。我按家父指点总要向他老人家道个“嘉庚伯公”,鞠个躬。老人家总是回句“好好读书”。可以说,正是嘉庚先生的身教和言教,我才能在1962年考取大学,才能在成为大学的一名教师。
节约简朴。记得上个世纪50年代我随家父住在红砖楼二楼的西边,嘉庚先生住在东边,中间隔着一个大厅。大厅晚上的灯是关着的。我发现嘉庚先生经过大厅是随手开关灯的。我还发现家父替嘉庚先生缝补衣服。现在陈嘉庚故居展览的嘉庚先生衣服就是家父替他缝补的。据我姐姐叶安达在《在北京前圆恩寺的日子里》回忆“每天下午我必定去隔壁邻居——中国最高法院院长谢觉哉家里看电视。有一次我无意中说到我帮嘉庚伯公缝补棉毛衫、裤时,谢老很震惊,感叹地说:‘华侨领袖生活这么节俭,值得学习啊!’”
赏罚分明。1956年1月嘉庚先生把集美学校董事会改组为集美学校委员会。嘉庚先生原先聘家父为总务主任,兼管建筑部的工作,后因经常陪同嘉庚先生外出,改任总务部副主任,主任为吴藻青。董事会改组为集美学校委员会后,家父被提升为校委会常委。10月却受到“停薪一个月”的处罚。当年我念初中,听大人说起,我还去建筑部亲眼看到“令叶祖彬停薪一个月”的布告。遗憾的是几十年后我还弄不清楚原由。版本一:有人说,有一次嘉庚先生交代家父安排第二天星马工商贸易考察团在他住处吃早饭。客人来了却吃不到早饭。嘉庚先生认为家父让他失信于朋友。为教育本人,责成家父检查,还真的扣了一个月的工资。按现在的理解叫承担领导责任;版本二:又有人说,家父没按嘉庚先生的计划安排伙食,多买一只鸡,按现在的理解叫不按制度办事,被扣了一个月的工资;版本三:还有人说,家父没按嘉庚先生采用包工制对待打石工,私自到工棚贴上班时间表,被嘉庚先生巡视建筑工地时发现,按现在的理解叫不按改革方案办,因此被扣了一个月的工资。不管如何,它们都显示嘉庚先生对最信任的助手也是赏罚分明的。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