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嘉庚精神与福建精神

林德时

在全省热烈开展学习践行福建精神的活动中,笔者联想到了陈嘉庚和嘉庚精神,觉得“嘉庚精神”与“福建精神”之间有着特别的内在联系,于是在对嘉庚精神概略探讨和初步学习“福建精神”意蕴的基础上,尝试对二者加以比照,通过多侧面反复领会思考,倡议结合福建省情,把研究弘扬嘉庚精神与宣传践行福建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以利于二者得到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在宣传与实践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嘉庚精神”与“福建精神”的提出及二者的联系
江泽民同志在1994年6月考察厦门时说:“……陈嘉庚先生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令人敬佩,他热心办教育令人称颂、敬仰,厦门人民、福建人民、全国人民都应该怀念他,学习他。”陈嘉庚是福建人民的骄子,以陈嘉庚为主体的嘉庚精神不仅是厦门人民,而且是福建人民、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根据厦门大学朱立文的考证,“嘉庚精神”有文字记载的最早是在抗日战争中。1940年11月厦大校友会在福建省长汀县曾编印《厦大通讯》,出版“欢迎陈嘉庚先生专号”,内刊登了何励生题名“嘉庚精神”的文章。“嘉庚精神”的提法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迅速增多。随着许多以“嘉庚”名字命名的成果、机构,如嘉庚鱼、嘉庚学院等的出现,笔者赞成并主张把陈嘉庚精神简称为“嘉庚精神”,并且紧紧抓住陈嘉庚自己抱定 “对于轻金钱,重义务,诚信果毅,疾恶好善,爱乡爱国诸点,尤所服膺向往”这句话,于1994年7月率先对“嘉庚精神”作界定,并经多年的探讨与完善而归纳为:陈嘉庚是富有传奇色彩的华侨领袖,“他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历史阶段,集政治、经济、社会活动、文化教育诸方面之大成,形成了一系列的崇高精神和高贵品质,这些被江泽民同志誉为‘国粹’的伟大精神和高贵品质,统称为‘嘉庚精神’”。笔者把嘉庚精神浓缩为“忠、公、诚毅、勤俭、革新”8字,即爱国主义谓之“忠”,是嘉庚精神的本质特征;倾资办学、无私奉献谓之“公”,是嘉庚精神的主要体现;实事求是、言信行果谓之“诚”,百折不挠、坚韧不拔谓之“毅”,是嘉庚精神的精髓所在;唯日孜孜无敢逸豫谓之“勤”,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谓之“俭”,是嘉庚精神的传统本色;艰苦创业、拼搏进取谓之革新,是嘉庚精神的时代特点这五大要项。
中国许多省市对区域精神的提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作用的体现,它于21世纪初期在各地零星出现后,于2011年掀起“精神”提炼热潮。福建精神正是在这种环境下,于2011年11月召开的福建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提出来、并概括为“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16字内涵的。爱国爱乡是指福建人民对祖国、对家乡具有深厚的感情并乐于为之奉献的崇高情怀;海纳百川是指福建人民具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宽阔胸襟;乐善好施是指福建人民具有“舍得给予,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操;敢拼会赢是指福建人民“敢冒风险,勇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和自强个性。福建精神的提出具有充分的历史和现实的客观依据:它是福建独特历史文化底蕴的积淀和升华,也是福建人民革命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又是改革开放以来福建思想文化建设精华的凝练和提升,还是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内在要求。总之,“福建精神是福建人民在长期发展建设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精气神的概括和总结,是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在文化层面的必然产物,是福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精神领域的集中体现。”
研究“嘉庚精神”与“福建精神”的联系,首先,从二者的体系考察,发现它们同样是内涵丰富多元、内部相互联系的完整体系:
嘉庚精神8字涵义简练又全面,既揭示了嘉庚精神的本质特征,又突出了嘉庚精神的主要表现,也阐明了嘉庚精神的精髓所在,还展述了嘉庚精神的传统本色和时代特征。“嘉庚精神内涵的五大项各具功能、各有侧重,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其中,爱国主义(‘忠’)作为嘉庚精神的核心,回答的是陈嘉庚追求什么、拥护什么的问题,居于统领地位;倾资办学、无私奉献(‘公’)是嘉庚精神的主要体现,回答的是陈嘉庚主要做些什么、奉献什么的问题;‘诚毅’、‘勤俭’和‘革新’回答的是陈嘉庚为什么能那样做、怎么做的问题,是前二点内容的具体化,使嘉庚精神的落实有了依托、后人的践行有了遵循,因而说嘉庚精神内涵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福建精神的16字内涵丰富、意蕴深刻,是一个有机协调的整体。“其中,爱国爱乡体现福建人民的崇高情怀,海纳百川体现福建人民的宽阔胸襟,乐善好施体现福建人民的高尚情操,敢拼会赢体现福建人民的自强个性和进取精神。这四个不同的侧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形成了福建精神的有机统一体。”这也诚如福建师大郑又贤教授归纳的:福建精神是一个有机整体,四种精神相辅相成。其中,“爱国爱乡”是前提基础,反映的是故土情怀,体现的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海纳百川”是制胜关键,彰显的是科学的思想方法,体现的是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自觉体认和尊重;“乐善好施”是基本遵循,要求人们扶贫济困、扶弱助残,体现的是高尚品格,深蕴的是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敢拼会赢”是实现途径,强调的是顽强拼搏的刚毅和斗志,是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和基本途径。
其次,把嘉庚精神和福建精神置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大视阈中考察,二者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区域表现与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特定阶段的时代表现。嘉庚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居于首位,福建精神也是把爱国爱乡放在首位,凸现了爱国爱乡是福建精神的根本和核心,而爱国主义正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第三,从二者的精神作用看,笔者曾提出,“陈嘉庚堪为我们在新时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榜样,嘉庚精神是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宝贵资源”,福建精神深刻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具有鲜明的思想导向作用,这二者在福建的发展中都有过、并将继续发挥其精神支柱作用和不竭的动力源泉作用。还有,这二者都深深植根于福建本土,同样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鲜明的本土情景和地域特色。
嘉庚精神与福建精神二者在实践中有共通相融的内容,陈嘉庚在福建精神的四方面都有典型事迹(这点下文详述);嘉庚精神作为厦门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也是构成福建精神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笔者早已提出,要让厦门人民对“弘扬嘉庚精神 办好厦门特区”、“弘扬嘉庚精神 厦门人人有责 ”形成共识,为厦门的繁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现在进一步提出:“弘扬嘉庚精神 促进福建发展”、“践行福建精神 福建人人有责 ”!这是从局部到整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道理显然的逻辑要求。
二 、 陈嘉庚堪为我们当代践行福建精神的典范
嘉庚精神与福建精神二者都体现了福建人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我们应当对其历史表现与时代价值等方面作理性的思辨。陈嘉庚在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四方面都有典型事迹,他为我们当代践行福建精神作出了表率。
(一)爱国爱乡方面
陈嘉庚光辉的一生贯穿着一条主线,这就是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他一生恪守的信念和行为的准则,也是嘉庚精神的核心和本质。陈嘉庚的爱国主义精神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主题的要求,他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祖国统一富强。他以令人敬佩的勇气和赤诚,始终站在人民、正义、进步的立场上,一生从善如流、善始善终,其思想觉悟、政治抱负、教育理念、经营模式等等都是与时俱进的。陈嘉庚恪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支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领导南洋华侨抗日救亡,征募华侨机工返国效劳;率团回国慰劳考察,实现最大思想转折;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揭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勇于抨击荷兰英国殖民者,坚决抗击日本美国侵略者……正是陈嘉庚在发扬民族传统、维护民族利益、伸张民族正气、坚持民族气节诸方面有突出的贡献,使他不愧为“民族光辉”。陈嘉庚于1950年回祖国定居后,致力于国家建设事业,鼓励华侨支持家乡建设,积极推进华侨爱国大团结;他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强调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努力促进祖国的统一;他对祖国人民及大好山河充满了深情挚爱,与共产党肝胆相照、参政议政;他爱国爱得异常真挚、爱乡爱得格外深沉,二者融为一体,使其爱国主义精神在晚年得以充实升华而更光彩夺目……他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了终生奉献,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写的“中国人”!
(二)海纳百川方面
陈嘉庚在海外生活超过半个世纪,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先进文化的影响,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经验。他紧跟时代涌动不息的改革浪潮,兴利除弊,革除社会颓风陋俗,探索新式教育,改革企业经营方式、华侨社团领导体制;他还主张禁止官营彩票、禁止吸食鸦片,极力反对跳舞营业(夜总会)等等,这在那个年代是多么有远见啊!表明了陈嘉庚不盲目崇洋媚外,而是剔除糟粕,扬长避短,为我所用。陈嘉庚在厦门建“两校”时,尝试西洋式、南洋式、中国式、闽南式多元建筑风格的互相融合,体现了他善于博采众长、敢于突破传统、勇于创新求变的发展观,就是兼收并蓄、包容多样、博采众长的集中体现。嘉庚建筑既不刻意追求洋化,也不埋没本民族特色,而以“穿西装,戴斗笠”的形式,可谓是“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在陈嘉庚身上的特殊诠释。陈嘉庚独立经营企业30余年,创设商店百余处、各处工厂30余家,垦树植胶及黄梨园1万余英亩,雇用职员工人常达数万人,是一位杰出的华侨实业家、企业家和改革家;他一生热心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和爱国救亡运动,在新、中两国担任过许多重要的社会组织(团体)的领导职务,堪称风格独特的政治家和杰出的社会活动家,这些无与伦比的魄力与业绩是与他有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与气度分不开的。
(三)乐善好施方面
陈嘉庚早年就“对乡党祠堂师塾及社会义务诸事,颇具热心”其慈善业绩早已蜚声环球。例如,他数次自费翻印《验方新编》六、七千册并免费赠送;他在解放战争时期撰写《住屋与卫生》并印发5万多本,还拟印30万本寄赠解放区;他于1915年发动华侨筹款募捐10余万元救济天津地区的水灾;于1928年任“山东惨祸筹赈会”会长,募捐到117万多元的救济款;于1935年以福建会馆名义募捐8万余元给福建水灾地区;抗战中他任“南洋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总会”主席,领导华侨募集巨款援助祖国抗战,在1937至1945年的捐款13亿多元国币,在1937至1943年的侨汇达55亿元国币……
陈嘉庚的一生是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一生。他因“倾资办学”而著称,一生创办资助和支持发展的学校达118所!在他个人财产达到顶峰时(1925年),总财产为1200多万元,但从1904年独立经营企业至1931年企业邻近收盘的28年间,总支出共1321万元,其中包括:捐助各种学校教育费用共837万,加上为办学而支付银行利息380万,两项占总支出的92%;捐赠其他公益事业、还债及佣金等合计74万元,占总支出的6%;同期的家用开支费用仅30万元,仅占总支出的2.2%。陈嘉庚一生办学支出的经费,以1980年国际汇市比率计标,已超过一亿美元。正如黄炎培所说的:“发了财的人,而肯全拿出来的,只有陈先生”。他生平所得来的财富,是那么毫无保留地献给大众,“使‘陈嘉庚’三个字的涵义,成为‘博爱’与‘牺牲’的涵义”,笔者甚至认为,“陈嘉庚”成为“牺牲”、“奉献”的代名词了。陈嘉庚在28年的财产总支出中,有高达98%用于办学公益慈善事业,当代有谁做得到?所以陈嘉庚那岂止是乐善好施的程度,要是能打破时间界限,把陈嘉庚也纳入当代胡润慈善榜评选,他不但能够入围,而且能名列前茅,甚至入选的年份(次数)恐怕是无人可比的!“中国首善”舍陈嘉庚其谁?
(四)敢拼会赢方面
陈嘉庚富有传奇性的一生所展现的“敢拼会赢”精神,不仅在闽南、在福建,甚至在东南亚华人华侨中都起到了极大的影响。他年轻就能讲义气,有自强不息的志向;确立了“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和“诚毅”的“两校”校训;留下了“宁使企业收盘,决不停办学校”和“变卖大厦、维持厦大”的传世佳话。陈嘉庚是个永不言败、敢拼敢赢的强者,善于从失败和失望中总结检讨。他在1934年以《畏惧失败才是可耻》为题写自传,文中引用了美国汽车大王所言“正当之失败,无可耻辱,畏惧失败,才是耻辱”的一句话,认为它“足资警惕”。后来他在《南侨回忆录》书中多次提到、反复引述了这句话,这“足以表明他不屈的精神风貌”,这句话成了他的座右铭。陈嘉庚具有大无畏的英勇气概,其果敢勇为精神在许多侧面足以显示:他敢“言人之所不敢言”、敢怒人所不敢怒,“不辞为天下先”;他敢想敢干,做事敢负责任,敢想人所不敢想、敢“为人之所不敢为”;他仗义执言、善于斗争,无论在新加坡还是回国后均多次敢“为民请命”;他敢于谏言,敢在会上直抒己见,“他想说的话,无人能阻止”,这些都有其典型事迹及其意义。
陈嘉庚一生“不论是个人经营、社会事业、政治运动、抱负与魄力都是顺应潮流又走在他同时代人的前头”而堪为时代先驱,这里再现他当年敢为人先所写下的许多“第一”(之最、先):
在国内:陈嘉庚揭开了中国近代教育私人捐资办学的序幕;在祖国开办第一所新式学堂;创办了厦门最早图书馆;创办了全国唯一、举世无双的“集美学村”;创办的厦门大学是福建省第一所大学,也是我国第一所私立大学和全国七所最早招收女生的大学之一;创建的华侨博物院是全国第一家和世界上唯一展出华侨历史的博物院……在南洋:陈嘉庚是华侨史上划时代的人物,一些重要的陈嘉庚研究文献都有总结,其中包括陈嘉庚一生经商、兴学、从政的空前业绩表现出三方面之“先”:他是海外华侨救乡救国的先导,是海外华侨倾资兴学的先觉,是海外华侨倾资兴学的先觉。黄奕欢指出过:“嘉庚先生所经营的这许多事业,不是为于人初为少为之时,便是为于人不敢为或未曾为之日。在新加坡与马来亚甚至整个东南亚来说,他的确有先见,他的确是先导,而予后来以深远的影响。”……
综上,如果说当今部分践行福建精神的代表,只限上述“福建精神”的个别方面、领域(部门),陈嘉庚则是贯穿于“福建精神”内容中各领域。换言之,若他人只是短暂或者间歇性践行,陈嘉庚则是长期的、持续性的践行;他人是片段的、局部的践行,陈嘉庚则是从点到线到面的整体践行,是在几个方面都有建树的集大成者;若说他人是量力而行,则陈嘉庚是尽力而为。因此说,陈嘉庚是当代人践行福建精神的学习榜样,嘉庚精神是福建精神的完美体现和最亮丽的典型。弘扬践行福建精神与嘉庚精神,要求我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几方面着手进行。我们要在弘扬和践行福建精神、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同时开展学习雷锋精神、宣传与弘扬嘉庚精神的活动,更好地凝聚福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全省人民的满腔热情和极大干劲,为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而不懈努力!
(本文系2012年度集美陈嘉庚研究会课题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单位:集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