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渔民开发宝珠屿休闲旅游的故事

1.宝珠屿陈列馆揭牌
2015年2月11日,集美宝珠屿上的陈嘉庚文化陈列馆正式揭牌。陈列馆让人们在休闲旅游、欣赏大海广阔无边的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嘉庚先生海一样的无疆博爱。集美宝珠屿上的陈嘉庚文化陈列馆的建立与一位叫张金发的老人密切相关。
宝珠屿是厦门的一个小岛,距离集美三公里,面积仅为2000多平方米。集美的居民对这座无人居住的小岛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小岛离集美近在咫尺,更因为岛上的宝珠塔记录着陈嘉庚家族一段重要的故事,因而成了嘉庚遗址一个组成部分。宝珠塔是陈嘉庚先生的次子陈厥祥为纪念其母张宝果而建的,于1963年7月27日奠基,1964年6月14日端午节落成。人们对宝珠屿一直充满着崇敬,但鲜有人登上去过。曾经荒野的无人岛,如今在老渔民张金发的苦心开发和热心支持和经营下,在市领导、海洋渔业局、区政府、宣传部、区文体旅游局、区农业局、集美侨英街道关心、支持下,小岛呈现出勃勃生机。岛上的一切,整然有序,焕然一新,得到了海内外游客的赞赏和认可。
年过花甲的张金发老人,是集美侨英街道东安村村民,他家与集美社陈氏有着很深的渊源。他伯伯张家两(又名张两端)是陈嘉庚的侄女婿,也是陈嘉庚的得力助手。张家两有敏锐的洞察力,且刻苦耐劳,曾在陈嘉庚公司任职并受陈嘉庚重用。他致力于树胶业,潜心研究,苦心经营,终于大获成功。张家两在陈嘉庚的影响和引导下,积极支援祖国抗战;他慷慨捐资,修公路、建医院、办学校,做了很多公益事业。他的姐姐张金銮也与集美乡贤、南洋大学创办人陈六使结为秦晋之好。 张金发从小就常听到长辈讲起陈嘉庚和陈六使故事,陈嘉庚和陈六使的崇高精神品格深深地植入他的心中。
张金发大半辈子靠打鱼为生。2004年,厦门市政府对厦门东西海域进行综合整治,张金发放弃了打鱼的营生,另谋生计。他与海打了一辈子交道,对厦门的海域非常了解,他想把当地海域资源与旅游结合起来,走休闲旅游的发展之路,带动退渔的村民们开辟新的致富道路。张金发自费到我国东南沿海渔业发达的省份学习考察,并远赴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旅游参观,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逐步形成发展休闲渔业的思路。张金发的想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2006年,老人重新下海,不是捕鱼而是干起了新行当,投资创办了厦门环海湾休闲垂钓有限公司,率先开辟了豪华快艇海上游。他开发的海岛旅游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宝珠屿是张金发发展海上休闲渔业旅游线路的目的地之一。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张金发对宝珠屿历史非常了解。他希望游客在宝珠屿休闲旅游之余,能更多地了解陈嘉庚,接受嘉庚精神的熏陶。他一直都在琢磨着如何以宝珠屿为载体,宣传陈嘉庚的事迹,弘扬嘉庚精神。于是,他便萌生了在岛上建设一座陈嘉庚文化陈列馆的念头,用图片展示陈嘉庚爱国爱乡的伟大的一生。
张金发知道陈嘉庚纪念馆是弘扬嘉庚精神的阵地,馆内展示着丰富的实物和图片资料。为了获得图片资料,张金发老人说:“我一趟一趟地跑到陈嘉庚纪念馆,拿起相机在展厅内‘偷拍’”。陈嘉庚纪念馆的馆长和工作人员知道后,被这位纯朴老人的良苦用心及可贵的精神所感动,便对老人说,“你不要再到展厅‘偷拍’了,岛上的陈列室需要什么图片资料尽管说,我们馆全力支持你。”陈嘉庚纪念馆馆长陈呈、副馆长刘晓斌、陈群言等还上岛亲临现场指导;集美校友总会和集美校委会组织工作人员前往参观。功夫不负有心人。陈列馆终于建成了,张金发老人努力没有白费,他的投入得到回报。

2.七个国家典雅夫人上岛参观

3.陈嘉庚孙子陈立仁陈君宝在宝珠屿参观纪念馆
陈嘉庚文化陈列馆揭幕后,陈嘉庚的孙子陈立人、陈君宝等、陈文确六使的后裔、参加国际典雅夫人比赛的七国嘉宾们等都登临宝岛参观、游览,他们感谢张金发的艰苦努力,赞扬他的无私精神,同时希望陈列馆越办越好,为“嘉庚精神”的代代传承发挥积极作用,为社会增添正能量。

4.倪超副市长带领相关领导到宝珠屿关心指导
今日,宝珠屿正迎来络绎不绝的海内外的游客。
这位老渔民用朴实的语言说:“我老了,力不从心。我愿在我有生之年,为弘扬嘉庚精神,继续奉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陈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