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赖琳:伴随“玩钢琴”快乐成长

赖琳在鼓浪屿开音乐会


她是集美第一位在鼓浪屿音乐厅开个人钢琴独奏音乐会的小学生,她曾在厦门大学举办的一场国际音乐家演奏会上指出英国音乐大师演奏中的瑕疵。

2月27日,赖琳钢琴独奏音乐会在鼓浪屿音乐厅举行。美妙灵动的琴声从指尖缓缓流泻而出,如丝丝细流淌过观众的心田,打动着每个人。而更打动人的是,这位弹奏者赖琳年仅12岁。

7岁就进音乐厅演奏 同学称她“琴霸”

赖琳是集美小学6年级的学生,6岁起学钢琴,7岁就开始进出鼓浪屿音乐厅演奏,10岁时通过上海音乐学院钢琴考试十级。她在全国、省、市级钢琴比赛中获得不少奖项。2013年5月获得第六届中国小音乐家福建赛区钢琴专场儿童D组一等奖,当年9月又获得亚洲青少年钢琴艺术节暨“莫扎特艺术奖”国际青少年钢琴公开赛(福建赛区)儿童C组一等奖。去年,她参加中国音乐“小金钟”奖——长江钢琴第二届全国比赛福建赛区总决赛,夺得D组铜奖,还在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全国少年儿童钢琴比赛等福建赛区比赛中获奖。

同学们喜欢听赖琳演奏钢琴,都称她“琴霸”。老师也以她为荣,说:“她是在鼓浪屿音乐厅开个人钢琴独奏音乐会的第一位集美小学学生。”去年年底,经过厦大音乐系多位钢琴教师的选拔,赖琳参加“海上小钢琴师”晚报读者钢琴音乐会演奏,获得了“鼓浪屿音乐厅小演奏家”的称号。

喜欢即兴演奏 曾为钢琴大师纠错

能够获得多个奖项,很多人以为,赖琳的学琴生涯应该是辛苦的,至少也是刻苦的。赖琳觉得,每天弹奏半个小时最佳。“如果练习时间超过半个小时,就没有感觉了。但要是哪天突然中断不弹,又觉得浑身不自在。”赖琳说,考级前一两个月,因为练习时间太长,情绪和状态反而不好。“弹琴是一种享受,尤其是心情不好的时候。弹完了觉得花儿更漂亮,鸟儿更欢快了。”每天晚上弹半个小时钢琴是她的习惯。

母亲林雅丽认为,她是在“玩钢琴”中长大的。“她小时候看老师弹钢琴,觉得很好玩,就开始学。”林雅丽介绍,赖琳的钢琴老师叫陈瑶,他的教学方式是让孩子自主发挥。通常,他事前指定一首曲子,让学生回家自己弹,自己先摸索,下节课根据学生的弹奏情况再教学指导。这样练下来,赖琳的表现力非常强。而作为父母,林雅丽夫妇也不干涉女儿的学习,“由着她喜好吧。她喜欢即兴创作小曲,经常边创作边弹奏,有一些很好听。”林雅丽说,很多曲子,赖琳听过一遍就记住了,她往往会自己加伴奏,即兴演奏。

赖琳还喜欢听音乐会。有一次,厦门大学举办了一场国际音乐家演奏会。当时,在一位著名的英国音乐大师演奏完后,全场掌声轰鸣。而赖琳却指出了那位大师完美演奏中的一个小瑕疵,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老师赞赏她的演奏 “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在这个年纪,在鼓浪屿音乐厅完成一场独奏音乐会,并且自己主持,很了不起。这对她未来的成长将会有正面帮助。”这是独奏会后,钢琴老师陈瑶对她的评价。

在学生眼中,陈瑶很严厉,很少夸奖学生。“老师认为,弹得好是应该的,我们是来学习的,不是来听夸奖的。”赖琳记得六年来,难得的一次夸奖是在她读二年级的时候,老师听完她的弹奏,说了一句“我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陈瑶很少表扬学生,但赖琳向他学习钢琴半年后,就被老师带入鼓浪屿音乐厅一起演奏。之后,陈瑶的很多演奏会都带着赖琳。而在他教授的众多同一批学生里,赖琳是第一个开独奏音乐会的。

整场独奏音乐会也是赖琳自己主持的。身为主持人,她落落大方,口齿清晰地向听众介绍每首曲子的背景、故事。但回忆起第一次上台,她羞涩地说:“第一次上台的时候很紧张,我自己不记得做了什么。下来后妈妈说我走路时同手同脚,耸肩,翻白眼,很不自然。”赖琳说:自己喜欢安静,平时话少,较为内向,主持是为了锻炼自己的口才,培养交际能力。(林小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