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以济世 善暖人心——记集美大学校董孙吉龙先生
慈以济世 善暖人心
——记集美大学校董孙吉龙先生
郭倩

孙吉龙接受“捐资兴学 功在千秋”奖牌(图)
孙吉龙先生与集美大学有极深的渊源。他是孙厝人,孙厝就在集美大学边上,可以说,他是集美大学的好厝边。他是现任集美大学校董、集美大学诚毅学院董事兼副监事长。集美大学新校区工程,建筑面积50多万平方米,其中30多万平方米是由厦门建安集团承建的,占全工程一半以上。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评选过程中,孙先生积极为集美大学新校区工程推荐,奔走。
孙吉龙先生从小受嘉庚精神的影响,非常清楚教育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的重要作用。他说:“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而我自己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十几岁就失学回家务农,通过自学、拼搏才有今天。教育很重要。现在我吃饱穿暖就行了,省下的钱捐给教育,因为教育可以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孙吉龙非常关心教育,作为集美大学校董,他慷慨解囊,先后向集美大学捐赠现金800万元和近百万元物资。不仅如此,建安集团还与集大携手,以BOT模式合作经营管理集美大学学生公寓,这对学校的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慈善的不是钱,是心。”孙吉龙先生对集美大学的善举和贡献不仅仅体现在金钱上,而更多地体现在关切学校发展的那一颗拳拳之心上。集美大学与孙厝为邻,彼此之间水乳交融、关系密切。对学校与村民之间关系的事,只要对集美大学有利,他总是第一时间出面帮忙解决,尽心尽力。学校盖高层学生公寓用的是建安集团的地,其中还有村民的祖坟,有些村民一时难以接受,是孙吉龙和孙厝村孙立志书记帮忙解决的。
孙吉龙捐资助学惠及全国,家乡的集美中学、乐安中学、乐安小学、集美二小,还有闽西革命老区、内地边远地区,常年都有贫困学生得到孙先生和他的建安集团的资助。除了捐资助学,孙吉龙还捐资扶贫、赈灾,资助其他社会公益事业。2007年,厦门建安集团发起成立厦门建安慈善基金会,孙吉龙毅然决定把企业交给他人打理,把慈善当成了自己的主业。他慷慨出资200万作为启动基金,并发挥自己在社会各界的影响力,带动了多位企业家加盟,从事善举。据不完全统计,基金会成立以来,先后资助了全国四十几所学校近万名在校贫困生,捐资救助台湾“8·8水灾”、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南平水灾等灾民,款物总计高达3600多万元。
有人说:企业家的钱来得容易。殊不知,再多的财富也是涓涓细流汇成的。而汇流的过程隐含着多少奋斗的汗水与艰辛!当年,孙吉龙先生接手后溪建筑公司的时候,公司仅剩两枚公章、数名员工,是个濒临破产的企业。短短十余年,他便把公司打造成资产10亿、厦门第一家获得国家一级总承包资质的优秀民营建筑企业,成了厦门市重点纳税大户。孙先生付出的心血可想而知。他说:“当时既要广交客户,又要时时盯住工地,总感觉一天24小时不够用,仿佛天一亮一下子天又黑了。事在心中,走路想,吃饭在想,躺在床上还在想。人就像一颗螺丝,不断地拧,就要断裂了。”如此辛劳积累起来的财富,只要是该用的地方,他总慷慨解囊。他说:“我办企业不是为小家的,是根植于社会的。企业创造的财富不仅是员工的,更是国家的、社会的。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应该回报社会,就理所当然地要承担社会责任。”
孙吉龙先生付出的不仅仅是金钱与物质,更多的是看不见的思索与关爱。他经常亲自前去看望受助的孩子,和他们聊天谈心,鼓励他们;他对孩子们寄来的感谢信如数家珍,甚至亲笔回信。为让老区的孩子们能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他曾亲赴长汀,为《学校公共安全教育课程》项目的开展作前期调研;为让偏僻山村的单亲家庭孩子和留守儿童能在危难时多一份保障,他为宁化县淮土乡凤山学校的116名小学生购买了安康保险。
当年,在企业资金吃紧的情形下,孙先生贷款数十万元为员工发放工资。他十余年从不拖欠农民工一分钱。建安集团率先捐助百万巨资成立“厦门好人帮扶基金”。这一切,都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丝毫关联——所谓仁者安仁、智者利仁,孙吉龙先生正是这样的“仁者”。
孙先生的这份情怀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有着深远的渊源。孙吉龙说:“我出生在集美孙厝村。集美有个陈嘉庚,孙厝有个孙炳炎。他们是爱国爱乡的典范,我深受他们的影响。慈善公益事业我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嘉庚先生是“华侨领袖、民族光辉”,堂叔孙炳炎先生一生追随嘉庚、热心公益,无疑是孙先生行善的精神引领。从祖父辈传承积淀下来的优良家风,是孙先生慈善事业的直接动因。他的祖父孙嘉槌曾把自己的房子无偿捐赠给乐安小学当教室;父亲孙抛狮1948年携妻陈水玉女士远涉重洋回归故土,帮助乡亲寻找海外失散亲人,把南洋寄来的食品、药品、衣服分给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他们家是“慈善世家”。
这,就是慈善的力量!如今,在孙吉龙先生的带动下,越来越多孙氏家族的人,连建安集团的员工也倾情投入到慈善事业中。孙吉龙的妹妹孙碧禄是建安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也是厦门女企业家协会公益部部长、厦门市慈善总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今年,建安集团项目经理们认捐375万元,成立了“项目经理爱心基金”。孙先生资助的贫困生中,有的已长大成材,他们开始回应孙先生爱心的感召。成都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博士刘海峰说:“领受了爱,就要活出爱来。以后,我也要将这份爱传递下去。”
孙吉龙先生常说:“人在做,天在看”。这里的“天”,并不是什么神仙圣祖,而是人们心中那一份对“人”的爱,是人间最温暖醇厚的慈悲情怀。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孙先生的不懈付出和感召下,孙氏家族和建安集团的慈善事业一定会蒸蒸日上,泽惠四方!
愿好人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