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栋梁对厦门侨务工作的贡献
王起鹍
2016年1月28日,柯栋梁不幸逝世,享年90岁。柯栋梁,1926年4月出生,福建南安人,厦门大学中文系毕业,1949年参加共产党。建国后长期在厦门市教育、侨务、外事部门工作,成绩显著。
奉命创办五星中学
新中国成立之前,柯栋梁就投身革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出生入死。他受党的指派,创办南安五星中学。
五星中学前身是南安南星中学漳里分校。为了加速发展官桥的教育事业,也为了在官桥地区深入开展党的地下工作,柯栋梁多次倡议接办南星中学漳里分校,并以此为基础,创办官桥自己的中学。经多方努力,在各界人士及海外侨胞吕振万先生的支持下,1949年夏,中共厦门大学地下党同意柯栋梁的建议,并指派他带领一批厦大同学接办南星中学漳里分校。柯栋梁等按照党的指示,以学校为据点,在官桥、大盈、水头一带开展革命工作。学校于1949年9月初开学。
为侨校教育勤奋耕耘
1957年至1960年,柯栋梁调到集美华侨补习学校工作,任教导主任。柯栋梁风度翩翩,才华洋溢,被学生当作“偶像”。他遵照陈嘉庚的教导,教育学生艰苦朴素,努力学习,让侨生感到学校的温暖。对移居香港的侨生,柯栋梁仍然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欢迎他们经常回厦门走走看看。
1979年,集美侨校的复办,柯栋梁也投入了不少心血。
为侨务工作尽责尽力
建国初期,柯栋梁创办厦门市华侨服务社(中国旅行社),这是中国第一家旅行社。1952年,他调任厦门市侨务局人秘股代股长。他领导、组织侨务工作,成绩突出,受到中侨委通报表扬。1957年,他在市委统战部负责工商界政治讲习班兼教育股长工作,他的工作经验在全省统战系统推广,他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1980年3月,柯栋梁到厦门市侨办工作。柯栋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侨务工作方针、政策,为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为落实归侨知识分子政策、侨房政策尽责尽力,受到广大海外侨胞、归侨侨眷的赞誉。1983年他应调组建厦门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及市对外友好协会,对促进厦门市对外文化经济交流,在“三来一补”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协会还牵头组织策划、发动爱国华侨捐资助学、兴办学校,为厦门市的社会公益事业,为侨乡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组建市外办
1983年2月,市委、市政府决定把外事工作分离出来,单独建制。同年8月,市外办开始独立行使职能。柯栋梁到任后,便开始招聘年青干部。1984年4月,厦门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并与市外办合署办公。
1985年,柯栋梁率领厦门学生到日本访问,开创了学生出国学习、生活和交流先河。1985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问厦门,柯栋梁陪同参观游览。尼克松称赞厦门是他38年来遍访的全世界上百个城市中最美的一个。他还预言,这座城市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胜地。
厦门《鹭风报》复刊
《鹭风报》已经走过60年的历史。
1981年10月,柯栋梁及侨界老领导,想借助厦门特区建设的东风,把《鹭风报》再办起来。在厦门市侨联主席颜西岳的支持下,他们克服经费不足、人员紧缺等困难,终于使双月刊《鹭风报》于1981年11月1日与广大侨胞见面,为刚刚建立的厦门经济特区、为改革开放服务。侨胞阅读到新出版的《鹭风报》,倍感亲切和温暖。
筹建厦门归侨文艺队
1982年初,柯栋梁指示我筹建 “厦门市归侨文艺宣传队”。他指派侨办科长陈孝镇参与指导,还亲自审查演出的节目。9月28日晚,厦门致公党在政协礼堂举办盛大的国庆晚会,“厦门市归侨文艺宣传队”首次亮相,厦门市委、市政协领导与二百多位海内外侨胞观看演出。
1983年1月,“厦门归侨文艺宣传队”带着《鹭风报》,代表市侨办、侨联、致公党到同安竹坝华侨农场、天马华侨农场、侨星化工厂、集美侨校、华侨大厦等企事业单位进行巡回宣传、演出,慰问广大归侨侨眷干部职工和在厦门探亲旅游的华人华侨,受到热烈的欢迎。
此后,柯栋梁指示厦门归侨文艺队为外国友人举行专场演出。宣传队为日本国参议员友好代表团演出时,受到国会议员秦丰先生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