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缅怀王毅林

任镜波

王毅林比我年长12岁,是我很尊重的一位长者。

1992年,他从厦门市政协副主席岗位退下来,接受大家的邀请,接任集美校友总会理事长。一个市一级的领导干部,愿意担任这纯义务的职位,令我非常感动。10年后,他不再当理事长,要换人了。总会每次更换主要领导,大家都想找一位像王毅林这样当过市一级领导的校友来担此大任。可是,第二个王毅林再找不到了,因为他们都被经济领域的协会聘请去了。由此,我对王毅林能够屈就校友会工作,甘为母校、校友服务的高风亮节更是打心底钦佩。

在王毅林之前,总会有过三任理事长。第一任陈村牧他是陈嘉庚先生亲自遴选的集美学校原董事长、福建省政协常委,任期:19809月—19841月;第二任叶振汉,是陈嘉庚先生亲自点名的集美中学校长,后任集美航海专科学校校长、党委书记,任期:19841月—19846月:第三任谢高明,曾任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集美师范专科学校校长,任期:198412月—19924月。他们都是集美学校的校友,也都担任过母校的主要领导。

同他们一样,王毅林也是集美中学学生(初中50组、高中17组),曾经担任过集美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陈村牧、叶振汉、谢高明、王毅林,德高望重,桃李满园,强强接力,继往开来,使总会越办越好。

1992421,王毅林在集美校友总会当然常务理事(各校主要领导)和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说:“理事长谢高明因为身体不很好,需要继续疗养,希望我出来帮他做些工作,作为一名集美校友,我义不容辞。”

1941年,王毅林在集美中学读高中一年级的时候,由叶文霸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二年,他担任高中党支部书记,并荣获“列宁党员”的光荣称号。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集美航专叶振汉校长多次带我去看望王毅林和他的夫人苏尔兰。那时他在市政府文教办当副主任。19835月,他出任市政协常委、秘书长。那时,厦门市各校的校友会都归市政协“三胞委”管理,我们接触的机会比较多。有一次,市政协“三胞委”召开“校友会工作经验交流会”,我在会上介绍了集美航专在海外联谊工作中多渠道“请进来,走出去”的经验。他听了,当即肯定、赞扬。事后,他还鼓励我写成文章,在市政协的内部刊物上发表。我很受鼓舞,觉得在他身上有一种“老政工”的作风,善于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

他任总会理事长后,身体力行,大力推进陈嘉庚研究工作。19921020日,他亲自去香港参加陈嘉庚国际学会成立大会,第二天,就赶回厦门,参加集美陈嘉庚研究会的年会。他向大家介绍了陈嘉庚国际学会成立的盛况,发表了自己对研究、宣传陈嘉庚精神的意见。他带头撰写了一篇《中华英杰陈嘉庚》的文章,长达27500多字,《厦门日报》全文发表。在他的带动和鼓励下,许多对陈嘉庚研究有心得的同志,闻风起舞,踊跃写起文章。他决定,把陈嘉庚研究的文章出单行本,有一篇就印一篇,统称《陈嘉庚研究丛书》。后来,他还倡议举办“陈嘉庚精神”读书班,组织集美各校的领导、干部集中学习陈嘉庚的著作《南侨回忆录》、《新中国观感集》等。读书班为期一周,上午自学,下午讨论,前后举办了两期。原厦门水产学院院长蓝天等几位校一级的领导都参加。1994年,在王毅林的领导下,集美校友总会开展了“嘉庚精神在我心中”的征文活动,在一年的时间内,学村内外,近千人应征,有140名个人和单位获奖。他重视陈嘉庚研究,也重视奖励弘扬嘉庚精神模范人物。在他的倡议下,集美校友总会于1996111日成立了“陈村牧教育基金”,并于19991225日,首次举行陈村牧基金颁奖会,奖励海内外6个校友会及29位校友。在颁奖会上,他说:“以村牧基金颁奖,旨在表彰为宣传弘扬嘉庚精神做出突出贡献的集美校友,以促进嘉庚精神发扬光大。”

他当总会理事长,特别注意办实事、做好事。1992年,是抗战时期集美学校播迁安溪55周年。他发起组织了“集美校友重返安溪”活动。是年1227日,海内外校友300多人汇聚集美。第二天瞻仰校主陵墓、参观母校。第三天分乘6部大巴浩浩荡荡前往凤城安溪,在那里进行了三天的参访活动。这次活动,增进了校友对母校的感情,也密切了集美学校与安溪县的关系。19932月,王毅林亲自写了一份“关于筹办纪念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80周年活动的建议”的专题报告,提交给厦门市委、市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纪念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80周年筹备委员会成立。此后,他动员总会的全体成员全力以赴,积极协助筹委会做好各项工作。他还邀请集美中学周日升老师编写《集美学校八十年校史》。在筹备集美中学80周年校庆的时候,他出面邀请洪永世市长到集美中学视察,帮助学校修建、重建、新建了多幢教学用房和教工宿舍,大大提升了这所中国名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工福利水平。对筹建集美大学,他也十分重视。199351314日,他以集美校友总会的名义,在南薰楼召开了筹办集美大学研讨会,邀请市教委、高工委和集美区,以及各院校的领导、老校友、有关专家学者参加,请“组建集美大学课题组”负责人、集美航海学院高教研究室主任陈修兴介绍课题组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关注。集美大学成立后,他被聘为校董会董事,积极建言献策。他建议集美大学以陈嘉庚先生的长女、新加坡李氏基金的掌门人李成义先生的母亲陈爱礼的名义创办一所学院,请李氏基金支持。集美大学的领导接受他的建议,果然得到李氏基金1000万元新币的资助,用于创建“陈爱礼国际学院”。19971月,他在《集美校友》发表了《关于办好集美中学、集美小学的倡议书》,海内外集美校友纷纷响应,提出了不少切实可行的建议。

王毅林任总会理事长,特别注重发扬集美学校的革命传统。19956月,他发起在集美小学的三立楼举行“纪念厦门地区第一个共青团支部成立70周年”活动,缅怀蓝裕业、罗扬才、刘端生、邱泮林、罗良厚、罗贤开、罗调金等7位厦门地区最早的共青团员。200069日,他在《陈嘉庚与集美学校》一文中,提出集美学校的“四个摇篮”的特色,即“革命摇篮”、“侨生摇篮”、“航海家摇篮”、“ 企业家摇篮”。而在《革命摇篮》一节中,他详细介绍了中共早期领导人与集美学校进步学生的书信往来,和作为厦门市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场所,集美学校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介绍了罗明、罗扬才、邱泮林、刘端生、李觉民、陈乃昌、朱积垒、朱恩、郭滴人、黎韦、李林等一大批早期共产党员的英雄事迹。2000527日,我们一起上北京,参加集美学校北京校友会召开的“弘扬嘉庚精神,促进祖国统一”座谈会。我们一到北京,他就说“先去拜访陈乃昌”。陈乃昌是集美学校北京校友会理事长,1927年的老党员,抗战时期,曾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工作,劳苦功高。乃昌伯主持了第二天的“促进祖国统一座谈会”,王毅林第一个在会上发言。69日,集美校友总会也召开了“弘扬嘉庚精神,反台独促统一”座谈会。

王毅林担任总会理事长10年之久。他敢于创新的精神和敢于担当的作风,让我深受教育。他对我负责的宣传和《集美校友》的编务工作,既关心又放手,让我独当一面。他采纳我的建议,在总会成立了“集美校友基金”,集腋成裘,作为筹集办刊经费的一个渠道。这个专项基金得以长期存在,并专款专用,还应该感谢张仰仙、张克芬两位大姐的支持和努力。

王毅林19岁入党、入伍。在长达76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前半生的经历也是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在解放战争期间,他是中共福建省委城工部厦门市委书记。1946年春到19494月,他根据党中央关于白区城市工作“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反对急性和暴露”的方针,领导属下的党员在敌人心脏开展了一系列反包围的斗争,输送了不少党员、干部到游击区,支持游击战争。他领导的厦门城工部组织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党员人数从最初几个人发展到184名,两届两个党总支、20个党支部、两个独立党小组。在这么多党员和党组织中,没有一个组织被破坏,没有出现一个反革命,没有出现一个叛徒,也没有出现一个腐败分子。可见,以王毅林为书记的城工部厦门市委是卓越不凡的。后来,因为“城工部案件”,他们与省委城工部的联系中断,并被迫停止活动。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他仍然以大局为重,一方面积极安排党员转移、隐蔽等待,一方面和有关人员从不同路线到北平寻找中央组织部,报告厦门城工部的真实情况和被迫停止活动的经过。中央组织部安排他们随军南下。他一边忘我工作,一边坚持上诉。19566月,中共中央和福建省委为城工部组织和干部、党员以及被错杀的同志平反昭雪。

中央和福建省委为城工部平反的时候,我在省里工作,亲自听过省委关于审查城工部案件的经过和为城工部公开平反的报告。我对城工部同志坚持信念,出生入死,忍辱负重,无怨无悔的革命精神,感到十分震撼。后来,认识王毅林,并跟他一起工作,特别是了解到他的这段革命经历后,我对他的尊敬油然提升。我“以革命的名义”,对一位革命老前辈至尊至敬!王毅林同志一生革命,一生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