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朋友
——翁新杰印象
·刘卫平
第一次见翁新杰是来到集美的第四天,吴端景校友做东宴请我这个集美中学的新校长,新杰兄作陪。那天的宴会,尽管大家很客气,很友好,气氛也很轻松,但我还是深深感到了些许不安。他们对集美中学的感情,对嘉庚先生的敬仰,对学校发展的期盼,既是我工作的动力,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席间,翁新杰说话不多,但敦实的身材似乎告诉我他的踏实和可靠。

以后,和他的交往多了起来,他来我的办公室,我去参加他们的会议,有时规模比较大,有时只是几个人——老三届联谊会的几个牵头人。议题基本上都是有关学校发展的事,新杰兄的见解往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全省招生,引进教师等都给人启发。
和翁新杰聊天是一种享受。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国家大事,生活小事,历史传说,奇闻异事,无不涉猎,他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我在新疆生活了30多年,面对他的新疆知识也概叹不如。比如,维吾尔族的历史,左宗棠新疆平叛,生产建设兵团的起起伏伏,他都能聊个大半天。他说,他的爱好一是爬山,二是下棋,三是看书。对此,我很是羡慕。一个企业家,能挤出时间干这三件事,了不起。怎么平衡呢?他说,挣钱不是生活的全部,钱挣不完,一个人不能为了挣钱把自己的爱好都丢了。钱要愉快地挣,不愉快,挣钱就没意思。他的生活方式其实是一种境界,拿得起,放得下。他的企业,多年来一直在发展,也一直在还贷,但他一直很洒脱。他很潇洒,想出去旅游,说走就走,绝不会因为企业的业务耽搁。让人羡慕的是走了一圈之后,他又有了新的感悟,新的认识。他说,他走过三四十个国家和地区,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哪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都是教科书,都是营养,都滋润着他的生命。我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正是成就他胸怀的原因吧。
翁新杰是一个热心人,凡是校友活动,他都是积极的组织者、参与者,慷慨解囊者。受财力所限,他捐资虽不多,1万2万,但每次都有。组织老三届同学回到下乡的地方看房东,觅乡愁,送项目,出点子,济困扶贫,他都是大忙人。凡是老三届的校友,说起新杰兄,大家都伸出大拇指,无人不点赞。如此好的口碑,说明他做人做到了一定的境界。
对母校,他十分关心,常常到学校看望师生,给我聊集美中学的历史,聊他的学生生活。集美中学90周年校庆,我准备把郭沫若的“鳌园博物大观百闻不如一见 鹭江集美中学万人共仰千秋”的对联镌刻在石头上,立于校门口。新杰兄听说后,捐资3万,建成集美中学新的一道风景线。2008年,南薰楼改造完毕,学校想把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勒石铭记,新杰兄又拿出人民币2万资助勒石。2005年秋季,集美中学开始办新疆内高班。新杰兄捐款给新疆班的孩子,鼓励他们好好读书。不仅如此,他还把朋友拉进来,捐款给孩子们设立奖学金。大约是2009年,学校开展“走进校友”活动,组织学生走访校友和校友企业。孩子们到他的企业采访,了解翁新杰这个人后,都大为感动。他们说,新杰伯伯是嘉庚精神最好的诠释者。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什么是“诚毅”精神,知道了什么是创业,明白将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孩子们在作文中写道:要做一个像翁新杰这样的校友,为学校、为新疆、为社会做贡献。
和新杰兄交往,总能从他身上感受到许多正能量。在他眼里,国家、民族、家乡、老师、同事、朋友都是他的情感寄托。和他谈话,总能听到他对老师的挂念,总能体会到他对同学的友情,总能感受到他对社会的关爱。2003年,他被选为集美校友总会的副理事长,他积极联系校友,协助镜波先生和其他总会领导开辟工作的新资源,为集美、为校友积极努力地奉献。对此,大家铭记于心,心存感激。
离开集美中学4年来,和新杰兄见面和聊天的机会少了很多,但我们之间并没有生疏感。相反,一种浓郁的兄弟情常常会涌上心头。我们不时打个电话,发个短信问候一番。昨天,第31个教师节,我如期收到新杰兄的祝福短信。话不多,但很温暖。借助《集美校友》,把新杰兄的这份情感和善良转述给大家:祝他永远快乐!这也算作是对曾经帮助过我的人,曾经支持过集美中学的人的祝福!
永远的老朋友——新杰兄,你也要永远快乐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