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诚毅 感恩 分享 传承

王新全

我是原集美航海专科学校轮机834班学生,1986年毕业。转眼间,离开母校32年了。915日,我到母校做毕业生招募宣介。正值母校临近百年校庆,节日气氛渐浓。在老同学现任航海学院党委书记林斯丰的主持下,我在母校作了一场以“诚毅?感恩?分享?传承”为主题的报告。由于事前没有准备,只是列了一个简单的提纲,没有想到我的报告受到在校学生们的认可,并引起《集美校友》任镜波老师的关注。任老师委托老同学林斯丰让我将报告提纲做个整理。作为集美的学生,我谨遵师命。

诚毅:不懈动力

19864月初,我到原上海远洋运输公司毕业实习,开始了我的海员生涯。经过14年的努力,我从轮机实习生到三管轮、二管轮、大管轮、轮机长,并且成长为当时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最现代化的第五代全集装箱船上的一名优秀轮机长。

200010月,公司将我安排到机关工作,先后担任公司技术信息开发中心主任、船舶技术部部长、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安全技术监督部总轮机长、中远散货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中远海运散货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1711月调任中远海运船员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32年来,在同事支持、领导关心、公司培养下,通过自身努力,我的事业取得长足进步。虽然展现在同事面前的是成绩和荣誉,鲜花和掌声,但我所经历的32年,并不是一路坦途。因为有嘉庚精神,因为有“诚毅”校训,作为我前进的动力,所以我坚持了下来,所以我不断进步。


感恩:饮水思源

我到集美就学前,是苏北农村的农家子弟。苏北老区,没有高山,没有大海,土地贫瘠,经济拮据。因为集美,我走出农村,走近大海、走向世界。从此,我的人生开始精彩。

毕业后的第8年,我荣获全国交通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毕业后的第9年,我荣获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毕业后的第10年,我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

毕业后的第12年,我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十大杰出职工称号;

毕业后的第14年,我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毕业后的第20年,我成为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安全技术监督部总轮机长。在行业以及专业领域,我特别看重和珍惜总轮机长这一岗位,这是对我专业能力的高度肯定。

1999930,我受邀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建国50周年国庆招待会;101,在天安门观礼台上,与各界英模、劳模一起,观看国庆50周年阅兵仪式。2009年获选新中国成立以来60位感动中国交通人物,先后受到江泽民、李鹏、朱镕基、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无论是荣誉也好,工作成绩也好,既有自身努力,也有组织关怀;既有同事支持,也有公司培养。但无论如何,没有集美,没有母校,就没有我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饮水思源,我感恩母校,感谢老师。


分享:磨练积累

决定个人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但归纳起来还是两大类: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是自己的努力与刻苦,积累实力;外因主要有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工作单位与环境的宽松、周围同事的理解与支持,等等。无论是内因还是外因,自己能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自己的努力、构建自己的幸福家庭、选择值得自己为之倾心奋斗的工作单位。我选择上海远洋公司,是因为上海远洋是当时我国远洋运输的五大劲旅之一,支部建在船上是上海远洋的优良传统,船舶党建工作是上海远洋的特色品牌。在这样一个单位工作,我心里感到踏实,有一种安全感。这里有我成材的环境、条件和沃土。32年的实践证明,我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

离开母校走上社会的32年,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看到在校的学弟们一个个朝气蓬勃,除了感叹自己青春不再,也希望通过把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感悟与心得分享给各位同学,并起到一个正向引导作用。


分享之一:学习不止。

在母校的3年,真正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半,除了完成必须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学习时间不足一年。无论是基础课程,还是专业课程,在校学习都只是入门。正如一句俗语所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我踏上工作岗位的实习船是一艘刚刚由德国建造并投入营运才一年多的现代化的第二代全集装箱船。现代化的机舱、现代化的设备、现代化的微电子技术控制系统,面对着这一切,我发现,老师所教授的知识,已经落后于实际;课本中对未来技术的前瞻预测,在实际中都已经得到具体应用。我深深感到自己专业知识的老化与肤浅。为了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我借阅了当时机舱大部分说明书。当时船上一位电机员,名顾诚余,老大学生,看到我这么爱学习,却不得要领,便给我推荐一本讲义:上海海运学院轮机系陈鸿缪老师编写的《主机遥控》。我用差不多三个月的时间,在顾电机员的指导下学完《主机遥控》,我之所学相当于自己在校所学的《船舶柴油机》以及《船舶自动化》两门课程,对《气路控制》和《液压控制》以及其相关专业知识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船实习的16个月,我完成了从毕业实习、顶职值班机工、机工长的工作历练,离船休假时,自我感觉实在太好了。

对我工作助力最大的是我自学电脑。1992年,上海个人电脑市场高端机型是386,价格超过万元,主流机型是286,拼装机的价格也近8000元。8088机型属于淘汰机型,3000元以内可以选择。我花了2800元买了一台8088电脑,掌握了DOS操作系统常用命令,学会了常用的应用软件,学会了五笔输入,开始用电脑写作。喜欢看武侠小说的同学都知道,武林高手常常是一招领先,处处领先;通俗地讲就是一招先、吃遍天。正因为我掌握了电脑技术,上海远洋公司当时第四代3800TEU、第五代5250TEU现代化的全集装船成为我施展才华的舞台。所以说,学习不止,终身受益。


分享之二:学会方法。

船舶轮机管理是一门需要专业理论为基础、实践与经验相结合的专业。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会走很多弯路;离开实践的理论,只会纸上谈兵。

方法的养成。我每次休假结束后上船接班,有一个习惯,就是集中一周左右的时间,对所主管设备的说明书全部翻阅一遍,对设备的备件清点一遍,对设备的专用工具检查一遍。翻阅说明书,能对设备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重要部件、操作程序、管理要点、维修保养有一个基本了解;备件清点,可以使自己在保养检修设备时做到心中有数;专用工具是设备顺利检修的关键,如果有缺失,经常是自己加工做补充。这些良好习惯,为我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轮机员提供了助力。

方法的运用。学到的知识一定要灵活运用。我在实习期间,重新学了一遍《主机遥控》,对主机遥控回路中的阀件工作原理有了新的认识。无论是手动、电动、气动、液压,还是电-气、电-液,甚至是电-气-液控制模式,只是阀件的工作介质不一样,但阀件的工作状态是一样的。掌握了阀件工作的本质特征后,分布在全船各类系统中阀件的故障处理、维修保养工作就显得十分的得心应手。有了这样一个基础,我参与了当时上海远洋公司船舶管理六处开展的滚装船艉门艉跳液压系统技术改造项目小组,完成项目改造任务后,我参与编写并出版了《滚装船舶艉门艉跳液压系统管理》一书。

方法的正确掌握与灵活运用,使得我在学习、工作和管理方面不断取得成绩。因此,学会方法并触类旁通就显得十分重要。


分享之三:学会尊重。

自尊、自爱,同时还要学习尊重他人,才会赢得别人对你的尊敬。我在第二艘船担任三管轮时,似乎感到自己的水平比轮机长还要高,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当与轮机长发生争执和矛盾时,没有反思自己的不足,总是把责任推给对方,自己感到很郁闷。

我在第三艘船担任三管轮时,故态复萌。但是,这艘船的轮机长很有水平,真正有大海般的胸怀。这位轮机长叫赵金西,当时50多岁,花白头发,高高的身材,很有精神,他用很朴实的语言,如同教育自己的孩子,指出我存在的不足,教我如何学会与人相处,如何尊重同事,如何成长成材。赵老轨(赵轮机长)对我的教诲,让我获益良多。


分享之四:学会总结。

《航海技术》杂志是我接触最早的一本水运专业技术杂志,1979年创刊,双月刊。我当时在船实习时,船上有过去两年的《航海技术》,不太全,差不多7本或8本的样子。我看了之后爱不释手,每期杂志里都有几篇我感兴趣的文章。当时船上开始有复印机,但只供大副、船长复印一些业务单据,不可复印杂志。于是,我就把每期杂志中感兴趣的文章,包括船上一些设备的说明书,《主机遥控》以及图册,整篇整篇地抄下来,抄了近5本硬皮抄本。

19877月份,我下船休假。在上海远洋公司办理相关手续期间,我做了两件事:一是专程到当时位于上海徐家汇宛平南路爱建大厦的《航海技术》编辑部,购买该杂志创刊以来每一期杂志近30本;二是给当时的上海海运学院轮机系陈鸿缪老师寄了5元钱,购买他所编写的未公开出版的《主机遥控》讲义。我的第一个公休假里,整天翻阅这些过期的杂志和《主机遥控》讲义,3个月的公休假结束后,我感到自己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自此以后,我开始注意收集工作中设备故障处理的案例,业余时间进行总结,感到有典型意义的案例也尝试进行写作,向《航海技术》杂志投稿。没有想到,198810月份自己利用休假时间撰写的3篇稿件,《航海技术》1989年第4期发表了,这对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到目前为止,我共发表技术论文34篇,出版专著3部。


分享之五:厚积薄发。

由于多岗位的历练,加上自己注重积累与总结,期间,虽然有过风险与失败,有过艰难与挫折,面对责任与担当,我选择的是努力与坚持。所以,我的工作经验不断丰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我曾负责主持过“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远洋船舶及货物运输在线监控系统》,于2009623日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项目组共获得2项国家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登记。同时,我负责主持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远洋船舶压载水物理净化处理技术》于2010109日通过国家科技部的验收,项目组获得9项专利;负责主持研发的《超大型矿石船(VLOC)渤海深水航路技术保障信息系统》荣获2013年度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曾担任过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现代交通技术领域《新型船舶节能环保技术项目》首席专家,同时作为课题负责人,负责《大型远洋船-风翼柴油机混合动力低碳控制技术》课题研究任务,于201512月通过国家科技部的验收,项目组共获得10项国家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登记。这些经历,成为我人生宝贵的财富。

目前,我在中远海运集团新成立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远海运船员管理有限公司工作,在集团的支持下,成立了王新全劳模工作室,开展与船员管理相关的课题研究,培养年轻的优秀船员,为中远海运集团船员队伍在我国“一带一路”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发挥一份作用,贡献一份力量。


传承:薪火相传

作为校友,我衷心希望嘉庚精神永世传承,也衷心希望“诚毅”校训永放光彩;作为校友,我真诚的希望我的工作经历能够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弟们有一定的借鉴与帮助。在母校百年华诞来临之际,我给母校送上最美好的祝愿“百年华诞,百年传承,硕果累累,再续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