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港归侨的典范
·季香巧 肖伟轩
香港侨界出了不少事业有成、德高望重的名流。王钦贤、周联侨就是这样的人物。
在香港,在内地,乃至东南亚的侨界,王钦贤可说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人物。
王钦贤出生于印度尼西亚万隆,上世纪60年代初,毅然放弃悠闲优裕的生活, 回到祖国求学。他曾就读于集美侨校,后考上华侨大学。上世纪70年代迁居香港。

王钦贤
初到香港,像进入另一世界,他连基本的广东话都不懂。他挑战自己,做推销五金的生意。别人一天工作8小时,他却要做16小时。他不怕苦和累,朝着自己的目标往前走。他,一个每天提着沉重五金样版, 在香港、九龙逐条街奔跑的年青推销员,终于建立起属于他自己的小五金王国——金轮集团。
国内改革开放后, 他毅然投身祖国建设,跻身拓展房地产事业。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不骄不躁,不屈不挠,建造了今日的伟业,一步步登上今日的地位 —— 金轮天地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公司的地产遍布南京、扬州、株洲、长沙,最近还向香港推进。
他热心香港侨界的活动。为了让侨友和校友有个宽阔舒适的活动空间,他以港币一元的月租提供了香港侨友社及香港集美校友会会所。
他是香港侨友社及香港集美校友会的永远荣誉会长兼监事长,还是中国侨联顾问、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香港侨爱基金主席。
说起香港侨爱基金, 无人不称道。王钦贤早就感到,几十万居港华侨及子弟,来香港时,可说是一贫如洗, 全赖亲朋戚友支持立足。他们靠一双手,挣血汗钱维持生计。随着岁月的流逝, 他们多已进入古稀之年。见此情景,王钦贤与人为善,毅然成立香港侨爱基金, 对年事已高, 住进老人院,患病经济困难者等伸出援手。受惠者倍感欣慰,难言感激。这是一件很有意义而不容易做的事。
为响应习近平主席的—带一路倡议,王钦贤先后率团走访南美洲多国,还到达斯里兰卡、越南、老挝、菲律宾,连巴比亚·新几内亚也有他的足迹。他不辞劳苦,完成自己的使命。最近,他荣获首届全球杰出华商的称号。他不愧这非凡的荣誉!
另一佼佼者是新近脱颖而出的周联侨。
周联侨也出生于印度尼西亚, 60年代初回到祖国,被安排到福建省同安县竹坝华侨农场。他曾就读于福建厦门集美侨校。上世纪80年代初来到香港。他人生地不熟, 语言不通,贫困交加,茫然不知所措。他年青,有胆量,相信只要肯干,天无绝人之路。他脚踏实地, 勤奋工作, 立志闯出一番事业。

周联侨与香港特首林正月娥
恰逢香港地产蓬勃发展, 他毅然投进这行业,当起水泥工。为生活,他努力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他修读商业英语,获得文凭;他修完中山大学行政管理十多个课程, 并获得了建造业议会训练学院的大工证书。他坚苦卓绝, 不骄躁,不气馁,造就了今日的功绩。1995年他加入了香港建造业总工会,由于他正直无私, 忠心耿耿,2008年被选为香港建造业总工会理事长。此后,他又被任命为香港工联会副会长、工联会职业训练及促进就业委员会主任、工联会职业安全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等要职。
周联侨与建造业总工会秉承“爱国,爱港,团结,权益,福利,参与”的宗旨,推动工会发展,维护工人权益,作出巨大贡献。工人做工,目的是挣钱养家糊口。此前,工人经常被欠薪。 在他努力下,欠薪情况得到改善。为了工人的健康, 他督促承建商做好安全工作;他与香港建造商会、肺尘埃沉着病补偿基金委员会等机构合作,推出免费为本地建造业工友提供胸肺检查服务;他联合业界多个团体成立《建造业关怀基金》,为因作业意外而死亡的建造业工人家庭提供各种帮助。
周联侨从事建造业30多年, 为香港的工人谋福祉,受到香港工人群众的拥护和爱载。2013年10月,香港特区政府对为社会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界人士颁授荣誉勋章, 周联侨作为杰出的工人领袖获得了MH荣誉勋章。今年7月,他又被特区政府委任为“太平绅士”。
周联侨,一个普通的建筑工人, 经过多年的奋斗、努力,成为行业领袖,荣获香港MH荣誉勋章并被委为“太平绅士”。他是我们香港侨界的骄傲,是我们香港侨界的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