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国赛赛场的全勤牛教练

——记集美工业学校刘炎火老师

龚雪筱

放眼全省乃至全国,从全国举办职业院校技能比赛至今,一直指导学生参赛从不缺席,而且连续三年指导学生参加比赛都获得金牌。这样的老师实属难得。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执着、坚韧、奉献、担当。集美工业学校计算机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刘炎火老师,从2008年至今,年年站在国赛教练席上,黄金10年,白加黑,无怨无悔。十年磨一剑,201620172018连续3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勇夺4金,大家称他为“国赛牛教练”。 他是厦门市职教系统乃至全国职教系统的优秀指导老师,是信息技术类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优秀指导教师,是厦门市优秀教师,厦门市总工会表彰的优秀班组领头人。

一、屡败屡战不失志 屡战屡胜不收手

2008年,教育部启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给当年正年轻的刘炎火老师点燃了“三把火”。他带着试一试闯一闯的念头,组建参赛队,从一张白纸开始,摸索、探究。由于经验不足与实际条件的不完备,第一年没有取得金牌。他不甘心,继续带队,继续奋战,失败了一年又一年,他从不放弃。他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训练方法。风雨过后终见彩虹,2016年,汗水化作金牌,他成功了。一般来说,拿了金牌见好就收,既化解了风险又保持了形象。但他就是不收心,一股脑儿又钻进比赛训练,年年解读比赛规则,优化训练过程,注重训练细节,关注实战技巧,与学生一起没日没夜沙盘模拟,正反演练,一遍又一遍,遇到难题,不解决不休息。勤勉终得鲜花开,连续3年,两个项目,4块金牌,填补了福建省网络搭建与应用比赛项目金牌空白!


二、勤耕耘成为专家型老师

刘老师不是师范类毕业的老师,可以说是阴差阳错来到教师岗位。他很珍惜这个职业,立志在教学岗位有所作为。从到学校报到的那一天起,他便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自觉服从组织、学校领导分配,兢兢业业地工作,全力以赴,精益求精,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他担任网络教研组组长期间,除了承担学校布置的基本教学任务以外,还承担学校、科室,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各种临时任务和教学辅助工作。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计算机网络技术省重点专业申报材料的整理,中央集采项目申报、规划、实施和验收的材料整理,各类评估材料整理,专业发展规划和建设的相关事务的处理。从2013年开始,他每年代表厦门市组织和指导教师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创新杯”说课大赛;多次担任厦门市教师招聘的命题专家。他还兼任厦门市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刘老师对每项工作都认真对待,保质保量完成,获得各级管理单位的好评。


三、屡挫屡战淬炼出金牌指导教师

刘老师来自闽西“红军之乡”“将军之乡”的长汀,身上有一股客家人坚忍不拔的硬气、勇于开拓的精神、勤劳朴实的品格。他是学校第一批敢吃螃蟹的人。早在2007年,全国职业院校开展技能比赛,他就承担计算机类多个项目技能大赛的指导老师。他曾多次与高级别奖牌擦肩而过,但从不动摇他矢志为学校、为厦门夺金牌的信念。为了实现宏愿,他组织学校攻关组老师一起认真解读大赛规程、技术性文件、测评软件等与大赛相关内容,从新生入学开始就有计划、有准备地大力宣传,在平常的教学中观察、培养参赛选手,让更多有兴趣和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参加选拔。他采用科学的辅导方案,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机房环境,提供好的机器,让他们进行日常操作练习。他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练习情况,有所侧重地讲授其所需的软硬件知识点,教其所需,同时布置一些具体的设计性实训作品让学生完成,让其在实践中自主学会操作,牢记各种操作功能,掌握操作技巧。他高度重视参赛选手的心理疏导与心理干预,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发挥长处,使他们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心情舒畅地投入训练。他关注选手的日常生活,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使他们对又苦又累的训练感到轻松。

经过几年摸索,比赛的准备工作从一开始的盲目准备逐渐地走向程序化准备,从一开始的无知识体系的准备到经过总结升华后的进行科目划分式的准备。阳光总在风雨后。2014年他指导学生参加国赛,分别获得网络搭建及应用的铜牌;2015年他指导学生参加国赛获得网络搭建及应用项目银牌和计算机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项目铜牌;2016年他指导的学生叶志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了计算机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的金牌,另一位同学获得同一项目的银牌,同时,他指导的项目网络搭建及应用获得银牌;2017年他指导的学生陈杰、陶胜结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分别获得计算机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的金牌,同时,指导项目网络空间安全获得银牌;2018年他指导的学生涂彬春、林旭东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网络搭建与应用项目的金牌(自2008年以来,福建省和厦门市在该项目获得的第一枚金牌,含金量很高),同时,他指导的计算机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获得银牌,指导的网络空间安全获得铜牌。刘老师争金夺银的大赛精神,是勇于进取、自强不息的拼搏奋进精神,他是青年教师学习的榜样。


四、言传身教,学生的良师益友

刘老师遵循“以德治教,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大胆创新,严慈有度,教育过程讲究工作艺术,尊重和热爱学生,关心他们身心健康,保持与家长良性沟通,共同商讨教育方法,把握各个学生心理、情绪变化特点,个性特点,转差培优成绩显著。他所教的班级班风好,学校举行的各类比赛均拿到好的成绩。担任班主任期间,连续获得优秀班主任的光荣称号。


五、以赛促改,以赛促教,提高教学质量

技能比赛给我们发出一个信号,比赛内容就是当前特别是行业和企业发展急需的技能人才所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据此,刘老师探索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途径。大赛为计算机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国际标准、教学-学习平台和项目教学示范性案例,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基本技能培养与国际接轨,反映了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赋予了计算机教学新的内涵,引领新一轮教学改革。刘老师通过带队参赛,深入了解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的最新进展,同时将了解到的竞赛内容和规程进行归纳总结,最终提炼、转化为新的教学项目,不断丰富课程教学内容,进而推进竞赛内容的普及化教育,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对技能型人才的素质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他依据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结合竞赛内容,对现有课程教学模块进行了相应调整,为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操作层面、技术层面和专业应用层面上的信息素养创造了良好条件。他对计算机教学评价标准也进行改革,由最初的 “笔试” 改成现在的 “机试”,将技能大赛与技能考试结合起来,将技能大赛与考证结合起来,成为现在学校计算机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在目前的教学改革中,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的深入应用,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也提高了课堂效率,师生都受益。

通过技能大赛,学校加大了对计算机专业相关实验室设备的投入。在技能大赛之前,该校计算机专业的实验室只有几间计算机机房,而现在学校不仅增加了计算机机房的数量,而且在网络机房的建设上也加大了投入,新增了CISCO实训中心、360—现代学徒制典范项目、神州数码实训中心、校企合作典范工程数媒实训中心等。

技能大赛的风向标让学校更加有针对性地对专业建设进行投入。而实训能力的加强,又能促进学校注重实践技能,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

刘老师大胆尝试,带头教改实验,带动年青教师参与课改、教改,以创新、创课和创业相结合的现代学徒制的二元教学模式,开拓思维,更新理念,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


六、坚韧不拔,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刘老师热心教学,潜心教研,积极参加教材编写,近年来在《职业教育》《电脑开发与应用》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参编国规教材《ASP学习教程》和《Visual Basic教程》,参编国赛使用教材《虚拟现实设计与制作?试题汇编(操作员级)》《计算机主板芯片级维修实训》《硬盘维修与数据恢复》。

刘炎火老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专业水平高,以核心成员身份参与教育部课题《中职学校管理信息标准》的制订,以核心成员身份参与中国职业教育学会《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职业化转型研究》课题项目,所有课题都按时圆满结题,成果已应用于中职学校信息化管理建设和计算机教学中。

刘炎火老师连续多年参加福建省高职单招命题工作。获得省教育厅和省考试院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