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在玉田的故事
“接待一切从简!”
1940年11月14日下午,大田集美职校师生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校主陈嘉庚先生一行。嘉庚先生在玉田范氏大宗祠前下了车,立即前往集美操场和早已在那里列队等候的师生们见面。陈嘉庚不顾车马劳顿,即席发表了《有枝才有花,有国才有家》的演讲。
演讲结束后,听说住宿地点是安排在县城的客栈里,他连连摆手,郑重地对校长叶维奏说:“我们此番回国,有言在先:接待一切从简。你快派人去把城内客栈的房间退掉,我们这几天就住校内,和你们挤一挤吧!要和大家见个面、谈谈话也方便”。
陈嘉庚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回国,启程前就要求所有人员“务希勤慎俭约,善保人格。”抵达重庆时,得悉国民政府已筹集招待费八万元,并备好了高档酒店迎宾,陈嘉庚即多次公开申明并在各报登载启事谢绝宴请,申明慰劳团全部自带被褥,借用空房住宿,自办伙食,自理膳宿以节省开支。
“现在,我们回到福建,到大田,就是回自己的家,更当如此。”陈嘉庚说。

校主和大田的集美师生合影
“我不要特殊化!”
散会后,叶校长告诉陈嘉庚:有几个老师想和校主合影留念。嘉庚先生说:“甚好甚好,我远在南洋,和大家见一次面不容易。招呼一下,都来吧,都来吧!”
不一会儿,老师们到齐了,在办公室前排好了队伍。考虑到嘉庚先生年逾花甲,又连日车马劳顿,一位青年教师搬来一张竹靠背椅,请校主坐下。
“大家都站着,我为什么坐着?”嘉庚先生笑着摆摆手说。
“您年纪大,又是校主,坐着应该……”叶校长劝说道。
“大家都是平等的,我不要特殊!”嘉庚先生婉言谢绝。
“行,咱们就听校主的,都站着吧,赶快排好队!”深谙校主秉性的陈村牧校董一锤定音,把椅子挪到边上。嘉庚先生和大家一起站着,留下这帧“不特殊”的特殊合影。
“你们要记住使命!”
晚饭后,嘉庚先生在操场上散步,遇上几个学生,一问,是水产航海科的。看到校主和蔼可亲,同学们便无拘无束地聚拢上来,和他聊了起来。校主仔细询问大家的情况,从各人的籍贯、家境,谈到学校的伙食,又从住宿条件谈到学习生活。当说到再过几个月就要毕业的时候,有人轻叹了一口气:“我们学水产航海的,毕业就是失业……”
是呵,战局如此,所有的出海口都在日本鬼子手里,我们连船都没有,学航海的哪有用武之地?
“抗战一定会胜利,我们一定会夺回制空权、制海权,你们的岗位将来都在船上!”嘉庚先生把同学们邀到校部客厅里坐定,仔细分析战局,讲抗战必胜的道理。他语重心长地说:“战争爆发以来,我国沿海城市沦陷殆尽,许多航海学校不是停办、就是停招。物以稀为贵。将来抗战胜利后国家开拓海洋、挽回海权靠的就是你们。你们要记住使命,将来都要去行船!”
“我的薪金全部给学校!”
夜深了,嘉庚先生还在和校长叶维奏谈校务。
得知学校办学经费捉襟见肘,陈嘉庚对陈村牧说:“我回南洋后,无论如何再设法筹些钱寄过来。”
接着,他又说:“我担任国民参政员,国府每个月给350块银元,我都没领。两三年下来也有几千块了。都是硬通货。这些钱全部给学校,我让他们悉数打过来。”
“集美学校要永远感谢你们!”
“老乡早!”
次日清晨,嘉庚先生在操场边看师生们跑步晨练。队伍喊着“驱逐倭寇,光复河山”“枪口对外,一致抗日”的口号,步伐整齐地跑往镇东桥。陈嘉庚转到井台,和几个前来挑水的老乡打招呼。
“您是——”面对着慈颜善目的长者,乡亲们印象中好像没有这个老师,问道。
“我是陈嘉庚。”嘉庚先生报出自己的名字。
“南洋客?”
“大华侨来了!”
“他办了好多学校!”
“是那个领导华侨捐了好多钱、帮助国家抗战的大番客?”
……
乡亲们相互转告,井台边很快围上了七八个人。
“乡亲们好啊,集美学校搬到这里来,给你们添麻烦了!你们的宗祠改成了教室、宿舍。你们填掉风水池,整成操场;让出了土地给我们农科所办农场和水产养鱼,还帮我们养猪、种菜、生产自救……不简单不简单!”嘉庚先生掰着指头,把昨晚叶校长汇报大田民众支持办学的情况一一历数。
“国难当头,应该应该!”
“比起您老,我们不值一提……”
乡亲们没想到这个举世闻名的大富翁如此亲和,纷纷上前搭话。
“乡亲们快去忙吧,别耽误了你们干活……集美学校要永远感谢你们!”嘉庚先生对乡亲们连连作揖。
“我和大家一起吃地瓜
稀饭!”
1940年11月15日上午,应大田县长罗诚纯之请,陈嘉庚进城到中山纪念堂参加欢迎大会。面对大田各界人士,陈嘉庚讲述了南洋华侨慰问团回国劳军的目的,阐述了团结御侮一致抗敌的道理,回顾了南侨慰问团在国共两地的不同观感,预言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答谢大田父老乡亲对集美学校的帮助和支持。陈嘉庚先生声情并茂的演讲,打开大田民众的心窗,每到精彩处,全场掌声雷动。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散会时,罗县长紧紧拉住嘉庚先生的手,说:“中午留下来用餐吧,我叫厨师加一两个菜?”
“免、免、免了,我还是回学校,和大家一起吃地瓜稀饭!”嘉庚先生连声婉言谢绝了。
(范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