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贴近生话 可读可信可亲

——回忆集美报创刊宗旨

王文津

作为福建省对外宣传刊物之一的集美报走过了20个春秋。20年来,集美报立足本地、面向侨台,兼顾各方,在贴进生活中,努力成为一份可读可信可亲的侨乡新闻周刊。

1997315,在省市外宣办、侨办和区委区政府重视下,集美报正式创刋。在学村高校众多、工业区、外资企业林立和郊区农村等三大特色中,如何把集美报办成一份既有侨刊乡讯特色又能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这是当时面临的一大办报问题。时任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来到宣传部和集美报社调研,很快给了集美报一个准确定位,那就是立足本地,面向侨台,兼顾各方的办报方针,于是,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区委宣传部和集美报社审时度势提出了努力贴进生活,“可读可信可亲”的办报宗旨。

可读,即关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难点以及群众关心的各种话题。可信,即事实的真实性、可靠性。可亲,即不讲大话假话,注重现场事实,让读者感到亲切。

1997年,国务院侨办和国家汉语办公室批复福建省在集美侨校设立HSK中国汉语考试考点,这是国家设在福建省的唯一考点,而HSK汉语等级考试则被当时外国人誉为“中国的托福考试”。刚创刋的集美报得知这一消息,根据可读可信可亲的办报宗旨,将其作为一个重头戏来写。记者深入考点考场,现场采访来自各地参加汉语等级考试的外国人。集美报在显著位置刊登通讯《HSK:中国的“托福”考试》,既有现场感的描写,又有外国人参加考试的场面,图文并茂,发行海外后收到很好的外宣效果。许多乡亲从海外来信叫好。人民日报海外版、香港文汇报、福建日报、福建外宣杂志等几十家报刋也纷纷登载集美报的这篇通讯,为之叫好。19976月,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领农办农业局、财政局等部门领导就当时荔枝价格市场等问题进行调研,提出“果贱伤农”等课题。集美报记者随行调研,挖掘细节,写出了有现场感的重要文章《荔枝价格:你怎么啦?》,在集美报最重要位置上刊登。1998年春,记者又在跟随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调研中,从采访乡村旅游入手,写出《轻车简从调研忙》的通讯,既反映领导深入农村,又展示解决问题的办法,文章可读、可信、可亲,得到区委、区政府的肯定,也受到群众的欢迎。

就这样,集美报一路走来, 8开小报成为对开四版、八版周报,在不断贴进生活中,把可读,可信、可亲的办报宗旨不断发扬光大,越办越好。

(作者时任集美区委报道组组长、集美报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