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集美人OK

郑俊杰

我老汉今年86,今生与集美有缘。1948年集美高中毕业后即投身革命,走南闯北,参加抗美援朝,投身建设边疆。新世纪伊始,从外地投亲定居集美。近年来因身体欠佳较少出门。去年秋,在街上行走不慎跌跤,不省人事。幸亏好心路人帮老伴把我送到集美医院住院治疗。出院后没几天又因颈椎疼痛,跌落床下再次住进医院。两次住院后,在同外界的接触中,感受到人文集美许多新气象,心旷神怡。

在医院,我从过去的被动病患者变为治病疗伤的积极参与者。白衣天使比过去和气耐心,能听取患者意见,改进工作,医患关系显著改善。前几年我也住过院,医师怎么说我就怎么办,除了有不适之处,才诉诸医师求改进。这次住院,在我神智稍为清醒以后,我问医师:道路很平坦,为什么我莫名其妙会跌倒?以后如何防治?医师帮我分析了几种情况,提醒我有心脑血管病,不但要坚持按时服药,生活上还有必须注意的问题。使我在病情好转的同时,也找到防病和保健的方法。在第二次住院时,医师照例要给我作各种检查。我说一周前住院,许多项目都做过,免了吧。医师查阅了我的病历,接受了我的意见,但劝我颈椎核磁共振检查还要做,因为上次做的是脑部核磁共振,不一样。我想有道理,四年前也因颈椎疼住院,病情好转即出院,并不知道颈椎有什么问题。检查后才知道不仅颈部血管有斑块,而且还有四处椎间盘突出,医师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同时联系中医骨伤科配合理疗。医师还嘱咐我平时要做颈椎保健操。此外,医院每日发送医药费用清单,使患者了解用药及医疗费情况,提高了患者的知情度。出院后,医院来电话了解我的意见,我发自内心说“满意”。当然,少数护士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但她们热心服务的精神还是很好的。

在公交车上,尊老爱幼风气也让人感到很温馨。我一般不与人挤着上车。在车上,遇到人多无空位时,总有人,特别是年青人,主动让座。有一次,我问一位女孩子:为什么要让座?她答:老师说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嘛!又一次,在财经学院站上车时,车上很拥挤,我们几位后上的老人已无座位,有五位年青人不约而同一起让座。从他们穿着蓝白相间的制服看,显然是航海学院的学生。顿时,一股暖流涌过我的全身,车内回荡着一片“谢谢”之声。我对老伴耳语:这些年青人真可爱!老伴甚为赞同。应当说,现在为老弱病残者让座已非少数人的行为,而是一种社会风气。当然,年长者也很自觉,并不主动要求年轻者让座。有一次,我去参加支部会,看见同一支部刚从区人大主任领导岗位退下的陈锦标同志就手抓吊环一直站立到下车。我对这位厅级干部的平民作风多了几分敬意。

还有两件事也让我很感动。我出院后的一天,集美大学离退休处领导林智勇打电话告诉我,要到我家送《东南风云》的稿费给我。这是林处长第三次上门送稿费了。我不好意思地说:区区小事,何劳处座大驾!以后还有开会见面的机会!未曾想到,他不仅送来稿费,还送来一片深情。他得知我患颈椎病后,关切地告诉我:颈椎病要早治。他认识的两位老者治晚了,动大手术,遭了罪不说,还花了好几万元。还有一位老干部是读书班认识的,名叫范元龙。两次从杏林到我家,向我传授颈椎病体操路数,还留下一盘颈椎操的录音磁带。家人的关怀,友人的情谊,增添了我晚年生活的力量。联想到老干局、机关党工委、离退休支部和集美校友们平时的诸多关心和帮助,我从心底赞道:集美人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