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耕不辍的革命老人王毅林(外一篇)
郑玉宗
王毅林同志1941年10月在集美中学高一年级参加中国共产党,1942年任高中党支部书记,同年受表彰,荣获“列宁党员”的光荣称号。曾任厦漳泉工委书记、厦门市委书记兼任中共厦门大学第二届总支书记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担任厦门一中校长书记、集美中学校长、市政协副主席、集美校友总会理事长等职。
王毅林同志为党为人民的事业奋斗几十年。退休后,他笔耕不辍,写了许多文章,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王毅林
他编撰出版的文集《追求与奉献》一书收入47篇文章,它是王毅林参加革命活动的缩影,也是他离休后生活的亮点。学习这书将激励人们为祖国、为人们作出更大的贡献。
2014年我参与王毅林编辑出版的史料集萃《伟人周恩来》一书。从2014年至2016年,王毅林寄给我《伟人周恩来》、《福建老百姓的好官、人民公仆的典范——缅怀福建省第一书记项南》等文章78篇,由我复印发给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以及海内外校友。大家看了,表示很激动,很受教育。
王毅林有许多事情是通过我和有关领导、校友联系的。2016年1月27日召开的“王老革命的一生”座谈会,参加座谈会有王老和退休领导徐胜年校长、胡训生副校长、原办公室主任陈珠法、原联络处主任林锦伙、张勤勇副书记和我。座谈会主题是“回忆过去、激励未来”。座谈会的情况发表在《集美校友》2016年第一期,题目是“荣获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章的王毅林同志”。2016年1月30日,我们给市委书记写信,建议宣传王老的革命事迹。2016年3月8日《厦门日报》第八版刊登了有关王老的文章,题目是“五十余年如一日——弘扬实践嘉庚精神”——厦门教育界泰斗王毅林年过九旬,仍然笔耕不辍,心系教育事业发展。
叶振汉校长的高风亮节
叶振汉校长1941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安溪集美中学任教,满腔热情地组织抗日救国活动。1947年4月,在厦门参加中国共产党,任闽浙赣地下党第二届厦门工委负责人。1948年任越南堤岸公立福建中学校长;1950年4月起先后担任惠安中学、福州二中、福州一中、福州师范学校校长。1953年因陈嘉庚先生亲自向福建省人民政府指名请调,任集美中学校长,在集美中学工作十九年,他卓有成效地把集美中学办成一所令人瞩目的省重点学校,在国内外有很大的影响。
1953年我进集美中学80组初一年学习,叶校长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是革命传统教育课,介绍他1948年任越南堤岸公立福建中学校长期间,从事地下革命斗争,勇敢机智和敌人作斗争的经历。叶校长主持下的集美中学规模有很大的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学校在校生曾达76个班,近四千人,其中侨生1600多人,占百分之四十一,被誉为“侨生摇篮”。叶校长在教育战线上兢兢业业奋斗了近四十年,桃李满天下,据不完全统计,他的学生有上万人,遍布海内外,其中有许多人已成为党和国家的干部,专家、学者,卓有成就的实业家。

叶振汉
叶校长治校有方,爱生如子,言传身教,留下很多感人的故事。
言传身教 循循善诱
叶振汉校长在集美中学工作期间,学校侨生多,侨生最多达到1600多人。他们来自东南亚各国,主要是印尼、泰国。他们在集美中学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健康成长。在培养教育侨生方面,叶校长功不可没。在叶校长的直接领导下,学校设立侨生辅导组,配备优秀的专职干部,全面关心、教导指导侨生。学校还设立侨生服务部,尽量照顾侨生的生活习惯;根据侨生爱好文娱体育活动的特点,成立文艺队和体育队,侨生得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侨生热爱祖国,漂洋过海回到祖国学习,尊师守纪,但也有小部分侨生从海外带来恶习。一天下午,叶校长在办公室,吴善利等三名侨生冲进校长室大喊大叫,吴善利还拔出一把三角刀,插在桌上,责问叶校长为什么禁止学生抽烟。叶校长心平气和、耐心地和他们交谈,谈华侨的光荣历史和侨生热爱祖国、回国学习,为祖国贡献力量的典型事迹,并和他们拉家常。三位侨生情绪平静下来,并感到内疚,表示今后要遵纪守法,好好学习。过后,叶校长在大会上谈学生守则规定学生不能抽烟的理由,要求抽烟的同学戒烟。他还在会上表示,自己带头戒烟。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吴善利等有抽烟习惯的同学受到很大教育,决定戒烟。从此,他们尊师守纪,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
艰苦朴素 勤俭节约
1963年,我在集美中学工作。一天,我因事到叶校长家,看到他一家六口人竟住在新风楼的二室一厅里(约75平方米),饭桌上摆着地瓜稀饭、咸菜、萝卜干、豆豉等最常见的农家饭菜。我想,叶校长是位名校长,工资级别高,经济条件好,怎么住这样小的房间,和普通老百姓吃一样的饭菜呢?我把所见所闻告诉同事们。大家都觉得叶校长生活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因为他是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他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体现中华民族的美德。
克己奉公 严以律己
1980年5月,叶校长任集美航海专科学校校长期间,一天中午12时左右,天下起雨,我在岑头街菜市场看到叶校长脚上穿着一双旧的解放鞋,手中拿着一把小白菜。我停步和叶校长打招呼,并问他为什么自己到菜市场买菜。他说家人都忙于学习工作。我又问为什么不到学校食堂用餐。他微笑着说:“每次到食堂用餐,食堂的工友总要给我照顾,给的菜多又好,还少算钱。我怎能占公家的便宜呢?”听完,我内心十分激动,也十分难过,对叶校长更是敬佩有加。
1984年6月25日,叶校长过早地离开我们,年64岁。校长逝世的消息一传开,海内外校友万分悲痛。每年清明节,我们这群叶校长的学生、同事都到厦门薛岭公墓、叶校长陵墓前敬献花篮,默哀致敬,以表达我们无限的哀思与怀念!
三十几年,年年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