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嘉庚 弘扬诚毅
涂彩燕
2017年4月22日,我们大田“第二集美学村”讲解员和志愿者一行20人前往厦门陈嘉庚纪念馆学习培训。在陈嘉庚纪念馆里,刘晓斌、陈群言副馆长为我们开办了嘉庚精神专题讲座,优秀讲解员曾庆梓给大家做了讲解技能培训,带我们参观纪念馆、做示范讲解。
“诚毅”是陈嘉庚先生和陈敬贤先生为集美学校共同制定的校训,也是我们大田城关第二小学即原“集美职校附属玉田国民学校”的校训。“‘诚毅’二字中心藏,大家勿忘,大家勿忘!”百年来,诚毅精神随着集美校歌那优美的旋律,扎根于每一个集美师生的心里,也激励着大田集美学校一代又一代的学人。
陈嘉庚父亲晚年实业失败,负债累累。新加坡法律没有“父债子还”的规定,但陈嘉庚以信誉为重,艰苦奋斗了4年时间,偿还了债务。于是,陈嘉庚一诺千金的美名传遍了东南亚。凭借着“诚”的良好信誉和“毅”的创业精神,陈嘉庚在商界迅速崛起,成为千万富翁。致富后的陈嘉庚不享乐、不为子孙攒钱财,而是秉承“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的宗旨,倾尽家财,培育英才。即便是在企业面临收盘之时,他仍义无反顾,做出“出卖大厦、维持厦大”的义举。
嘉庚先生一生做诚信人,行果毅事。在他的身体力行下,集美学校师生在艰难的抗战时期,克服重重困难,以坚韧不拔之志,发扬光大“诚毅”精神,保存国脉、保护青年才俊,学校弦歌不辍,越办越红火。
“七七”事变之后,集美水产、商业、农林3所高级职业学校内迁安溪,于1938年11月13日定址大田,直至1945年夏陆续回迁,历时八年。八年间,师生们谱写了一曲曲的壮丽的“诚毅”之歌。陈维风老师放弃了广东优厚的待遇,告别病榻上的妻子,挑着铺盖与幼女,从广东跋涉22天到大田任教;俞文农老师舍弃薪金、保险金,还须赔偿违约金,用2根金条换得一张回国的船票,历尽险阻到大田任教;为躲避日寇轰炸,师生们将森林视为课堂,黑板挂在树上,学生坐在地上,书簿放在膝上,头顶上敌机在盘旋呼啸,林中书声琅琅;水产航海专业的师生因陋就简,在均溪水深流缓的塔兜潭河段搭高台进行跳水和游泳训练,在仙亭山密林中办起了海训场……正是因为有这所全国唯一的远离海岸线的航海学校,我国避免了战争造成的航运人才断层之殇。
我们每每探寻,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先贤们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呢?是因为他们眼前有高擎的嘉庚火炬,胸中有炽热的家国情怀,脚下有坚实的大田沃土,心里有永恒的“诚毅”信念!
历史脚步已远去,嘉庚精神却犹如一股清泉注入新时代的洪流中,活力无限;似一坛美酒,历久弥香、永远芬芳。今天,我们学习嘉庚精神,并不是要将其束之高阁,而是要在工作生活中躬身实践,诚以待人,毅以处事,引领我们的万千学子读书报国,构筑嘉庚先生富国强兵、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本文作者:大田县城关第二小学教师,大田县“第二集美学村”青年志愿者,讲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