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文化把他们联系在一起
4月28日晚7点半,位于后溪村霞城城隍庙的4扇红漆大门徐徐打开,庙堂高高悬挂的数十盏灯笼,映红了一片夜空。阵头队的梁思木最早来到庙里,跟值班的管理员一起打开大门后,他开始烧水、泡茶,等候其他队员的到来。8点半左右,陆陆续续来了二十多个队员,上香祈福、敲鼓鸣锣、“请”出神将,为参加5月7日金门迎城隍庆典活动做准备。

厦门霞城阵头队参加两岸大二爷比赛 (郭妮妮摄)
每年,阵头队受邀到台北、金门、新加坡、漳州等地表演。锣鼓声响起来,广场前的台阶上,村里的老人带着孩子来看热闹。队员们轮流钻进两米多高的神将——城隍爷驾前守护神将“七爷、八爷”,踩着高低交叉的步法,时而单人踱步,时而两人互拜。“每个步法都是有讲究的,大家有时间就练习。”梁思木一边练习,一边与其他队员交流心得,“从易到难,一点点累积”。
要将比自己身高高出近一倍的神将“扛”在肩头,不仅需要技巧,更要力气。为要抬起400多斤实木打造的神轿,他们用扁担挑着100多斤的水桶,在白虎岩走几个来回,练肩膀的力量。多年下来,每个队员的肩膀上都起了厚厚的一层老茧。
阵头队里有不少“父子”、“兄弟”组合。有的队员的妻子也成了城隍庙义工队、军鼓队队员。
男的撵神轿、舞神将,女的当义工、打军鼓,很多村民都是全家齐上阵,阵头队加上义工队的总人数超过了160人。他们之中有企业老总,也有做小本生意的,有当厨师的,也有做电工的,各行各业的人聚在一起,互相交流,有困难时,互相帮助。“我以前在外地工作,两年前想回来开店,阵头队的朋友们就主动帮我找店面,还帮着出谋划策,我的店很快就装修开业了。”阵头队让离乡多年的乡亲倍感温暖。
年复一年,城隍文化通过阵头队的努力,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和了解,也成为凝聚乡情、邻里和谐的纽带。城隍文化所提倡的心怀感恩和发扬正气,也一点点浸润到大家的心里。
(郭妮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