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45、孩子们都成了嘉庚先生的“铁粉”

——集大诚毅学院师生赴平和县桂竹村支教的故事

·林桂桢 应洁 黄福泉 综合厦门日报报道

“老师,我以后考大学,只报嘉庚先生创办的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支教队离开的那天,一个小朋友凑到邵钰涵耳边,悄悄说了这句话。

日前,集大诚毅学院诚毅童行支教队赴漳州平和县桂竹村小学,为当地小朋友开展了为期12天的绘本教育,《嘉庚故事》就是其中一门重要课程。每天15分钟的嘉庚故事分享和课后绘本阅读,让90多个小朋友全都变成了嘉庚先生的“铁粉”。

初衷:思政课教学的课外延展

一些人认为,向孩子们讲述嘉庚故事不过是一次普通的支教,但在带队老师郑铭和王凡看来,这是思政教育在课堂外的延伸。

诚毅童行支教队脱胎于一堂思政课。2013年,该学院思政教学部老师陈历在一次课上提到,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希望同学们在课堂外践行嘉庚精神、诚毅校训,服务社会。这一倡议很快得到了响应,来自各专业的学生自愿报名参与组队,将爱国爱乡的诚毅品格带到偏远地区,影响贫困山区的孩子们。

从破壳之日起,这一支教队伍就带着嘉庚精神的基因。5年来,支教队先后到寿宁县下党村、平和县桂竹村、大田第二集美学村、长汀县中复村等地开展支教绘本教学活动,主要致力于弘扬传播嘉庚精神、讲述嘉庚故事,同时拓展贫困山区留守儿童的阅读视野;队员们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嘉庚精神是支教课程中一个不变的主题。每当上课铃声响起,小朋友们都坐得笔直,静静地听“老师”们讲嘉庚爷爷的故事。


上课:花式教学让课堂“活”起来

“你们看,这颗星星是第2963号行星——陈嘉庚星。”支教队的苗鑫把小朋友们“带到”神秘的宇宙,以陈嘉庚星为引子,讲述嘉庚先生从积累资本、替父还债到倾资兴学、支持抗战的故事,最后提炼出嘉庚精神的内涵。

为了让课堂“活”起来,支教队的温婉艺在白纸上写“诚毅”二字,让小朋友们上台涂色,用颜色点亮诚毅精神。

“往年主要是在课堂上讲嘉庚故事,今年我们有了第一套嘉庚故事绘本教材。”郑铭向记者展示了由集美区委宣传部和厦门文广影音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的有声绘本《陈嘉庚的故事》,该绘本精选12个嘉庚故事,用图片和带有拼音的文字,生动讲述了陈嘉庚光辉的一生。

短短12天,嘉庚精神深深植入孩子们的心中。支教队成员邵钰涵说,孩子们在课后的聊天中,会时常提及嘉庚爷爷,有的孩子还把未来的高考目标,定为陈嘉庚创办的厦大和集大。


布展:向村民普及嘉庚故事

支教队此行的嘉庚精神传播对象,并不仅限于小孩,还有当地的党员和群众。

712,由厦门华侨博物院、陈嘉庚纪念馆等单位发起招募的嘉庚文化志愿者服务队,给桂竹村带来了又一精神食粮——《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陈嘉庚生平事迹展》。222帧图片、80个展板摆放在桂竹小学,生动还原了陈嘉庚的感人事迹。诚毅童行支教队和陈嘉庚纪念馆的专业讲解员一起作主题讲解,为桂竹村部的党员、村民讲述嘉庚故事。

一位佝偻的老人拖着蹒跚的脚步,用整整一个小时看完了所有展板。他叫曾福兴,今年77岁。他说,看了这些展板,对陈嘉庚先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老人认为应该将嘉庚精神推广给全村党员和村民,还建议我们把展板放在全村的中心——隆兴堂展览,同时进行闽南语讲解。看到越来越多人主动了解嘉庚故事,郑铭和支教队员们都感到很欣慰。


助力:校友助力诚毅童行 阅读驱动爱心传承

今年是诚毅童行绘本阅读夏令营开展第五年。去年,亚德客、罗普特、丹田三家爱心企业冠名支持,今年诚毅童行又得到一位校友鼎力支持。79日,在诚毅童行长汀支教队的开营仪式上,诚毅学院2009届英语专业毕业生林清华校友(现为石狮阿尼三服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代表公司向长汀中复小学捐赠了近千本图书,价值上万元。长汀当地媒体对此作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