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与厕所革命
草根
厕所是衡量文明的重要标志,改善厕所状况,直接关系到大众的健康,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升。2012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指出“发展中地区将近一半人口仍无法获得改善的卫生设施。”由此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了厕所革命。厕所革命就是对落后厕所进行改造的举措,以改善大众的生活。旧中国国弱民衰,以强国强民为己任的陈嘉庚先生,对国民体质的衰弱社会卫生环境的恶劣,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决心改变之。要强民必须强体魄,身体要健康社会卫生环境就必须整治,改造那原始的茅坑则是首要的工作。为此,近百年前陈嘉庚就制定了集美学村美丽文明建设的规划,有了治理社区环境的举措,进行他的厕所革命。这比联合国早了95年。
旧中国,地处边鄙半农半渔的集美社,根本无环境卫生可言,污水横流,垃圾遍地,一户一个的茅坑四处可见。茅坑粪水暴露,蚊蝇孽生,由此引发的霍乱、痢疾等肠道传染和血吸虫病给集美人带来巨大的灾难。那时瘟疫流行,集美人口锐减近一半。陈嘉庚先生壮年的母亲和花样年华的妹妹都殒于传染病。对于家乡的卫生环境,陈嘉庚尖锐地指出:“……厕所到处都有,沟渠不清,垃圾积滞,水井无栏,或距离厕所仅数十步,各种弊端,为害甚烈。”尽管自己和家人都已旅居海外,陈嘉庚先生还是呼吁国民政府对恶劣的环境卫生予以重视,并决心从家乡集美做起,进行社区文明建设。
1923年集美“永久和平学村”得到各级军政当局承认后,集美即成立以校主为会长,校长为副会长,集美社各房角大老、学校骨干教职员为成员的集美学村筹备委员会(1923年11月25日易名集美学村建设委员会)并制定了规程。《集美学村筹备委员会规程》之第一条规定“本会以筹备集美学村使成为极美丽文明之模范村为宗旨。”第三条规定该会由(甲)教育、(乙)卫生、(丙)建筑等8个股组成。各股各司其职。卫生股的职责:掌理卫生之注意事宜(一)村内各地清洁之设施(二)各种卫生事物之计划。当时卫生股与建筑股即担起改变卫生环境改造厕所的任务。要填平农家的茅坑统一建公厕,茅坑是农家肥的重要来源,农户不让填,加之陈嘉庚先生不在集美,建设委员会只有在公共场所建公厕了。当时建设委员会就在集美社大宗祠祠前小广场的西南隅(今祠前路路口)建造了造型别致的圆形公厕。因为公厕屋顶形同八角亭,故称八角厕。八角厕直到2000年改造重建,编号为C018。
1950年陈嘉庚回到集美定居后,在修复扩建校舍的同时,亲自领导早年提出的“极美丽文明之模范村”的实施。环境建设上,在集美学村的沿海建设“海口风景区”,在社区进行城镇化改造,硬化、开拓道路,治理旧时代农村固有的脏、乱、差。环境卫生建设上,厕所革命最到位,全社区各家各户的茅坑都被填平,并建设大型公厕取而代之,当时共建了26座新型公厕。
陈嘉庚先生在集美学村进行厕所革命的同时,多次向各级政府提出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的建议。1950年10月1日他得知集美学校文艺宣传队第二天要下乡宣传演出,特别指示:“村中多设露天厕所,致蚊蝇害烈,常碍卫生,当先晓以利害,劝令农会逐渐予以废除或减少,为地方政府设法之先声”。1958年1月他还给福建省叶飞省长发电报:“闽南最害乡村厕所林立,请严令乡政合作,废私厕,立公厕。”陈嘉庚先生关注民生,在改善环境卫生建设上的才识,令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