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君宝央视讲爷爷陈嘉庚的故事
“该花的钱千千万万都要花,不该花的钱一分一厘都不能花。”这是陈嘉庚先生一生做事的准则,也是陈嘉庚传给子孙后代的家训。近日,陈嘉庚孙子陈君宝做客央视谈爷爷陈嘉庚,向世人展示家庭视角下的陈嘉庚。

陈君宝说,在爷爷陈嘉庚眼中建学校的钱才是该花的,百万千万都要花。陈嘉庚在南洋白手起家,艰苦打拼成为工商业巨子,积累巨资。他办企业唯一的目的是教育救国,富强国家、振兴民族。他把自己企业生产的产品称为国货并注册“钟”牌商标(内含一个“中”字)就是要警醒世人,不忘民族振兴。在长达67年的时间里,他将实业所得尽数撒播在教育事业上,创办和资助的学校达118所。在企业挫败时,他甚至不惜变卖家人的三栋别墅用于维持集美学校和厦大。外国垄断集团提出帮助重振其企业,条件是停止资助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他坚决地回答:“企业可以收盘,学校绝不能停办”。陈嘉庚办教育的气魄和牺牲,惊天动地,千古一人。
在生活中,陈嘉庚极为节俭和“吝啬”,他一分钱也不浪费,尽量节约家用添加校费。从“富三代”陈君宝口中,我们听得最多的就是“节俭”二字。家里的破旧家具舍不得换,家人吃饭不能浪费一粒粮食,剩菜留着下一餐吃;陈君宝的父亲、“富二代”陈元济一张纸巾要撕成两半用。这就是一个富甲一方的大富豪的家庭生活,没有炫富、更没有挥霍和享受。勤俭节约,是陈嘉庚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如今陈嘉庚后代分布在世界上7个国家,已传至第六代,共400多人。对先辈所为,他们没有怨言,有的是满满的自豪和骄傲,有的是对家训的默默践行以及对嘉庚精神的忠实传承。
节目最后,陈君宝留给女儿的话是:“……他(陈嘉庚)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财富,这些财富是无形的,但给我们的行为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我希望你能常常回到厦门,回到集美看看。你一定会像我一样以他为傲……” (林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