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大爱 传承大爱
蒋珠雪
在集美校友总会颁发2017年度奖助学金暨“21成美基金”奖励金的仪式上,看到学生们一一上台领奖,我的心情一直很激动。

2005年蔡启瑞院士(左二)等为受助学生颁发助学金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和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有24名学生得到莆田林茂苍、林启仁两位校友,分别设立的奖、助学金;集美中学有30名学生获得杜成国助学金;集美工业学校、集美中学有20名学生获得林树德助学金;集美中学、集美工业学校、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华侨大学华文学院有30名学生获得陈村牧助学金;集美大学航海学院和轮机学院、华侨大学华文学院、集美中学、集美工业学校、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有32名学生获得嘉泽助学金;集美大学航海学院有15名学生获得陈英如助学金,有10名学生获得官宏光孙竞男助学金;华侨大学华文学院、集美大学航海学院、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集美中学、集美工业学校有9名学生获得吴金凡助学金;集美大学轮机学院、航海学院有10名学生获得吴炳煌助学金;集美大学轮机学院有5名学生获得陈泰灿设立的“轮机人助学金”。以上各项颁发的总金额达32.4万元。
这些奖学金、助学金的善款,都是校友们自动捐助的。他们都不是很有钱的人,许多人还是靠退休金生活的。他们舍不得吃好、穿好、用好的,自奉俭朴,却慷慨解囊。
14年来,集美校友总会坚持集资奖学、助学,获得者已达3679人次,总金额达443.62万元。此外,对突然发生事故给予临时补助的学生有30人次8.8万元。总会坚持这项活动,是为了传承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校的优良传统,优待贫寒子弟,传递爱心。校友们热衷、执著于这项活动,都是出于赤诚的感恩或奉献自己的爱心。
就以这次十项奖、助学金的捐献者来说:印尼侨生杜成国校友,他崇敬校主,感恩母校,他用平时在香港维多利亚公园为他人照相赚的钱和把北京老房子卖掉的钱,帮助集美中学新校区建了一座“校主与学生”的群雕,以及两幢教学楼。他还给集美校友总会捐了100万,其中20万帮助建会馆,80万设立助学金,存本用息,年年助学,已实发25.2万元。林树德老校友生前每次来参加颁发助学金的仪式,都十分动情地说:“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在集美中学念初三的时候,因为家庭经济发生变化,还好学校每月给我3元钱的助学金,才使我念到毕业。后来考上集美轻工业学校,吃饭不要钱,学费减免,念到毕业。我搞助学金,就是感恩报恩。”从2012年开始,他已经实发10.8万元。他逝世后,他的女儿林燕彬继承父志,继续在总会设立助学金。陈英如校友是1963年毕业于集美航海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早先在邵武汽车维修厂工作,后来到香港打拼,做水产贸易生意,从进货到售出,都是非常辛苦,赚钱不易。她对母校对同学都非常关心,从2014年起,在总会设助学金,至今已经实发13.6万元。原集美航海学院副院长吴炳煌和原厦门水产学院刘翠琴教授,从2005年到去年给总会捐嘉泽助学金4.93万元。吴炳煌逝世后,刘翠琴为了纪念他,便在总会设立了“吴炳煌助学金”,先订3年,每年2万元。“莆田水产校友”助学金,是莆田林茂苍校友设立的。他搞水产养殖很成功,饮水思源,感恩母校,便在总会设助学金,每年发3万元,已发18万元。“官宏光孙竞男助学金”,是由官宏光、孙竞男的儿子官旭、官晖、官晶设立的。官宏光校友兼具安溪人与航海人的性格,凡事胆大心细,他为了创办集美航专上海校友会和讨回集美水产航海上海同学会的会馆,全家人都支持他,他的精神也带动了全家人。他逝世后,他的三个儿子就决定在父母最关爱的集美校友总会设立助学金,每年2万元,资助10个集大航海学院的贫困生,已经3年了。泉州集美校友会自有敬老奖学的传统,他们每年都慰问老校友、奖励考上大学的校友子女。为了支持总会的集资助学活动,他们从2014年起,每年资助1万元,由吴金凡校友出资。原集美航海学院党委书记陈泰灿,感恩母校的培养,从今年起,每年捐1.5万元,在总会设立“轮机人”助学金,资助5名集大轮机学院的贫困生。此外,还有两项属于集体的助学金。一项是陈村牧基金,这是众多校友为了纪念陈村牧先生而设立的,已实发53.2万元。另一项是嘉泽助学金,是校友们为了感念陈嘉庚校主的恩泽而设立的,不拘多少,集腋成裘,已经实发82.8万元。其中香港吕维穆校友,因为在集美中学念高中时得过学校和老师的帮助,心存感激,从2004年起,每年给嘉泽助学金捐资5万元。有人劝他自立“吕维穆助学金”,他却婉言拒绝。他默默地捐了13年,计65万元。
上面讲的,都是今年还在实行的10项助学金。在这之前,还有多项的助学金。比如德慈助学金,这是印尼李尚大、李德报两位长辈共同设立的,每年捐助20万元,连续8年,共捐160万元。原集美航海学院校友林茂兴,听陈经华老师说总会有集资助学的话动,就动员南洋船务公司老总在总会设立了“南洋船务海事助学金”,执行了6年,每年10万元。此外,该公司每年还捐3万元,资助总会开展陈嘉庚精神学习竞赛活动,也执行了6年。原集美航海学院陈自辉校友,也捐了3年的助学金,每年4万元。集美中学校友陈瑛瑛,捐了3年,每年5万。原集美航海学校校友陈久城,捐了3年,每年2万元。
14年来,总会能够一以贯之地把这项工作搞好,因为有一批为此乐而不疲的义工。多年来,张克芬、卢俊钦、钟国平等校友,做了艰苦细致的工作。他们尊重捐资人的意愿,把捐款全部用于奖学、助学,不扣除一分钱。每次颁发仪式结束,他们还把每项奖、助学金获得者的照片和简历分别报送给捐资者,让捐资者和其家属满意。对每年颁发奖、助学金的工作,还得到各校有关领导和有关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大家都是在奉献爱心。
在今年颁发奖、助学金的仪式上,总会还举行了“21成美基金”授奖仪式。集美学校早年设有“成美储金”。陈村牧、蔡启瑞等老学长,就是得“成美储金”到厦门大学深造的。“21成美基金”的“21”,一是指21世纪;二是210万本金,前面的两位数字是21;三是六、七、八三届理事会节约积下的钱,而六、七、八之和则是21。这是故事,也是天意!
今年,“21成美基金”首次对各校学生27名42人次获得全国赛事冠军的进行嘉奖。分别是:集美工业学校陈杰、淘胜结、洪智翔、肖家祥4位同学获得全国中职学生技能竞赛第一名;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学生8名17人次获得全国赛事冠军,其中郑薇莹同学获得3项冠军;集美大学体育学院学生14名19人次获得全国赛事冠军,其中黄政华同学获得5项冠军;集美大学文学院姚璐雅同学参加第12届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大赛,投稿8篇,2篇一等奖,3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她的一篇论文还被国家级理论刊物采用。总会对以上获得冠军的,每项给予奖励1000元。这是很小的一个数目,但是富有意义,旨在鼓励同学们勇于挑战,敢争第一,为母校争光!
集美校友总会是心存大爱、传承大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