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艺术家联袂颂赞嘉庚精神
——集美本土首部流行音乐剧《生生不息》倾情上演
伯殷
(一)
嘉庚先生的教育兴国梦
因为《我来自中国》
要《奔向你》《回家》
愿你《四季如春》
就像对母亲的爱
《因为我从未离开》
当大幕轻起,舞台背景板上投影出集大尚大楼的轮廓,观众们马上认了出来:这是集美学村!随着大气磅礴的交响大合唱《集美之歌》响起,五名集美学子相知、成长、追逐梦想的故事上演,青春的力量在嘉庚剧院的舞台“生生不息”。
——摘自《厦门日报·厦门网》


教育的根本,就是让一个民族一代又一代的人,因学习知识得来智慧,因锻造品格得来诚毅,从而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报效国家,有绵延不绝的精神传承文化。
陈嘉庚先生一生倾其所有办学,就是因为他认定了“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坚信“民智不开,民心不齐,启迪民智,有助于革命,有助于救国。”在嘉庚先生心里,“教育是千秋万代的事业,是提高国民文化水平的根本措施,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
一百年前掷地有声的见解,一百年来教育兴国、文化兴邦的应验。当我们看到成千上万的年轻人跨越千山万水来这里求学,当我们把德才兼备的莘莘学子输送到各行各业,这个见证了中华民族沧桑历史的百年学村,正因为这样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信念,从未忘记过最初的起点,从未放弃过许下的诺言,才能迎来教育事业给中华民族带来复兴荣光的今天。
由集美区委宣传部和微风乐集艺术团联合出品的《生生不息》流行音乐剧,特邀台湾音乐家杨慕携手两岸众多艺术大家,在2017年冬至的夜晚,用音乐诗经般的丰富音乐形象,颂赞嘉庚精神,致敬百年集美学村。
(二)
台湾音乐人的大中国梦
用《一辈子》《唱自己的歌》
播下纯净的音乐《种子》
然后《生生不息》
你总说自己不伟大,流浪的脚步在这里停留,只是爱春风乍暖,只如同燕子归家。而我,却为自己,更为这个城市,祈祷你的脚步能一直一直,在这里停下,让更多人如我一般,被你的歌声打动沉睡的心灵,从浑噩的时日中惊醒,发觉原来人生之路上,竟有风景如斯,有人用他天赋才华和半生心血凝结,把一场最美的风花雪月,带给这个人间。
——摘自《生生不息》流行音乐剧剧作者伯殷致杨慕文
2017年的厦门盛事不断,刚刚落下帷幕的金砖会晤上,集台湾音乐家杨慕数年创作心血的城市音乐书“厦门亲像一首歌”城市情歌集,荣幸成为厦门城市音乐文化的代表作品,献礼金砖,伴随着各国元首和外国友人返乡的旅程,让世界上更多的地方、更多的人,得以听见厦门。
作为台湾第一代民歌运动重要参与者,杨慕亲身经历了华人流行音乐从萌芽到发展的四十年历程,怀抱艺术性、唯美性、原创性的高标准创作理念,身体力行在两岸带领和影响了五代热爱音乐的学生,同样深信教育对文化、文化对民族的重要性,杨慕对陈嘉庚中西结合的教育理念、国民天职的爱国情怀和倾力办学的感人创举充满敬仰,结合他多次获得台湾金像奖作曲大奖的不凡音乐创作能力,倾情创作此剧。
和许多高投入、商业化运作的大制作音乐剧相比,杨慕带领主创团队努力克服了来自前期经费投入、时间精力分配和文化土壤的不足,尝试结合西方音乐剧的大气磅礴、东方戏曲的唯美诗意和台湾舞台剧的温情亲民,奉献出一部独具特色的音乐剧作品。
杨慕说,近几个月来,他全心投入创作,都是在工作室里忙碌到通宵达旦,迎接每个黎明的到来。身为不断追求艺术上的突破与具备深厚民族情怀的音乐人,他希望用艺术的震撼力和感染力,让陈嘉庚高尚的人格魅力、办学兴国的民族情怀和百年沉淀的集美学村精神得到最好的弘扬与传承。更值得一提的是,杨慕的家人、年逾九旬的父母、姐姐姐夫以及众多艺术圈的友人,特地跨海而来观剧,真正是用一部剧牵起了两岸人的手、凝聚一城人的心。
(三)
百年学村的青春梦
是《集美之歌》
也是《梦想在歌唱》
所有的《往事》和《从前》
时间都《记得》
昨晚,集美嘉庚剧院,台湾音乐人杨慕老师与厦门本土剧作者伯殷老师合作的原创流行音乐剧《生生不息》首演,我观看、我激动、我兴奋,这是一部关乎历史文化、音乐艺术、百年学村、嘉庚精神、海峡两岸、寻根追梦、民族之魂、青春之歌、理想之舞等诸多元素迭加交融的音乐剧,主题宏大、思想丰盈、情感饱满、满满的正能量,传统与时尚的巧妙结合,音乐剧真的很棒,很养眼,很悦耳,很润心!
记得父亲厦师毕业后就分配在集美中学任教,记得我读小学时每逢寒暑假都会去集美中学小住一段时间,那里有红砖砌成的嘉庚式的建筑学府,长长的宽阔楼道里还有许多侨生,年轻的父亲带着学生、侨生唱歌、排练话剧……所以昨晚观剧,除了艺术享受,还有就是唤起许多儿时追忆……
那生生不息的是,嘉庚之光,民族之光、灵魂之光!
——摘自《生生不息》流行音乐剧首演观众朋友圈
作为具有百年文化历史和深厚爱国精神的代表,集美学村在近代中国史上的意义远不止于高校教育本身。
作品通过五位来自五湖四海、相遇在集美学村的年轻学生的成长和追梦经历,并借助音乐剧这种全方位综合展现艺术魅力的舞台形式,让更多的当代师生直观感受到百年学村的人文之美和高尚之魂。
音乐剧以大合唱《集美之歌》开场,闽南语歌曲《四季如春》深情歌颂华侨文化,全场高唱的《我来自中国》震撼人心,结束时一曲《因为我从未离开》唱出对陈嘉庚的缅怀。随着剧情的展开,23首原创歌曲一一呈现,囊括了大合唱、重唱、对唱等数种形式,以及民谣、嘻哈、中国风、爵士、慢摇等音乐类型。
从媒体正式发布首演信息起,就一直被全城关注,来自政府、学校、企业事业单位、文艺团体以及五年来一直追随杨慕年度原创音乐会的各行各业的观众朋友,纷纷询问,演出前已经造成一城倾动、一票难求的盛况。
抱着对本剧的热切期待,许多走进剧场的观众,都是一家几代人携手步入。走出剧场时,被采访的一家几代人都一齐表示,能在厦门的本土剧院欣赏本土诞生的、亲民温暖拥抱主旋律的音乐剧,而且该剧充满正能量与家国情怀,兼具艺术价值与娱乐效果,完全适合从学龄前的孩子、到年轻人、到中年和老年的观众,每代人都能找到自己被打动的情节和歌曲,实在是不虚此行。
(四)
年轻学子的舞台音乐梦
《你从哪里来》
终于《等》到《她》
像《春天的第一朵花》
梦想的《光芒》照耀
《少年行》的青春梦
给百年梦一个回答
在后台准备时有点紧张,就问旁边的工作人员:大哥,今天来的人多吗?
他说:还行吧,挺多的,好多领导都来了。
我有点惊讶:真的啊?
他说:真的啊,你们现在这么年轻、青春,所有的人都是来看你们的,这个舞台就是给你们准备的。
顿时我不知道说些什么,第一次觉得青春真好。
帷幕缓慢地拉开时,耳边传来轰鸣的掌声,在微烫聚光灯下,任何动作都变的有其特殊的意义。
是啊,我们才20多岁,正青春,阳光免费。
末了晓玲姐说:看完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可能是大四了,看这种容易哭。
什么是生生不息?大概就是集大学子,一批批毕业,一批批入学,来时孜然一身,去时诚毅心中藏。
——摘自《生生不息》流行音乐剧首演演员朋友圈
每一年的开学季,是一场邂逅的开始,百年学村梦邂逅新的青春梦,来自五湖四海,背负各自梦想的孩子,也在这里邂逅梦想同行最重要的老师和知己。从入校到走出,每一位年轻人,都找到了通往自己明天梦想的路途。
音乐剧首创公开选拔演员团队,集合集美大学、厦门大学、华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嘉庚学院等各大高校联袂,完全启用素人演员,而且,剧中所有演员用自己的名字实名出演。创作和演出的过程,集美区政府和集美大学校团委全力支持,来自嘉庚学院的合唱团、来自集美大学的舞蹈团以及亲手绘制学村幕布背景的集美大学美术系学生,台前幕后的所有人员,投入的不仅是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倾注了爱国爱乡爱校的情感。来自集美大学的主演之一罗奋熹由衷地说:“对我们这些年轻人来说,有幸参演这部剧,绝不仅仅是宝贵的音乐舞台机会,更是一次涤荡心灵和升华自己的过程,从杨慕老师身上看到真正的艺术家的自我极致要求和对中华民族的情感。这部剧让我们仿佛重新回到集美大学校园,再次重温校主陈嘉庚先生的伟大人格魅力。”
在百年学村宏大的背景之下,年轻学子们跨校联手,用青春的节拍奏响学村的未来,用年轻的真情承继先辈的大爱,用最温暖的情怀和最丰富的艺术盛宴,一起用青春的力量,拥抱明天的梦想。
《生生不息》,寓意嘉庚大爱生生不息,民族之光生生不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梦想生生不息。对于这部音乐剧今后的发展,杨慕说还会继续完善,希望让更多学生参演,一代代延续下去。集美区委宣传部部务会成员、集美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何庆余表示,希望这部作品在两岸高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巡演,传承嘉庚精神,让更多人看见集美作品,展现厦门艺术力量。在集美萌芽的《生生不息》,希望在更广阔的艺术土壤上“生生不息”。
(文中副标题全部为音乐剧中单曲作品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