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集美街道被确定为“福建省侨乡文化名镇名村创建试点”

近日,集美街道被省侨办和省住建厅确定为“福建省侨乡文化名镇名村创建试点”,是全省四个试点之一,也是厦门市唯一试点。区政协委员为集美街道的发展建言献策。


保护侨房,打好集美“侨”牌

区政协委员王茶叶建议区政府成立集美侨房保护与开发利用管理机构,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专家指导、民众参与的侨房文物保护体系。她提出,利用“互联网+”,向全省、全国、海外华侨华人推出相关的洋楼、蕃仔楼、红砖侨房的认养与使用活动等创新保护措施,让侨房产生新价值。

区政协委员吕奋勇提议以“集美侨亲”广泛团结海外的集美乡亲,以“嘉庚精神”来号召海外的嘉庚学子,在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把集美乡亲与嘉庚学子组织起来,成立集美侨团,通过侨团弘扬嘉庚精神,打好集美“侨”牌。


开通铛铛车电瓶车,打造旅游龙头产品

集美街道表示,今年计划推进大社文创旅游街区建设,推动集美轮渡码头开工建设,推动铛铛车、学村大景区电瓶车运营,布点景区沿线文化服务站,打造新兴旅游产品。

九三学社集美基层委员会提交的提案指出,以鳌园和学村景区为核心打造集美区旅游龙头产品,构建“一带、一路、一村”的旅游布局,促进集美区旅游跨越发展。“一带”指在厦门大桥和鳌园之间海滩,打造旅游亲水滨海沙滩地带;“一路”,即在集美学村片区打造一条集观光、旅游、购物、娱乐为一体的步行街;“一村”,即以集美大社为核心,以嘉庚文化和闽南传统文化为内涵,打造原生态民俗居住体验区,引导发展特色家庭旅馆、青年客栈、富有情调的咖啡厅、餐吧、个性小店等旅游生态链。


出台民宿管理措施,开设集美学校早期名人堂

近年来,随着集美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各类民宿随之兴起且逐年增长。区政协委员陈振能提议,结合集美辖区实际,制定出台可操作性强民宿管理实施细则,鼓励有条件的区域先行先试。对现有民宿进行危房鉴定、产权确认、土地确权、税务登记等,强化监管,形成“经常性检查+节假日突击检查”的工作机制,对准备开业的民宿要合理规划。区政协委员傅伟滨认为可以借鉴台湾经验,促进集美区特色民宿产业发展。

集美学校自建立起,聚集众多优秀老师。鲁迅、马寅初、蔡元培、钱穆等近百位文人名人在集美工作或到过集美。区政协委员黄国荣建议在集美街道开设集美学校早期名人堂,提升集美文化旅游品位。区政协委员陈丽娴提议打造书香集美,以延平楼作为载体,建一家综合性书店,同时展示售卖书画作品、闽南民间艺术品、民间手工艺品。

农工党综合支部建议在龙舟池附近区域打造富有集美特色的环湾风景线,建设龙舟文化纪念馆(运动中心)、嘉庚文化广场,推广嘉庚纪念文化周(旅游、文创、特色农产品、读书节、龙舟赛等活动),增设景观小品,建设有集美嘉庚建筑特色的海上灯塔,打造浪漫步行道等。 (林小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