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毅百年 光耀千秋
·本刊编辑部
今年3月10日,是集美学校颁布“诚毅”校训100周年。对于集美各校和广大集美校友,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自豪和纪念的日子。
100年前的今天,集美师范和集美中学同时开学。开学式上,宣读了校主陈嘉庚从新加坡发来的训词,同时颁布了陈嘉庚和他胞弟陈敬贤共同制定的“诚毅”校训。

陈嘉庚认为“改进国家社会,舍教育莫为功。”他矢志办教育,在家乡集美从小学办起。他填池为校,并建起一栋木质校舍,这是集美学校的第一份校产。以后,他又选择寨内社为小学建永久校舍,该处是明末郑成功部将刘国轩筑寨操练水军的遗址。校舍落成,陈嘉庚便以“延平楼”命名,并在延平楼前面的岩石上题刻了“延平故垒”四个大字,“以示后生纪念”。由此可见,陈嘉庚兴学育人,一开始就是以德为先,爱国为先。
陈嘉庚办了小学,才发现全社会缺乏师资,便决定办师范。事前,他曾去福州了解师校情况。当时全省只有福州一所师范学校,“所收学生既无教鞭之志愿,又非考选合格,程度难免参差,学业勤惰更所不计,只求毕业文凭到手,谁肯充任月薪二三十元之教师。”所以,他办师范要“收闽南贫寒子弟才志相当者”。他认为“小学教师一职,唯有贫寒子弟考选后经过相当训练,方能收得效果。”为了办好学校,培养好学生,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要规定校训,用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道德来要求学生、培养学生的立身人格。
“诚毅”校训,只有两个字。查阅“校训大全”,只有两个字的校训并不多见,北京交通大学算一所,校训也只有“知行”两个字。“诚毅”,言简意赅。陈嘉庚兄弟商定以“诚毅”为校训,那是为人的?线,也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下有限上无限,存在着无限修养提升的空间。许多人诠释“诚毅”为“诚以待人,毅以处事”。这种解读通俗易懂,提倡无信不立,持之以恒,人人皆知,时时自励。但有人认为,如果把“诚以待人”,改为“诚以做人”,似乎更好一些。因为做人包括律已和待人两个方面。
陈嘉庚在集美师范、集美中学成立大会上的训词中说:“诸生青年志学,大都爱国男儿,尚其慎体鄙人兴学之意,志同道合,声应气求,上以谋国家之福利,下以造桑梓之庥祯,懿欤休哉有厚望焉。”可见,陈嘉庚对学生寄予厚望的视野是国家、是社会。后来,他还曾对学生说过:“我希望于你们的只是要你们依照着‘诚毅’校训,努力地读书,好好地做人,好好地替国家民族做事。”
100年来,“诚毅”二字,成为集美学子人生格言。“诚毅二字中心藏,大家勿忘,大家勿忘!”成为集美学子的座右铭。“诚毅二字中心藏,大家勿忘,大家勿忘!”成为集美学子奏响的一曲又一曲响彻云霄的凯歌!
抗战时期,陈村牧先生临危受命,带领集美学校内迁,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以身作则,团结教师,艰苦奋斗,弦歌不辍。陈维风、俞文农等校友,接到校主“勿忘母校”的号今,立即放弃优厚待遇,不远万里,飞速返校支教。各地校友踊跃捐输,集腋成裘,“校友养校”。这是老一代师生员工秉承“诚毅”校训、弘扬嘉庚精神的历史画卷。
南洋大学创始人陈六使、抗日女英雄李林、革命先导罗明、革命老人陈乃昌、军旅作家白刃、上甘岭猛将李有声、催化化学奠基人蔡启瑞、蜚声中外的文学家画家黄永玉、台湾交响乐之父蔡继琨、华侨教育家叶振汉、印尼侨领李尚大、华侨慈善家李陆大、“安溪陈嘉庚”施金城、著名电影导演黄健中、极地之子袁绍宏等众多集美学子的奋斗精神与光辉业绩,可谓群星璀璨,其光芒都是“诚毅”之光的折射。
100年来,集美各校对“诚毅”不仅重在养成,而且贵在践行。“诚毅”校训颁布不久,集美学校还定出评定学生养成“诚”与“毅”的优劣细节,以便检查落实。中国改革开放后,集美各校进一步确立了“以嘉庚精神立校,以诚毅品德树人”的办学特色。各校还结合自己的特点,编印了校本教材《陈嘉庚精神》,以及英语读本《陈嘉庚》。“诚毅”二字也从学校传到社会,家喻户晓。以“诚毅”二字命名的学校、图书馆、公司、商店,以及读书研究、文艺创作等的社团比比皆是。
今天,我们已经跨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在新时代、新任务、新作为的征程中,我们讲“诚毅”,更要“诚于信念,毅于行动”。诚于信念,就是要有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毅于行动,就是要有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使命意识、天职意识、担当意识、忧患意识。我们纪念陈嘉庚先生制定“诚毅”校训100周年,就要拥护、紧跟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弘扬嘉庚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诚毅百年,光耀千秋。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