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集美龙舟池今昔谈

陈新杰

集美龙舟池是陈嘉庚先生兴建的我国第一座人造龙舟竞渡湖,是我国龙舟文化发展的里程碑,堪称“龙舟第一池”。陈嘉庚以全民健身思想为指导,改革传统别舲舳(爬龙船)民俗活动,创造龙舟体育竞技赛,集美龙舟池为此而建。

集美龙舟池蜚声海内外。19876月中国第一次国际龙舟赛在这里举行;据《厦门日报》1985101日第7版的《鹭岛情浓》报道,198597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来到龙舟池畔,欣赏龙舟池美景,触景生情泛起与周恩来总理在杭州西湖三潭印月相聚的美好回忆,盛赞集美学村环境世界首屈一指。

集美龙舟池有内、中、外三池之分,三池相连,池水相通。1955年端午节,集美学校第五届龙舟赛开始在外池举行,此后,每年龙舟赛都照例进行。因此外池便顺理成章地被称为“集美龙舟池”。

集美龙舟三池所处地域原为集美社的西海湾,600年前集美人的别舲舳(爬龙船)就在这里举行。至清朝,海湾已渐变浅,集美先人在海湾上部筑了一条土堰,形成一口大水塘,这水塘便叫西堰(集美人读“wen”),嘉庆年间集美人的龙舳就停泊在堰内。清朝末年,西海湾进一步淤积,集美人便把别舲舳移到东海边举行,西堰成了一口大鱼塘。

1913年陈嘉庚为利用塘内小洲建学校,买下这口鱼塘。19202月陈嘉庚创办水产航海学校后,因涉水专业的需要,在小洲南部水域建游泳池。1951年端午节集美学校第一届龙舟赛在浔江(集美东海边)举行,因当日风浪大,比赛改到第二天举行。为此,陈嘉庚决定此后龙舟赛都在池内举办,以确安全并能如期举行。此后,他结合集美沿海风景区建设,在学校游泳池(即大鱼塘)外筑长堤,建龙舟赛用池。1952年端午节,龙舟池建设中,陈嘉庚将游泳池的西岸(大鱼塘中的水中平台,用于界定百米长度;此时新的百米游泳池——延平池已即将竣工)拆除,将龙舟赛放在那里举行。龙舟池建好后,那里便称内池。常日里内池作为龙舟收藏停泊的地方,同时也与相邻的龙舟池一起,作为人们泛小舟休闲的水域。

1953年端午节,龙舟池落成。陈嘉庚依照安全与公平竞技的要求,对龙舟池进行了安排:点插彩旗连成虚线(如现今的浮标线)标出六条赛道及起点、终点。龙舟外池建成后,内外两池之间的龙舟池便被称为“中池”。

集美学校龙舟赛,摒弃“别”(斗)陋习,公平又安全,吸引了集美学村外众多龙舟队的参赛欲。陈嘉庚说,中池太小,“厦门及他处要参加竞赛,不便接受。”1953年端午节后,他开始在中池外海域建“长三千呎,宽平均可五百呎,池中建三个亭,四周岸上按建大小亭十六个,各亭式样不一” 的大龙舟池。1955年大龙舟池土围埭坝合龙,端午节龙舟赛因陋就简在这大龙舟池进行,这大龙舟池始称“外池”。1956年外池堤岸的石砌基本完工,首期7个与龙舟赛配套的亭榭也相继建成。北岸三个亭,中部的“南辉”亭作为竞渡大会的司令台及嘉宾观看竞渡的地方,西侧的“右”亭,作为终点裁判处,东侧的“左”亭,三个台面分别是演唱芗剧、南曲、高甲戏的场所。东岸的亭叫“启明”,为起点裁判处。池中三个亭台(中间那个前些年被拆除)是水面救护及赛(航)道维护的工作人员驻点。华侨李引桐先生的南宗公司捐赠100万港元支持陈嘉庚扩建集美学校,陈嘉庚将南岸中部的亭子命名为“南宗”,南宗亭是茶水免费供应处,观众可在这里饮水休息。

陈嘉庚计划在外池四周岸上建16个亭榭,其中南岸有四个亭子分别叫“先亭”“游(忧)亭”“ 后亭”“乐亭”;北岸有四个亭子分别叫“左亭”“ 右亭”“ 逢亭”“ 源亭”。1957年正当龙舟池亭榭工程筹备之际,陈嘉庚的海潮发电站工程率先开工了。当时是“大跃进”年代,全国各地都在“多、快、好、省”搞建设,海潮发电站要8个月建成。陈嘉庚对集美学村的所有建设工程,在建的全面停工,未动工的不开工,集中所有人力、物力、财力搞电站的建设,龙舟池的亭榭工程就此搁浅。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龙舟池改作农田,北岸两个亭台被拆除(池中心的圆台2010年拆除)。上世纪80年代,龙舟池又开始蓄水。1980年航海学校六十周年校庆,停办十五年的龙舟赛又在龙舟池举行。

由于游客日益增多,龙舟池北岸(鳌园路)大小旅游车辆络绎不绝,噪音严重干扰集美中学的教学。为阻拦汽车在道南楼前通行,经集美学校老校董、集美学校委员会顾问陈村牧先生提议,集美学校委员会对鳌园路进行改造,龙舟三池通水的涵道处架起了美丽的石拱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