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践行嘉庚精神和诚毅校训的真实记录

《南薰的天空》代序

任镜波

在喜迎集美中学百年华诞的日子里,翁新杰、陈淑娥分别给我传来他们正在编辑出版的《南薰的天空》目录。这是一件大喜事,值得祝贺!

《南薰的天空》,是集美中学“老三届”的文集。分《致敬校主》、《回望学村》、《乡村纪事》、《苦乐人生》四个部分,计有85篇华文。其中多位作者我都认识,他们都是写文章的行家里手。从目录可以看出,这部文集都是作者亲历、亲见、亲闻的纪录。如陈新杰《集美学校三说》、周宝珠《感恩陈镛老师》、江志忠《怀念‘王母娘娘’王秀怀老师》、吴幼勤《在那年八月的那场超级台风中……》、吴端景《我人生中的一段历程》、翁新杰《命运的选择》、穆连才《南薰之恋》、陈建墨《重返山村忆当年》、陈淑娥《我与海峡论坛》、陈伟民《林华明:我的‘一姐’》,都写得非常真实感人。我曾经读过这些文章,所以说得出来。其他文章,一定都很精彩。书出来时,我一定好好拜读!

集美中学老三届的校友都很会写。我的故友黄永生就是一位多产作家,他写的《我的中学时代》,我还记得一些情节。比如上数学课,他觉得老师讲解“椭圆”,画法和解法都太烦琐。他便在自己本子上另行画、解,觉得简单得多。后来老师表扬了他,说他这种解法要到大学讲到什么公式时才会用到。他还非常热心于校友会工作,曾任集美校友总会理事,我十分怀念他。

集美中学“老三届”,包含高中495051组,初中909192组,共6个年段,49个班级,2400多人。他们在校时间,都是叶振汉当校长。我和叶校长的关系也不一般。20世纪50年代初,叶校长和我都是集美学校党支部的成员,他像导师一样关爱我。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又在集美航专共事,他是我的领导。由于这个缘故,我觉得我和集美中学“老三届”的校友该是同宗同门的师兄弟了。此外,在那年代,我也有过“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经历,所以,我对“老三届”在感情上也会比一般人更理解,甚至有一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共鸣。

1995年,集美中学成立“老三届”联谊会。从成立大会到以后的每年年会,我都被邀请参加。年复一年,似乎我也成了他们当中的一员。他们是在特殊环境中磨炼出来的特殊群体,无论在哪个地方、哪个领域,他们都是好样的,而且成功人士比比皆是。即使是在最平凡的劳动岗位,过着最简单的生活,他们也都是诚实得让人信任,活得让人开心的一群人。集美中学“老三届”联谊会,是厦门各校中最团结、最有活力、最有凝聚力的“老三届”团体。厦门市“老三届”的许多联谊活动,也得益于他们的支持和推动,这是公认的。

集美中学老三届联谊会成立伊始,就到同安搞希望工程活动,支援新墟中心小学。接着,他们又发起组织了“厦门知青返乡看望父老乡亲”活动,有658人参加,53部大小汽车,浩浩荡荡,开赴永定。当地的领导和群众,像当年欢送红军和现在欢迎港澳台同胞那样欢迎他们,“县城万人空巷,几公里的人流,锣鼓喧天,彩旗挥舞,军号声、唢呐声、鞭炮声、鼓掌声,撼天动地。他们给永定的贫困户留下了80万元的慰问金,给永定县教育基金捐了10万元。”这些,都是我最近陪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萨碧娜教授到永定参观访问时听区领导说的,他们说时都很动容。

在他们中间,我的年龄应该是最大的。但是,我都尊称他们学兄和大姐,这是对有本事、有道德者的尊重。吴端景兄在集美创办锦霞幼儿园;李凤翔兄带头在集美中学捐建教学楼;翁新杰兄在永定、在集美校友总会设立奖教奖学金;陈瑛瑛大姐在集美校友总会设立助学金;陈志强兄斥资在永定创建茶业园;陈淑娥大姐为两岸民间交往做贡献……这许许多多的模范事迹,都是令人钦佩的。去年教师节,集美中学香港校友会和集美中学“老三届”联谊会共同举行慰问老教师活动,竟有700多人参加,隆情厚谊,传为佳话。

在我的心目中,集美中学老三届就是一个崇拜校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母校、热爱同学,有思想境界、有奋斗精神、有生活厚度,不忘初心,永远向前的新时代民间团体。《南薰的天空》,就是展示这个团体践行嘉庚精神和诚毅校训的真实记录。

祝《南薰的天空》如期出版!翘首企盼!

O一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