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海洋学院研制的水产养殖神器

鱼池里的氧气太少或太多,漂浮在鱼池里的“小黄帽”会马上向鱼池主人“拨电话”报警。如果鱼池主人没听见,它会启动远程遥控装置,启停各种设备,保证鱼儿的生活环境舒适安全。

这个“小黄帽”,现在全国80%以上的重点水产养殖区都可以看到。这“小黄帽”的正式名称叫“水产养殖智能监控”,研发者是来自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

课题主要带头人,是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技术系教授李林春。他说,水质问题一直困扰水产养殖户,90%病害都与水质有关。鱼生病了,养殖户自然就会用药,但这样不仅会造成水产品药残超标,还会污染环境。此外,养殖户“凭经验”的养殖方式,也存在盲点和误区。

为解决这些难题,李林春自2015年开始与精通互联网技术的同事合作,尝试通过物联网技术来打造水产养殖的智能监控平台。如今,该平台已经获得了30多项专利,10多项软件著作权。

该平台还能自动控制相关设备,对增氧机、投饵机、水泵等自动启停,实现了水产养殖全过程的自动化控制与智能化管理。

李林春说,水质变化影响鱼虾生存。该平台可以对鱼池上下两层水质实时同步监测。当水中的溶氧指标超过警戒线时,平台会自动报警,同时启停增氧机,保证水质始终适合鱼虾生长。这项监测技术属国内首创。

2016年,这一监测平台项目在全国迅速推广,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的很多学生都参与其中。作为学生的创业创新导师,李林春说,学生们在早期研发、后期推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1000多名售后服务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他的学生。

李林春说,从养殖户反馈的情况来看,使用这个平台后,养虾效益可提高一倍以上,养鱼效益可提高20%,用电量则节省了30%,鱼虾发病率大幅降低,养殖全程基本上不再用药。

(吴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