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静雯
吴隆重
爬上南极冰山,看到海市蜃楼,刚刚是晴空万里,瞬间来了狂风暴雨……集美大学教授刘静雯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充满传奇。

刘静雯在南极
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刘静雯参加了历时163天的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作为一名南极考察的新队员,她克服了晕船、高血压、失眠等种种困难,和队员们一起,发扬“爱国、求实、创新、拼搏”的南极精神,历经5个半月的奋战,承担南大洋微生物资源的调查及南大洋浮游病毒的分布、分离等研究工作,共执行了31项科学考察项目及16项工程建设和后勤保障任务,被评为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优秀考察队员。
“对我而言,南极考察取得的不仅仅是科研上的成果,更有心灵上的洗礼和感动!太多太多的人和事让我感动流泪。”回忆起当年南极科考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作为少有踏足南极的女性科学家,刘静雯觉得她的南极之旅是风险,又是欢乐。她慨言:“站在冰天雪地的白色世界,极目所见的是一片苍茫壮美,自然界的伟大触动心神,展现出人类的渺小。”
通过现场调查和分离,刘静雯培养、获得了大量微生物样品,分离到了上百株新的低温微生物菌种,丰富了我国极地微生物资源库,为低温微生物在食品加工、新型药物及聚合物的合成或废水处理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菌种资源。刘静雯还首次从南大洋分离获得一株新的海洋球石藻病毒,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海洋病毒在极地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评价浮游病毒在亚极地海洋生态动力学过程、碳循环及全球气候变化等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作为一名女性科研工作者,此生别无他求,只愿能无悔我们的时代、无负家庭和社会的期望、无愧于自然界。”谈起人生价值取向,刘静雯表示,但求在科研道路上不断求索,教育教学园地里不断奉献,攀登一个个高峰。
2001年8月,刘静雯作为福建省引进人才到集美大学任教,现在担任集大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负责人、硕士生导师。她负责的“基因工程”双语课被评为集美大学精品课程,与自己承担的另外一门本科双语课程“细胞生物学”一起,历年来一直被评为优秀课程,主编全国普通高校生命科学类“十二五”规划教材《细胞生物学》,参与编写全国普通高校实验示范中心教材《细胞生物学实验》,近五年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1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2篇;申请国家新技术发明专利6项。
2017年刘静雯被授予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
(人民网厦门11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