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忆往事 缅校主 贺校庆

——记2018年集美中学上海校友会座谈会

201863,集美中学上海校友会在上海新侨酒店召开集美中学百年校庆上海校友会老归侨、老校友座谈会。

出席人员有吴玉雷、叶安达、蓝 平、刘万成、叶添法、王严铭、林庆芳、陈光丽、王金印、郑惠敏、高坤敏、黄德国、韩佩珍、陈拾花、张骏琪、黄建和、林 竹、陈宗吉等18人。会议由校友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叶安达主持。

校友会理事长吴玉雷先生介绍参加上海市侨联早期归侨社团工作会议的情况。

上海早期归侨人员越来越少,从原来的3000多减少到1000多。而集美中学上海校友会却在不断地发展壮大,有一大批在职校友和来沪就读的校友不断地充实着这个团体。秘书长叶安达与集美中学办公室主任林红辉年年都就来沪就读的人员情况进行沟通。集美中学上海校友会在上海侨联群团中越来越得到重视。有关领导希望早期归侨社团(包括新侨)能在上海大品牌创建中发挥作用,组织开展了几个大型活动,有侨之爱、侨之夜、侨之春、侨之缘等。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侨联工作。最近,他参加了社科院和工程院院士会议,宣布设立“陈嘉庚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这说明陈嘉庚的影响力很大。上海杨浦区统战部领导也在其开展的活动中提到陈嘉庚。

为了庆祝集美中学百年校庆,校友会搞了征文活动,还完成了上海校友会的简史。陈福祥任主编,吴玉雷为名誉主编,叶安达、王严铭、叶添法、吴建中、黄良慧、林竹为编辑。陈福祥老秘书长从校友会成立之时起,就开始积累资料。

叶安达代表理事会向大家通报理事会调整情况:新增蓝平为副理事长,主要负责在职校友的联系和活动工作;增加林竹为副秘书长;增加两名理事,一个是海洋大学正处级干部吴建中;一位是在沪外资企业的负责人江鹭。

全球集美中学校友会都在筹备庆祝集美中学百年华诞。香港校友会捐了144万港元,用作奖学金。47组一位同学捐了100万港元;老三届捐了21万元。上海校友会按照母校办公室主任发出的通知,发动大家动脑子、献技艺、捐藏品。

老校友王严铭写了一篇《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参加母校校庆征文;李成德《我的集美中学三好学生奖章》、黄建和《重视环保,造福人类》、叶添法《中学毕业照翻拍后的联想》、陈福祥《为集美中学上海校友会多做好事、做善事》、王越西《以诚为径攀书山,以毅为舟泛学海》、吴智伟《回忆我的集美中学》等文章获得好评。林进禄老书记画了《春意闹新枝》、《春山心逸翠桃红》两画,并赋小诗一首,庆母校百年华诞。李成德捐献两枚集美中学早期颁发的“三好”学生奖章,郑惠敏和他妹妹一起捐献了13册早年的《集美歌声》,航天人姚崇斌捐了1980年初中语文《新芽》刊物30册。

说起母校集美中学,大家都有说不完的往事。

蓝平说,他生在集美,从小学到中学毕业,还在集美中学教过音乐课,以后去了香港、日本,又来上海搞点事业。在香港偶遇叶安达,找到校友会组织。

老校友刘万成(即著名媒体人万峰)说,他于1954年到集美读书,经常看到陈校主撑着伞,在秘书和警卫陪同下视察校区。校主待人非常和蔼可亲,亲切地和同学们打招呼。那时同学们还参加潮汐发电站的建设。他们站在延平楼下的大台阶上送校主最后一程……

老归侨韩佩珍说,1955年,他们坐大卡车到龙岩参加高考……

林庆芳说侨生真不简单,很勇敢,能吃苦,还很乐观。他们不仅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还要过语言关。很佩服他们!

集美中学上海校友会人不多,但精英不少:有教授、医生、专家、航天精英、高级教练、企业家、著名媒体人,还有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每一位校友的经历都是一个传奇,汇集起来就是母校的传奇。

集美中学上海校友会是在上海市侨联领导、关心、支持下,在集美校友总会、母校集美中学的关怀下茁壮成长,无比感恩!

千秋嘉庚,诚毅精神传四海;

百年集中,莘莘学子遍五洲。 (林竹)